圣人简史
本书为谭丕模先生《宋元明思想史纲》和《清代思想史纲》两书的合编,由开明书店分别于1936年和1940年首印。本书从严正的科学观点出发,把宋元明清思想的范畴及流派重新划分,整理出一个新的条理。不仅是从思想本身发展上去研究思想,也不仅从政权表面的形式上去研究思想,而是从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诸多关系去探求思想产生的必然性,
湖湘古代哲学奠基于农业文明之始,虽不断演化,但其基本精神则始终如一:站在事物生成的开端,对其发展与变化进行反思。从神农氏《连山易》首倡“艮止”之义,到舜的“道心”、禅学的“本心”、周敦颐的“诚学”,等等,都以寻求事物的开端为首要任务,以开展哲学反思工作。湖湘古代哲学的发展演变可分为四个各具特色的阶段。作为反思的哲学,湖
《中国哲学原著导读选编》一书为同名课程等配套教材,主要对孔子的《论语》、子思的《大学》、孟轲的《孟子》、荀子的《荀子》、老子的《道德经》、庄子的《庄子》、墨子的《墨子》、公孙龙的《公孙龙子》、韩非的《韩非子》、司马谈的《论六家要旨》、董仲舒的《春秋繁露》、扬雄的《法言》以及王符的《潜夫论》等哲学著作进行释义、导读并彰显
《中国古代哲学与合理哲学理性建设》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有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研究,主要论及:李大钊的早期思想及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接受与传播、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特征等。二是关于哲学基础理论的思考,主要论及:人类认识活动的心理机能、价值观念的本质及合理的价值观念的有机构成、合理的哲学理性特征和建设、生存论哲学的基本问
本书集中研究了中国先秦文献中的关于谎言和伪装的思想。主要关注《论语》《孟子》《韩非子》和《庄子》等古代经典文献。作者试图达成两个目标:第一个目标是,论证谎言和伪装对于理解中国古典思想的重要性,虽然它们常常被忽略或很少提及(在原著和二手资料都是如此);第二个
儒道佛系列·十位国学大师说儒、论道、谈佛一套共3册,即:《十位国学大师说儒》《十位国学大师论道》《十位国学大师谈佛》。儒、道、佛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欲知传统文化,必从儒、道、佛入手。本系列精选近现代十多位国学大师对儒、道、佛的专题论述,可代表近现代学界对儒、道、佛的认知与反思。书中所选篇目,首次予以详注
《从孔子到谢灵运:唐前士人精神史探索/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世界**学科建设成果》为作者关于唐前士人精神史探索的文章的合集,共分三部分:一、论先秦圣贤、诗哲的理思与痛苦;二、论汉兴百年儒士、赋家的经国品质;三、论晋宋名士的飘逸与痛苦。作者深入开掘孔子、屈原、贾谊、陶渊明、谢灵运等人的精神历程,探讨中国人世代相续的民族
《孔子之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大象学术译丛》通过对战国时代的《诗》,郭楚店视角下的荀子,《战国策》的修辞与计谋,《淮南子》政治哲学的融合和韩非、李斯、班昭之学说的剖析,以及对中国哲学家的范围、理念及其受众的描画,从而从更广泛的意义上理解中国思想家兴起的时代背景,并通过新出土文献对其学说来源,延伸的阐释和纵横向上的比较指
今天人们定难想象,上古时代,黄土高原曾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荒漠化源于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始于大量砍伐森林。在三千年前的黄河流域,文字出现不久,城市建设方兴未艾,面对飞速发展的文明,古老的巫术与神灵失去力量,古代思想家忧喜参半,纷纷设想人类的明天。儒家相信天地自有能力供养人类,鼓励人们在吃穿用度的每一个方面彰显阶级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