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宦官政治”,是指特定历史时期宦官集团之势力全面干预军事、政治、经济等领域,甚至左右朝政,凌驾君主之上的一种畸型的政治格局。本书以神策军为逻辑切入点,分别以神策军的创建及其演进、宦官集团与内廷皇位之争、宦官集团与外廷官僚政治、宦官集团与地方政局为四个逻辑层面,从内廷到外朝,从中央到地方,逐层讨论中晚唐宦官政治的诸多
本书为“’十四五’时期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专项规划”项目和“2021-2035年国家古籍工作规划重点出版项目”。《<土官底簿>校注》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土官底簿》为基,共分六章,按省分次,首云南、次广西、次四川、次贵州、次湖广、次广东,对原《土官底簿》存在的讹误进行了校注订正,将《土官底簿》所载“云南一百四十
本书是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土司制度史料编纂整理与研究》的最终成果之一,已列选2020年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本书为汇编元明清三朝中国土司制度史料的大型图书,共6卷19册。中国的土司制度自元朝起,沿续600余年,对中国古代边疆的治理开发和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本书内容包括相关地区的土司制度史
本书以“文明”与“立宪”的“双重变奏”为主题,探究19—20世纪之交至“一战”前后,中国的思想行动者,如何从接受西方国家所设定的“文明等级”、在此前提下寻求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过渡到反思“文明”之意涵,用多元与平等的文明观重塑宪法话语,形成“20世纪之宪法”并开启中国宪制变革的新路径。全书详尽呈现了近代中国宪制思想与“
本书从君主支配、道学的政治理论与实践两个议题入手,探析宋王朝形态的特点。上篇先从史料中提炼了“枢机”与“委托”两种中国古代君主支配的基本模式,进而用“双重委托”概念为南宋晚期政治史提供了一个新的分析框架。下篇将道学政治理论分为“明明德”“新民”两截,分别探讨其对南宋政治实践的影响。前者从理论上的要求变为君道的现实,配合
秦汉时期是中国社会转型期,中国文化整合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强盛的时期。这一时期形成的国家治理体系,不仅深刻影响着中国的历史进程,也决定了以后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东方帝国的营造》利用文物材料、传世文献和当今学术界的相关成果,对秦汉的政治结构、行政体制、官僚机构和基层管理的问题进行分析,对秦政之于后世的影响进行深入阐
本书通过考察明清时代闽台地区的乡族组织与地方政治,探讨宋以后的社会变迁以及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转型。大致可以分为乡族组织与共有经济、家庭结构与宗族组织、民间信仰与仪式传统、地方行政与社会转型四个专题。 乡族与国家这个话题始终值得学界深入探讨。作者郑振满在研究中的整合视野、问题意识及其作为研究基础的大量田野调查和地方文献、
《群书治要》是一代英主唐太宗李世民命魏徵等编撰的一部资政巨著。它依经、史、子三大类,上始先秦,下至晋代,辑录六经、诸史、诸子中所载有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精要文章,共五十卷、五十余万字。全书体例清晰,宗旨明确,注重实效,兼顾文采,取舍精当,紧依资政治国的编撰目的选文,既保留了所引原书的体例,读之能够见本知末,探究
本书描绘了13世纪中华大地宋亡元兴、“临安之降”的历史变局中,以赵孟頫、吴兴、文天祥、管道升等为代表的南宋士人忠死、孝忍与隐逸的抉择与命运。作者不仅仅局限于王朝衰亡史或士人小传的传统视角按部就班地呈现历史细节,而是以民族融合、文明互鉴的文化视域正视元王朝对于构建多元民族、多元文化,加速推进民族融合的进步意义以及元王朝国
制诏敕劄,是本书用以概指宋代皇帝、宰相所发各种命令文书的统称。相关文书包括麻制、书诏、敕牒、劄子等多种类型,文献中指称的概念繁复淆乱,给研究者准确、深入理解史料带来不少麻烦。本书尽力搜讨传世书帖、碑刻拓本中能够呈现文书原貌的资料,总结体式,辨析名类,并结合史料记载,梳理其功能、制度的渊源流变,大致厘清宋廷命令文书的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