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一个外国文学老师的视角,以“文学是人学”和“文学研究亦是人学”为指导思想,从“字面意义”“时代意义”和“象征意义”三个层面分析“古希腊神话”“骑士文学”以及《荷马史诗》《埃涅阿斯纪》《神曲》《堂吉诃德》《十日谈》《巨人传》《浮士德》《叶甫盖尼奥涅金》等经典文学作品,尤其注重挖掘、提炼和阐释蕴含其中的种种生命状态,
上海及其所在的“南方”,一直是忧郁而又充满魅力的存在,往往也代表“世纪末”之后新生历史循环的展开。延续波德莱尔开创的忧郁与理想之城市诗学结构,本书对上海城市书写的情感地理谱系、革命文学的空间特征、现代派书写的空间症候、全球化时代都市空间存在论展开专题论述,尽可能覆盖上海文学空间的不同面向,揭开上海独特而多元的情感地理构
本书是海内外由作者古远清一人独立完成的世界华文文学教材,是作者曾出版的《当代台港文学概论》的姐妹篇,本书的学术价值在于不是把世界华文文学只当作研究方向,而是当作一门独立学科去建设;在赏析作家作品为主的同时,注重华文文学学术品格的探讨。
本书为文艺品评类随笔,以文本细读的方式,品咂诸多广为熟知的文艺作品,发现其中鲜少有人注意到的美,从文学形式中,见出作者意欲传递而难以言表的幽微含义。比如以交响曲分乐章、声部的形式分析《包法利夫人》中的“农展会”场景,对《变形记》里格里戈·萨姆沙变成甲虫后的细节分析,对《红字》的对照英文原文的语言韵律分析,
全书初步分四个部分:文学理论与比较文学研究、文学与现代性研究、当代小说叙事研究和翻译与华语文学研究。理论部分主要涉及英国文论家伊格尔顿和考德威尔的马克思主义批评,美国女性主义理论家巴特勒的最新理论,以及关于比较文学批评开创者之一奥尔巴赫的模仿论研究与比较文学研究,其余篇章均从不同视角讨论不同文学文本,包括英国、美国、法
东方民间文学是东方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绚丽多彩的东方民间文学和作家文学共同构成了东方文学的整体,而且古老的东方文学的传统特征主要见之于民间文学。东方各国有着取之不竭的民间文学遗产,而且世界史诗宝库中的活形态史诗主要流传在东方。因此,加强东方民间文学的研究无论对建构完整的东方文学体系还是对世界民间文学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学
亚当和夏娃的故事如同人类整体的影子,在宗教、文学、艺术、哲学中生生不息,它既是对人类责任的赞歌,也是关于人类悲惨境遇的黑暗寓言。斯蒂芬·格林布拉特通过回溯这一故事的巨大价值,在人类起源与现代文明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展现了其中丰富的寓言、性与道德的冲突、恶毒的厌女症,以及深刻的道德洞察,并一直追踪到这一故事在当代的后达尔文
书稿系论文集。书稿主要收录中国大陆、港澳台学者以及北美等地华人的有关文学创作的成果。所收文章既包括名家名人,也有对新的文学现象、动态进行评论和研究之作。书稿所收论文的原则,坚持双百方针,坚持马列主义,旨在反映文学创作与研究的前沿成果。
本书编选我国“九叶诗派”著名诗人郑敏关于西方各流派诗歌的重要理论文章。作者通过分析英美诗创作中的物我关系、意象派诗的创新和局限,西方浪漫主义和现代派诗歌的特点,探讨了诗的魅力的来源、诗的内在结构等诗歌本质问题,并引用雪莱、华兹华斯、庞德、里尔克等西方著名诗人具体诗歌作品进行详细的剖析,向读者展示了抽象诗歌理论如何在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