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北京市和济南市作为研究区,重点开展变化环境下城市暴雨特性和产汇流时空演变规律、暴雨洪涝过程模拟及其对不同降雨条件和海绵措施布局的响应机理、海绵措施选择与布局优化和洪涝风险协同关系分析等相关研究工作。对于科学认识暴雨洪涝过程致灾机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我国城市暴雨洪涝过程模拟、海绵措施布局与优化,以及城市防
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大范围、长历时、高强度特大干旱的监测预警、风险评估和综合应对已经逐步成为干旱研究的重要命题。本研究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新一代特大干旱立体监测原理和系统装备,提升多尺度特大干旱预测的精度,识别特大干旱的形成及演变机理,研发考虑时空连续且耦合自然侧和社会侧干旱特性的特大干旱诊断标准与技术,揭
本书以促进天气预报业务水平、了解江淮气旋天气特点、提高暴雨等灾害天气预报能力为目的,系统归纳总结了江淮气旋天气系统影响过程,从气旋路径、实况描述、环流形势、降水分布、云图特点等角度对每一次江淮气旋过程进行总结,结合预报员实际需求,全面而有侧重点的突出江淮气旋过程的天气特点。
本书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台为提升“丝绸之路经济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保障能力的创新性成果之一。全书正文共分六章:第1章介绍1991—2020年冬季中亚(五国)暴雪过程选取的标准及其天气气候特点;第2章按天气过程出现时间先后顺序,给出了中亚地区30年冬季67场暴雪天气过程索引表,包括时间、范围、类型、强度等信息;第3章至
青藏高原作为全球气候变暖响应最为明显的地区,近年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现突发、强发、频发、重发的特点,易造成较大人员伤亡和经济财产损失。本书针对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气候特征及其气象灾害影响特点,分析了该地区的暴雨、雪灾、干旱、冰雹、低温、大风、沙尘暴、雷电8种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造成的气象灾害灾情发生次数特征。重点
本书从辐射基本理论出发,系统地介绍了非平衡辐射模型,非平衡辐射传输问题求解方法及其在行星大气中的应用。第1章介绍了地球大气基本热力学结构,主要红外辐射分子,以及非平衡辐射的基本概念等。第2章讨论了中高层大气条件下红外辐射涉及的大气分子能级及跃迁。第3章介绍了辐射传输的基础知识。第4章和第5章分别是局地热平衡和非平衡条件
受气候类型、地势结构、自然环境等因素影响,近年来,四川洪涝灾害频发。洪涝灾害包括洪水灾害和雨涝灾害两类。洪水灾害和雨涝灾害往往同时或连续发生在同一地区,往往统称为洪涝灾害,洪涝灾害一旦发生将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电网运行安全。面对电力设施设备受损,电网安全不稳定等情况,极有可能引发大面积停电,将对各行各业造成
本年鉴是中国气象局主要业务产品之一。全书共分为6章,第1章重点描述和分析2022年重大气象灾害和异常气候事件;第2章按灾种分析年内对我国国民经济产生较大影响的干旱、暴雨洪涝、台风、冰雹与龙卷、沙尘暴、低温冷冻害和雪灾、雾和霾、雷电、高温热浪、酸雨、农业气象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病虫害等发生的特点、重大事例,并对其影响进行
城市暴雨内涝已成为当前中国城市发展面临的重要难题之一,是“大城市病”的综合体现。中国是世界上气候灾害种类多且遭受损失较为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由气候变化导致的暴雨、干旱等气候灾害和泥石流、滑坡等次生灾害,严重危害到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也对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出严峻考验。本书主要介绍世界各地滨海城市防治内
高密度城市下垫面对产汇流、降雨强度、极端降雨等的影响不可忽视。揭示新发展阶段高密度城市洪涝内在演变机理,科学、合理、高效开展城市应急救灾管理,整体提升城市防灾减灾水平,成为现代化特大城市发展亟待深入研究的科学问题。针对上述复杂问题和技术瓶颈,本书以国家城市水安全重大需求为牵引,以广州市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高密度城市下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