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近几年来所承担的国家级课题以及浙江省有关水土保持和水质监测等方面的科研项目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结合近几年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的课题设计及毕业论文,在参考了大量各种国内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通过系统提升性汇总和凝练。撰写了此专著。全专著共包括8章内容,论述思路为:首先,红壤低丘缓坡地开发利用方式的多样化发展速度和广度都是
本书于1978年由成都地质学院首次编写,作为试用教材由地质出版社出版。1983年修订后,作为本书第一版出版;1994年再次修订,作为本书第二版出版。本次修订,是为本书第三版。本书基本内容及使用对象定位与国内外流行的《普通地质学》《地球科学概论》等教材大体相同,即,主要讲述地质作用的动力及能源(内能、外能)、动力性质(物
本书内容包括:沉积物样品的采集与研究方法;环境代用指标实验结果及分析;苏贝淖全新世环境深化过程重建等。
《中国前陆盆地构造-沉积充填响应与深层储层特征》详细介绍了中国中西部天山南北库车坳陷、准噶尔盆地南缘、昆仑山前塔西南坳陷与龙门山前川西坳陷等重点前陆盆地的层序地层与构造-沉积充填响应、构造运动与沉积响应动力学,以及前陆系统(前前陆层序-前陆层序)的砾石演化特征与岩相古地理。 对前陆盆地构造-成岩系统与储层关系、深层裂
本书是与《沉积学及古地理学教程(第二版)》配套的实习指导书,共包括7次实习,其中室内课堂实习6次,野外现场实习1次。内容包括:沉积构造观察与描述,粒度分析资料整理与分析,地层剖面沉积环境分析,等厚图编制,古流向资料整理与作图,沉积古地理研究与编图,野外沉积地质实习等。本书可作为地质类专业本科生“沉积学”“沉积学及古地理
《沉积学及古地理学教程》主要介绍了沉积学及沉积古地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并简要介绍了沉积盆地分析、沉积作用理论及其构造控制作用。在编写过程中,收集和吸收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该学科的重要研究进展和实例。本教材可作为地质学专业、地球化学专业、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本科学30-60学时教材使用,也可作为非地质类专业本科生
《湖南大围山第四纪冰川遗迹》是作者在野外调查和室内研究的基础上,对湖南大围山地区第四纪冰川侵蚀地貌、冰川堆积地貌、冰碛物研究、冰碛物的年代测定进行了介绍,并对大围山第四纪冰川冰期进行了划分和对比。《湖南大围山第四纪冰川遗迹》供从事第四纪地质研究的科技人员和有关专业师生参考阅读。
扬沉作用与优势相编图
《湖泊沉积物界面过程与效应》以湖泊表层沉积物微环境特征、界面物理和生物扰动过程及其环境和生物效应为主线,围绕磷、氮及碳等营养物质在界面微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形态、性质、行为及其影响,系统概括湖底复杂边界的基本特征、水动力和底栖生物扰动影响的空间尺度等,阐述扰动作用下不同形态物质在微界面迁移转化的过程和机理,并给出若干新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