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古代东亚的历史文化互动、近代东亚的学术思想交流、日本侵华时期的东亚社会三部分,内容包括:试论新罗昭圣王金俊邕诏册事件始末;浅析汉字在契丹境内的传播情况;凭信与秩序:明朝洪武年间下赐琉球印章新探;主随客便:论明日勘合贸易演变中的日本因素;十六世纪朝鲜对瘟疫的认识与应对;明初文字狱在中朝外交文书上的表现等。
本书是研究日本的经典性著作,被日本学术文化界誉为“现代日本学的鼻祖”,曾被翻译成英、法,中、日、西等30余国文字,总发行量超过3000万册,是了解日本和日本人的公认推荐读本。菊花是日本皇室的家徽,而刀则是日本武士精神的象征。《菊与刀》作者用日本具有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来揭示日本文化和日本人性格的双重性,富有深刻的哲理性和动人的艺术性。
在《泰国史》中,ChrisBaker和PasukPhongpaichit揭示了一个由贵族和不自由劳动力组成的世界如何演变为一个由小农组成的农村社会和一个主要由来自中国南方的移民组成的城市社会。他们追溯了佛教的宇宙观如何适应新的时间和空间观念,传统的政体如何在强化的君主制下转变为新的民族国家。作者涵盖了泰国社会各阶层为控制民族国家和重新定义其目的而进行的竞争。
《越南研究》是由广西师范大学越南研究中心主办的专业性学术集刊,旨在凭借其地缘、学缘优势,搭建一个越南研究学术交流平台。本辑分为“国际名家”“中越关系”“越南观察”“越南文化”“文献与口述历史”五个专栏,共组织了11篇文章。“国际名家”专栏收录了伦敦大学历史学博士、教授维克多·李伯曼的文章《约翰·K·惠特莫尔对越南研究与东南亚研究的贡献》,呈现了约翰·惠特莫尔的丰富的研究成果,对读者了解越南前殖民时代的历史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中越关系”专栏收录了《19世纪越南使节对西方事物的记录与观察——以
本居宣长是日本名望甚高的“国学大师”。他从日本和中国文学中提取并推演出的“物哀”论,在日本文学理论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中日比较文学领域的一个焦点话题。本书从文献考索和思理钩沉,力求给读者呈现本居宣长“物哀”论的总体风貌和基本品格,与中日两国学界的相关研究相比,有颇为宏阔的视野和更为剀切的剖析,诸多新见解突破了关于本居“物哀”论一边倒的好评如潮,使“物哀”论还归本相。
作者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历时十多年创作完成此书。作者因车祸高位截瘫,他是一个比较坚强的人,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查阅资料,撰写此书。作者对中外历史文化做了深入研究。本书对日本历史文化的发展历史做认真的梳理,对日本历史上的重要转折时期做了详细的介绍,对日本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做了深入的剖析,探寻日本历史文化渊源,对日本民族的思想文化特点和精神特质做了一定的总结。
本书为集刊,连续性出版物,自2012年起在我社出版,每年两辑。 本集刊为我社优秀集刊,CSSCI来源集刊。 主要邀请国内外学者对韩国的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等多个方面进行研究。大致分为以下几大栏目:政治、外交与安全;历史、哲学与文化。 本辑论丛文章主题主要涉及日韩北极战略、韩日海军战略、韩国对日政策逻辑、疫情冲击下的朝鲜半岛局势、文在寅政府东南亚外交的新动向、精英冲突与发展型国家的兴衰,俄馆播迁后俄罗斯对半岛外交政策失败的原因、清朝贡体制的变动与中韩关系的转型、17世纪朝鲜野谭集《於于野谭》中的
本书精选王新生教授多年来在日本研究领域发表的学术论文,涉及日本政治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国民国家论”的评介、历史研究与国际政治学的研究方法、日本地主制与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和日本资产阶级革命初期的地主政治、日本明治时期的近代化进程、日本近代国民意识的形成、“日本模式”的终结、有泽广巳经济思想及其对战后日本经济体制的影响、二战后日本的施政决策、江田三郎的结构改造论、日本政治的未来发展趋势等,对开展日本研究有较高参考价值。
本书以编年体和纪传体相结合的方式,依照时间顺序,通过一系列的历史人物将贾希利亚时代到马穆鲁克王朝的阿拉伯古代历史串联起来。
本书分三部分对印度历史进行了讲述。第一部分聚焦于沦为英属殖民地前印度各政权的更迭及莫卧儿帝国的建立与发展;第二部分讲述在英国殖民下的印度与英国殖民政策的矛盾以及在殖民统治下印度政治、生活、文化等方面的的变化。第三部单独讲述了南印度从朱罗时代下延到19世纪中叶大致分为朱罗时代、毗奢耶那伽罗时代、纳亚克时代等五个阶段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