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七篇三十章,介绍分子发育生物学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成就。第一篇为基本原理与研究技术;第二篇为生命发育的基本过程;第三篇为特化细胞的形成与功能;第四篇为细胞分化的调控机制第五篇为发育过程中的细胞互作;第六篇为经完而重要的垫点问题;第七篇为配分学与早期胚胎的基因工程。
生命现象是我们这个星球上至为复杂和有趣的自然现象,关乎我们人类对自身的认识。 《生命通史》不同于以前中外作者习惯采用的主要从外部形态、生物种类等宏观层面描述生物演化史的书写模式,而是以生物的各种功能的演化作为主要线索,揭示了能量摄取、信息传递、结构形成、运动、繁殖、感觉、摄食、防卫、意识……
结构体系主要围绕分子机制这一主线进行撰写,介绍各种组织损伤修复发生的分子生物学原理,包括蛋白质印迹、PCR、细胞培养、原位杂交、酶联免疫、双向电泳等在组织损伤修复方面的应用。结构体系主要围绕分子机制这一主线进行撰写,介绍各种组织损伤修复发生的分子生物学原理,包括蛋白质印迹、PCR、细胞培养、原位杂交、酶联免疫、双向电泳
21世纪被称为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时代,而发育生物学研究已成为21世纪生命科学的“新主角”。其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理解生命过程的本质,还可帮助我们从根本上认识各种生殖发育缺陷和疾病的产生原因,为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理论和途径。《中国学科发展战略·发育生物学》系统总结了发育生物学研究的科学意义和战略价值,梳理了我国发育
本书参考了大量学术著作和国内外文献,系统收集了中国锈菌、条黑粉菌和黑粉菌的物种名称。截至2016年,我国已报道锈菌1目15科70属(包括5个无性型属)1244种,条黑粉菌1目6科10属71种,黑粉菌1目2科14属170种。本书列出了它们的汉语学名和拉丁学名,并提供了其基原异名及我国曾经报道或使用过的主要同物异名。学科在
本书收录了中国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共462科,4017属,35856种。每一种的内容包括中文名、学名和国内外地理分布。
本书提供了生物多样性测量与评估的**方法与实际应用。全书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生物多样性监测的样本及物种的可检测性;第二部分阐述了生物多样性测量的指标;第三部分从多度的角度论述了物种分布模式,以及生物多样性的空间结构;第四部分包括功能性状、系统发育和遗传多样性的测量方法与进展;第五部分从多个角度讨论了生物多样性的应
本书是在《恢复生态学导论》第一、二版的基础上,结合近年国内外恢复生态学研究与实践进展撰写而成的。全书基于恢复生态学的理论与实践,阐述了恢复生态学概论、恢复生态学的理论基础、退化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恢复、各类型退化生态系统(森林、草地、湿地、水体、农田、废弃矿地等)的恢复实践、生物入侵与生态恢复、全球变化与生态恢复、恢复生
本书收集和汇总了1940~2015年国内外学者对我国壶菌、接合菌和球囊霉的记载,成书过程中,参考了大量著作和国内外学术文献,系统地收集了中国壶菌、接合菌和球囊霉的物种名称,其中壶菌23种,隶属于4纲6目14科20属;接合菌265种,隶属于1纲10目25科63属;球囊霉164种,隶属于1纲4目9科22属,列出了它们的正确
本书共分七章,第一章为绪论,首先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第二章对不同海域茎柔鱼生物学进行了比较,第三章对不同海域茎柔鱼种群形态差异比较,第四章基于耳石微结构的茎柔鱼年龄与生长研究,第五章基于耳石微化学的种群鉴定及洄游路线重建,第六章基于繁殖特性及生产数据的产卵场与索饵场栖息地的研究,第七章给出了本书的主要结论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