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首次全面论述了近自然湿地修复理论、发展历程及其特征,并以藻苲淀近自然湿地为例,进一步阐述近自然湿地的修复过程和原理。内容包括:近自然湿地的概念、发展由来及要素特征;近自然湿地与人工湿地和天然湿地之间的差异;藻苲淀湿地的污染与现状;从藻苲淀水系连通和微地形整理、近自然湿地植被系统和动物生物多样性构建,以及藻苲淀近自然
本书系统梳理了代表性国际组织和沿海国家有关海洋经济统计的创新举措,内容涉及海洋经济统计理论知识(海洋经济相关概念与范畴以及海洋经济统计的实施主体、对象和内容)和国际海洋经济统计实践成果(国际海洋经济发展指标、海洋经济相关指数及海洋研究报告)等方面。本书主要基于文献研究法和比较分析法,从统计学角度解读国际海洋经济的发展情
本书围绕测量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测量技术方法展开阐述,全书共12章,第1~4章介绍测量学基础知识和高差、角度、距离、坐标的测量原理以及常规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第5章介绍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的测量原理和技术;第6章介绍测量误差基本知识和误差处理方法;第7章介绍控制测量的基本方法;第8章介绍地形图基本知识和地形图
20世纪80年代就出现了基于卫星导航系统的共视比对技术,距今已有40多年。本书围绕卫星导航系统中的共视时间比对技术,结合作者在相关研究领域的技术积累和工程实践,重点介绍卫星导航系统中的共视比对技术及对共视比对技术的改进和拓展应用。本书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共视比对技术的介绍,包括比对原理和影响共视比对的误差源分
宏观的、复杂的地理现象背后,存在简单、根本、微观的地理基本元素,这些微观离散单元通过不同的结构方式组合和聚集,涌现出我们观察到的地理现象。因此,若需真正理解地理现象规律,必须探索微观层面基本元素的组成、结构特征和相互作用机制,进而理解宏观现象的演化机制问题。随着移动定位、无线通信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能够获得海量的可以
本书从空间分析的视角,将传统的空间分析和空间统计理论拓展到流空间,系统介绍了地理流空间分析的理论、方法和应用场景,内容包括流的数学模型,流空间定义及其基本度量,流的可视化,流的几何分析,流的空间相关性和异质性,流的空间模式挖掘,流的插值,流的空间交互模拟以及多元地理流分析等。
教材编写以培养气象行业复合型管理人才为导向,坚持气象管理的公共性与专业性融合、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兼顾的原则,结合近年来公共气象管理领域的重大事件或发展变化设计编排教材内容,重点围绕气象风险与灾害管理、气象服务发展、气象与公共安全、气象行政审批、气象与经济发展、气象法治、气象科技管理、气象信息管理、气象与低碳发展、全球气
本书旨在利用多种遥感技术全面调查和分析过去几十年青藏高原湖泊水域面积、水位和蓄水量变化的时空特征,并研究和讨论了青藏高原湖泊扩张的主要驱动力,包括降水和蒸发变化,以及加速的冰川融水补给作用,有助于读者更深入了解高海拔湖泊响应气候变化的驱动机制。此外,本书还进一步探讨了湖泊快速扩张对水文单元重组及当地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影响
雷达测雨技术在气象灾害预警预报方面有着悠久的研究应用历史,雷达技术必将引领水文学的下一次技术革新,多频率航空、星载及地面雷达对水圈多要素的全方位持续观测将深刻影响水文学理论、原理及模型技术革新。本书从雷达在水文学中的运用入手,重点介绍了天气雷达降水估测技术,并详细阐述了其在山洪灾害高精度监测与预报方面的应用。本书首章主
本书以海洋地理信息为切入点,结合海洋环境应用方向,创新提出"数据-模型-知识"三元一体的共享与互操作新型技术体系,按照"数据标准统一、模型开源开放、知识动态互联"技术路线,开展以《通用海洋测绘数据模型》(S-100标准)为核心的海洋地理信息全空间数据模型构建方法研究,提出全球多尺度地理网格剖分HYGrid模型,构建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