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多年思考和积累的结果。书中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和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中国的创新机制;探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自信,特别是文化自信和学术崛起;考察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及其应对策略;探寻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视角,比如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与微循环、科学研究的育人作用,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转换等。
本书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阶段各个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教材,按照2018年新修订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自学考试大纲编写。 本书包含该课程考试大纲和正文两部分。 正文部分共设置了七章内容,分别讲授了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及如何学习运用,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思想史著作。本书系统地考察了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问题的论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在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思想中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本书的特点是:*,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整体和基本理论关系中把握社会建设概念的科学内涵。第二,注重揭示社会主义社会建
本书致力于以马克思文本解读为中心,努力把握马克思自身思想的历史和逻辑线索,将其归结为法哲学、政治经济学和形而上学三大批判,以此阐释马克思政治哲学理论体系。马克思的法哲学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与其形而上学批判密切相关,他的实践唯物主义就是政治哲学,其中的核心是唯物史观。唯物史观具有两个理论体系,一个是名词体系,另一个是动名
本书从宏观维度及学术理论上再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前沿观点及热点问题,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新进展和新成果,凸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当代境遇,为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开启了广阔的空间。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主题和理论特征、马克思的本体论革命与新唯物主义世界观、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辩证法的实践基础、马
马克思是千年*思想家。了解马克思的生平和事业,理解马克思的学说和思想,懂得以马克思命名的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与意义,我们才能把握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信念和追求。本书通过对马克思与我们的人生观、马克思与我们的历史观、马克思与我们的时代观、马克思与我们的科学观、马克思与我们的宗教观、马克思与我们的文明观
《斯大林的战争》这本突破性的著作详实地再现了斯大林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直至去世时的领袖作用。杰弗里·罗伯茨利用来自俄国档案的新材料,挑战了通常对于斯大林的许多看法:他作为领导者的品质、他与自己将领的关系以及与其他伟大的世界领袖的关系、他的对外政策以及他在挑起冷战方面所扮演的角色。
马克思政治哲学既是马克思政治思想的哲学基础和理论精髓,也是马克思考察政治问题的方法论。本书从政治哲学在整个马克思思想中的理论定位入手,阐释了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基本特征、核心内容、方法论特点和当代价值。*,马克思既不是功利主义者,也不是一般道义论者,他的政治哲学建立在历史主义道义论的基础之上;第二,马克思通过对现代性特别是
当今时代依然是资本主义主导的时代,世界范围内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较量空前激烈。在社会主义建立初期,帝国主义试图将社会主义扼杀在摇篮里。如今,当中国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时,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依然不死!国际共运中的暂时性挫折(“苏东剧变”)加剧了资产阶级及其代言人对社会主义的污蔑。“共产主义渺茫论”“共产
本书针对有的人对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本质观的贬低、责难乃至否定,本书作者能够通过史论结合的方法、通过严密的逻辑论述予以反驳,有利于廓清人们对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观的各种误读。此外,作者还能在结合中央新精神的基础上作出相应的结论,这一点难能可贵。本书以问题为导向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观,有较强的学术性和可读性。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