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是现代文明社会运转必需的自然资源,地震是毁家夺命的自然灾害。二者表面上毫不相干,实际上有密切联系。人工地震是勘探油气最重要的手段,地震是油气二次运移聚集的重要控制因素,油气开采也会引起地震。《震控成藏导论》是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初步研究成果的总结。介绍作者提出的震控成藏的概念、分析方法及主要的科学技术问题。
礁滩相储层是我国乃至世界最重要的油气储层之一。尽管我国碳酸盐岩礁滩储层的分布广、层位多、资源量大,有着广阔的勘探开发前景,但遇到的难题也不少。发展高精度的针对礁滩储层的地震储层及预测和流体识别技术对于指导井位的部署和资源量的评价及预测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对国家油气资源战略接替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礁滩储层地
《黄山:太平湖及其周边地区地质实习教程》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重点介绍了野外地质实习的一般要求和任务,野外工作的基本方法,岩石学、构造和地貌的基本知识,以及黄山—太平湖及其周边地区自然地理及经济概况和区域地质特征;第二部分重点介绍了地质观察路线和内容,主要包括新元古代—中生代地层剖面、褶皱和断裂、冰川沉积、丹霞地貌、花岗
《松辽盆地及外围上古生界油气资源战略选区研究丛书:延吉残留断陷盆地油气地质特点及勘探潜力》系统论述了小型残留断陷型盆地--延吉盆地的地层、构造特征、层序地层与沉积相、烃源岩、储盖层特征和成藏条件、油气分布规律,提出先拉张后挤压、次生孔隙带等论点,用已有资料分析总结了小盆地的地质特点与油气聚集规律,对丰富和发展残留型盆地
顾卫、史培军、陈伟斌、谢峰、许映军等编著的《渤海海冰储量测算与品质评价》是在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点基金项目“渤海海冰作为淡水资源的储量测算”(40335048)和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重大项目课题“渤海海冰资源开发利用关键技术及试验研究”(2006BAB03A03)部分工作基础上撰写而成的。本书采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
《内蒙古大井矿床成矿作用》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主要基于自己的大量研究,首先对大井锡铜多金属矿床的研究历史进行介绍,重点对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成矿地质作用及地质体、成矿构造、成矿流体进行详细论述,在此基础上建立出找矿模型,并提出找矿预测靶区。
深水油气地震勘探具有与陆地和浅海不同的成像问题!如深水盆地陆坡带海底地形的剧烈变化深水盆地礁体"海山等特殊构造现象!深水水体非均匀性等对下覆地层的成像精度造成极大的影响#《深水油气地震成像研究与实践》在科技973项目的支持下总结了项目组多年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不仅对推动提高地震成像精度的研究有重要意义!而且对解决深水区复
《煤矿区“一张图”建设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以煤矿区土地利用和煤炭资源开发相协调为目标,以矿区国土资源管理“一张图”核心数据库建设和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和应用为导向,在统一的数据组织和数据模型下,研究煤矿区矿产资源开发与土地保护利用的信息关联和耦合计算。通过整合地下、地表、地上等各类国土资源信息,实现“一张图管地、管矿、管权
青藏高原是地球上地壳运动和地貌演变都非常剧烈的地区,河流生态系统和演变都具有一些独特的性质。王兆印、李志威、徐梦珍所著的《青藏高原河流演变与生态(精)》的主要内容包括青藏高原抬升对雅鲁藏布江河谷发育和高原六大水系河网结构的影响、高原河流尼克点的形成及崩塌滑坡堰塞湖的演变规律、三江源辫状和弯曲河流形态动力学及弯道裁弯机理
本书介绍了地质分析的分类和技术要求;逐章介绍了地质分析的信息处理及质量保证、标准物质和标准方法、岩石矿物分析中的污染与损失、试样的采集及制备、地质试样的分解;重点讨论了分离和富集方法;并以硅酸盐岩石为例,系统介绍了岩石主、次量组分及多元素同时测定的分析方法。本书可作为应用化学专业学生的教科书,也可作为地质、冶金、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