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存在:心学传统的存在论阐释》是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成果。本项研究成果,集中讨论了儒家思想中心学传统的形而上学建构。本书延续了当代新儒家的方法,借鉴了西方二十世纪新的哲学发展,以前期海德格的基础存在论为基本哲学理论,重新诠释了儒家思想,特别是心学传统的形而上学。本书的主体部分已对于牟宗三哲学的分析为核心,认为
《双向搜寻、匹配博弈与大学生就业研究/光明社科文库》是研究大学生就业的学术图书。《双向搜寻、匹配博弈与大学生就业研究/光明社科文库》在理顺企业(雇主)和大学生的双向搜寻和匹配博弈过程的大学生就业的理论研究脉络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中国情境的大学生就业搜寻—匹配模型,结合中国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实践,提炼出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
范仲淹主持的庆历新政,是以整饬吏治为首要,以改革科举、兴办学校、砥砺士风、培养人才为本源,兼及经济和军事等领域。虽然其整饬吏治仅及一年就夭折了,但其改革科举、兴办学校、砥砺士风、培养人才则对以后宋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范仲淹门下多延贤士,如胡瑗、孙复、石介、李觏等皆与之从游。庆历之际,学统四起。三苏的蜀学、王安石的
本书稿已获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立项。该书从礼理会通的角度,将经学研究与哲学研究结合起来,并提炼出礼乐哲学这一新的学术概念,从礼乐形上学、价值论、实践观三个方面对朱子礼学的哲学体系做了较为系统的诠释与建构。该书指出,礼、理是朱熹思想的两个基本面向,礼学是其理学下学实践的基础,理学是其礼学的形上依据,二者相融互补,使得
2017“湛若水思想与当代社会”高峰论坛暨《湛若水丛书》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市增城区开幕。来自广东、北京、台湾等省市和地区以及新加坡的30多位海内外专家学者围绕“弘扬甘泉心学文化”主题进行研讨。本次论坛活动由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指导,增城区委宣传部、广东省岭南心学研究会、增城区文体旅游局联合主办。论坛具体议题包括
本书主要通过对吕祖谦文献学撰述的仔细梳理、文本细读,以《吕氏家塾读诗记》和《大事记》为中心,归纳义例,申明宗旨,对其文献学成就进行分析评价,归纳提炼其文献学思想,并揭明其在文献学史上的价值与意义。同时特别注意考察吕祖谦文献之学与宋代学术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充分展现吕祖谦文献学的丰富成果、突出成就,以及在宋代学术史上的独
本书通过对程颢、程颐书院教育活动的遗址考察与文献分析,全面展现了二程的书院教育活动,对于当代学者研究二程书院教育、大学生修身治学,大众了解和学习我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书院文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宋明理学是对时代所面临的冲突和危机的化解,是价值理想和道德形上学的重建,是儒释道三教融突的结晶,是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造极”。理学是以道体为核心,以穷理为精髓,以“存天理,去人欲”为存养工夫,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实质,以成圣为标的。 理学是宋元明清时期哲学概念范畴的发展史,一个民族的理论思维、一个时代的哲学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