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森林昆虫志》是由河北大学国家动物学重点(培育)甲虫系统学研究室牵头,河北省动物系统学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和河北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合作完成的专项科考项目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编撰而成,共4卷,按分类系统由低等到高等依序编排。本卷是第一卷,共记述六足亚门昆虫4纲21目147科518属875种,分别是原尾纲2目5科7属16种
本书立足于我国三大主粮作物,基于翔实的野外观测、机理过程模型模拟、机器学习和文献调研等方法,探讨了近40来年气候变化对我国作物生产系统生长发育过程和最终产量的影响;并针对粮食作物如何适应未来气候变化这一热点问题,分别从何时、何地需要更换新品种、未来品种应具备何种优良性状等农业生产应对气候变化的科学措施,以及如何实现农业
本书详细介绍了黄土丘陵区不同生物气候带的植被和土壤水分调查结果,系统地阐述了不同地形条件下天然植被的生长情况、土壤含水量及植被恢复潜力。主要内容包括:绪论;研究内容和方法;黄土丘陵区荒漠草原区、典型草原区、森林草原区天然植被高度、植被盖度和地上生物量与地貌部位、坡向、坡度的关系;各生物气候带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分含量对比
本专著依托2007年建立的山体垂直带"双向"移栽试验平台(模拟增温和降温情景)、以及2006年建立的红外增温模拟不对称增温(白天与晚上、暖季和冷季不同增温幅度)和适度放牧平台,通过10余年长期监测和深入研究共发表了80余篇相关学术文章,揭示了气候变化和放牧对植物群落特征(包括主要植物叶片结构和功能、植物形态和繁殖特征、
本书是中草药种子DNA条形码分子鉴定研究与实践的学术专著,全面展示了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分为总论和各论两篇。总论主要介绍中草药种子DNA条形码分子鉴定体系及标准操作流程和研究实例;各论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收载药材为主要对象,提供了210种中草药种子的形态、采集与储藏、DNA提取与序列扩增、ITS2或p
本教材采用项目教学法和典型任务相结合的模式,根据课程结构和教学特点,将园林树木相关知识分成园林树木基础、园林树木栽培与养护、园林树木识别与应用3个模块;下分园林树木的形态观察、物候期调查、栽植与成活期养护、整修与修剪、土肥水管理、自然灾害及损伤养护、实践分类,以及园林乔木识别应用、园林灌木识别应用与园林藤木识别应用10
本教材是对前辈们编写的植物病毒学内容的传承与完善,汇总了植物病毒的基础知识、病毒基础生物学特征、分子生物学特征以及病害的流行与控制等内容,同时附带数字资源,旨在编制一本纸质教材与数字资源相结合的新型教材。
本书介绍了中国红树林概况、CO2摩尔分数升高对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进展,介绍了CO2摩尔分数倍增情景下红树林湿地碳、氮储量变化研究的试验模拟方法。对两种红树植物秋茄、桐花树湿地系统在CO2摩尔分数倍增情景下碳、氮含量的变化,以及其与红树植物生物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探讨微生物种群和数量对CO2摩尔分数倍增的
家庭园艺是庭院经济的一部分,本书从庭院的角度出发,主要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常用的适合庭院的设施建造、园艺作物栽培技术以及庭院的规划设计,充分体现“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力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服务于生产。本书共分11章,包括绪论、庭院的设计与布局、适合庭院的设施、适合庭院的集约化栽培技术、庭院主要大宗蔬菜栽培技术、庭
本书以东北松嫩平原苏打盐碱土为研究对象,按照土壤苏打盐碱化机理与驱动机制、土壤农业利用障碍机理与盐碱胁迫机制,以及障碍因子解析和障碍消减机制的顺序布设篇章。形成机理与驱动机制部分包括宏观尺度下松嫩平原盐碱化土壤发育和发展的驱动因素,以及微域尺度土壤盐碱化过程和影响机制。土壤障碍机理与盐碱胁迫机制部分包括土壤盐碱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