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技术哲学因其特色在世界技术哲学界独成一派,如今俄罗斯当代技术哲学与苏联技术哲学呈现错综复杂的关系。本书以“俄罗斯当代技术哲学转向”为关键词,在分析苏联技术哲学成绩与不足的基础上,重点梳理俄罗斯当代技术哲学发生转向的主要表现,揭示转向背后的深层社会原因。《BR》全书主要内容包括:分析研究俄罗斯当代技术哲学转向的理论基
本书是《跋涉的理性》姊妹篇,是一部关于俄(苏)科学技术哲学问题史论结合的学术著作。本书在深刻分析俄(苏)科学技术哲学首要问题—自然本体论和最为鲜明的两个导向—“本体论主义”与“认识论主义”的基础上,不仅论证了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对苏联科学家的启发意义,而且介绍了苏联哲学家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创新发展。通过对新俄罗斯哲学
席泽宗院士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史家,在新星和超新星、夏商周断代、科学思想史等研究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是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创始人之一、我国天文学史学科的引路人。本文集辑为六卷,所选内容基本涵盖了席院士学术研究的各个领域,依次为《科学史综论》《新星和超新星》《科学思想、天文考古与断代工程》《中外科学交流》《科学与大众
本书介绍了分支科学哲学的主要内容,涉及逻辑哲学、数学哲学、物理学哲学、生物学哲学、社会科学哲学、认知科学哲学、经验的与实验的哲学等7个领域,探讨了非经典逻辑、真理论、数学基础、时空哲学、量子力学的哲学解释、生物学有无定律、生物学中的还原论、自然选择单位、社会科学中的其他情况均同定律、说明与解释、强人工智能、延展认知与延
自1986年以来,孙小礼、龚育之、何作庥等前辈学者在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培育了一个融科学技术史、科学技术哲学、科学社会学研究于一体,以促进中国思想解放和社会改良为目标的研究传统。《探索由真鉴善的科学之路》收录了科学技术史与科学技术哲学界20多位一线学者近十年来的代表性文章,作者均曾在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攻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