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中国首部关于“中国古代商业文书”的通史类著作。全书从商业文书的起源开始展开叙述,时间上涵盖了从上古至清代前期(1840年以前)的全部中国古代历史;书中介绍的中国古代商业文书以商业契约类文书为主,兼顾国家法规和管理类文书;在中国古代商业文书的来源方面,包括出土文书和文献记载文书。书中除较具体地介绍了各时期商业文书的
本书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区域性、复合性的协同发展问题及综合决策需求,以场景为驱动、规划为引领,探索面向城市群综合决策与协同服务的数据治理、集成分析、优化决策等关键技术,研发城市群综合数据一体化管理平台,依托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在人口、交通、环境、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开展应用示范,推
深入探究街区尺度城市土地混合利用的时空特征及其建成环境与活力效应,对于满足居民需求、推动土地集约高效利用和激发城市活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本书以西安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社会调查、定量模拟等方法,系统建构土地混合利用测度框架,定量解析其对建成环境和城市活力的作用机理,并通过轨道交通站点这一典型街区,剖
本书创新性地构建基于能值的“自然贡献.人工投入.存在价值”三元服务价值理论和非货币量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方法体系,核算生态系统服务,并进行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的归因分析,以识别和量化引起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的因素,为落实生态系统保护与管理政策提供理论、方法及数据基础。
推动资源型地区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是实施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战略的特殊挑战和重要任务。本书在分析资源型地区形成历史、发展现状及其特征基础上,识别了发展与保护的突出矛盾和制约绿色发展的主要问题,阐明了研究和推动黄河流域资源型地区绿色转型发展的重要意义;从加强流域生态文明建设视角,提出了绿色、循环、低碳、高效的转型发展理论
本书以粤港澳大湾区为实证对象,系统研究了超大城市群协同发展的理论基础与政策机制,通过梳理城市群协同发展的科学内涵,总结城市群协同发展的国内外先进经验,揭示城市群协同发展的模式与路径,从产业协同创新、服务协同共享、资源协同配置、环境协同治理、制度协同安排五个维度构建理论模型,开展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协同发展的综合测度,提出
本书系统地分析了中国家庭在“双碳”目标下的低碳行为及其支付意愿。基于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展开的中国家庭能源消费调查(CRECS)所积累的丰富数据,本书聚焦中国家庭能源消费特征与趋势、碳认知与环境意识对能源行为的影响、家庭对碳减排措施的支付意愿及新能源汽车的社会接受度的四个核心问题。本书揭示了中国城乡家庭能源需求的差
本书着眼于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这一重大民生问题,针对绿洲地区乡村发展的特殊性,以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可持续发展等为理论支撑,融贯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理论体系,综合解析绿洲乡村聚落的演变历程、现实表征、多元治理及重构思路,探寻绿洲乡村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与路径。本书系统探讨了绿洲乡村研究的理论基础,包括相关概念和基本
本书系统介绍了绿洲区农业资源的现状和特征,揭示了绿洲农业在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及维护生态系统稳定方面的重要性;对现有的农业区划理论和绿洲区农业区划实践进行了梳理,展示了绿洲农业区划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与成效,从而为绿洲农业的科学区划与管理提供支撑。本书可为绿洲区乡村振兴、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
本书聚焦畜产品供应链智慧管理的全过程、全要素、全流程和全数据,有机融合畜产品供应链管理和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健康养殖—屠宰加工—经营流通—全程追溯—科学决策”为主线,采用系统工程思想和信息管理平台设计思路与开发方法,设计开发了畜产品供应链全程智慧管理平台,包含畜禽养殖信息监管、畜禽屠宰加工信息监管、畜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