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与死,是人生的一门必修课。《北大生命课堂》由北京大学原常务副校长柯杨教授牵头,邀请医学界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从不同维度发起对生命意义和终极关怀的关注和思考。《北大生命课堂》作者阵容强大、背景丰富,既有医学人文教育专家,又有经验丰富的临床医生,还有各行各业的有识之士。书中有立足理论,对生死问题及生命教育的深入思考和精
本书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对绿色发展理念引领下的生态价值观展开较为系统的研究,第一,以绿色发展理念为视域,澄明其与生态价值观的内在逻辑关系;第二,探析生态价值观的嬗变,厘清其内涵;第三,在绿色发展理念视域下,研究生态价值观的理论架构;第四,分析绿色发展理念视域下,生态价值观养成的社会实践路径;第五,探寻绿色发展理念视域下生
本书收集了记录于中国海域的浮游生物种类,汇总了中国海域浮游生物种类名录。本书总论综述了中国海域浮游生物调查研究史、分类和多样性,各论按习用的浮游生物学概念体系,将浮游生物研究对象分为蓝藻类、硅藻类、甲藻类、金藻类、黄藻类、定鞭藻类、隐藻类、裸藻类、单细胞绿藻类、水母类、栉水母类、多毛类、异足类、翼足类、枝角类、介形类、
本书是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罗霄山脉地区生物多样性综合科学考察”项目的成果。全书分为20章,内容包括地质地貌、土壤、气候、水资源、植物、动物、真菌、植被等。共鉴定高等植物325科1511属5720种,大型真菌72科218属672种,陆生贝类22科45属129种,昆虫268科1860属3422种,鱼类17科68属113
每个人都有一次生命,以及一颗大脑,伴随我们度过整个一生。而人生中所有重要的目标,归根结底都要从改变大脑开始。我们虽然有自然的改变机制,但它的局限性令人失望。除了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外,神经科学到底能不能为我们带来新的启发和技术,让我们改变大脑? 好消息是,连接组学带来了希望。作为连接组学的主要倡导者,普林斯顿大学神经
海洋生物技术是科学技术的一个创新研究领域,是现代生物技术与海洋生物学交叉的产物,是开发和保护海洋生物资源的重要技术手段。本书是为响应党中央关于建设海洋强国的号召,进一步加强国内从事海洋生物技术及生物资源开发研究人员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强海洋生物技术在涉海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教育中的普及力度,推动我国海洋生物技术研究水平的全
21世纪,生命科学成为带头学科,进一步推动计算机、互联网、机器人、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发展。各个研究领域与之交叉融合,形成新工科理念。生命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成为适应未来的新工科人才必备的核心素养。为了顺应21世纪经济、社会、科技、文化发展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非生物专业的在校大学生不仅需要掌握一些生命科
本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阐述生态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的观点,认为这门学科已经迎来了它的辉煌时代,提出了有利于认识生态学的十条共识。第二部分是生态学主要内容的计算机模拟,涉及环境因子、生理过程、种群动态、群落演替等17个章节的内容。第三部分则精选和汇编了习题1447道,供巩固知识,检验所学之用。我们衷心地希望该书,可以成为教
本书以大量的手研究资料为主,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从三个层面即物种层面、群落层面和生态系统层面阐述紫胶虫与蚂蚁互利关系的生态效应,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展望。本书共14章,包括绪论、互利关系对云南紫胶虫和蚂蚁的影响、互利关系对紫胶虫天敌群落的影响、互利关系对蝗虫群落的影响、互利关系对蝽类群落的影响、互利关系对蚂蚁群落的影
《西沙群岛常见珊瑚礁生物及其分布图集》对西沙群岛常见珊瑚礁生物的原位生态照片和标本照进行了呈现,共记录珊瑚13科102种(包括未定类群)、珊瑚礁鱼类39科205种、软体动物19科100种和其他礁栖生物18科22种,并对每个物种的分类地位、形态特征、栖息生境、地理分布和濒危状态等进行了详细描述。综合历史和现状调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