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对马克思价值分析的方法论原则,以及学界对马克思价值论的较为著名的阐释,给出了批判性评论。他对马克思思想的解读,主要聚焦于资本主义制度下调节社会再生产的经济过程以及各种关系。从这个角度分析,价值论是关于阶级和剥削的理论。除了其他方面的理由,价值概念无疑是有用的,因为它解释了自愿市场交换原则主导下的资本主义剥削。本
《价值论与伦理学研究》以价值论和伦理学前沿问题为研究旨趣,刊载价值论和伦理学原理以及中西伦理思想史、现代生活的价值或伦理反思方面的文章。本卷针对传统价值与伦理、西方价值与伦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区生活的路径等问题展开讨论,既对任法融的道德思想、孟子之前的儒学性善论、人类道德意识的演变、叶适功利之学等中国传统价值与
大数据思维在哲学层面上具有深刻的内涵,它是人类理性发展的时代产物。哲学层面上大数据思维的产生,离不开同时代科学与技术发展的强大支撑。本书从大数据思维的概念与内涵入手,澄清了哲学层面上大数据思维与大数据技术、大数据科学之间的关系,剖析了大数据思维的计算分析基础,探究了大数据思维对于意向性和人工智能难题求解的作用,刻画了大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公共哲学”问题成为学界的前沿探索之一,出现了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公共哲学”问题由美国学者李普曼首倡,接着出现了哈贝马斯、汉娜•阿伦特等的关于公共性问题的论述。到了20世纪末,日本学界掀起了一场探索公共哲学的学术运动。根据目前学界的基本判断,公共哲学是一门探索公共性问题的学问。公共性
哲学价值论是正式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存在论、意识论相并列的哲学基础知识理论分支,一向由西方哲学家特别是新康德主义、实证主义、实用主义等所探讨,长期缺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系统阐述。本书属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学者自主创新的一项成果。本书运用马克思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立足于学科的高度,就价值现象的本质、发生和存在的基础,
分析哲学是20世纪最主要的哲学思潮,它使逻辑分析成为哲学的基本方法,使语言成为哲学研究的直接对象,从而使哲学研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促成了“语言转向”,在哲学领域中形成了一场所谓“哥白尼式革命”,对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它的代表人物弗雷格、罗素、维特根斯坦、卡尔纳普等人的思想至今影响不衰。本书通过分析亚里士
从古至今,死亡问题不断地困扰着有死的人类。到底什么是死亡?如果说顺天应时的古人对死亡尚有几分乐天知命的达观的话,现代社会由于强大的科技力量的支撑,死亡越来越被边缘化。人们刻意回避死亡、制造死亡禁忌,营造一种没有死亡和看不见死亡的人生与社会,死亡是什么的问题越来越远离人们的生活和思考。然而,死亡不会因为人们刻意回避就推迟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系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会刊,主管单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总第35辑由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文献中心组稿、编辑。《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2020年第2辑总第35辑)》分“当代境遇与思想发展”“基本理论问题辨析”“经典文本及思想解读”三部分,汇集了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成
当虚无成为现代人生存状态的一种映象时,如何走出虚无主义的深渊便成为时代命题。克服虚无主义是理论问题,也是实践问题。《走出虚无主义的深渊:路径与反思》系统梳理了尼采、海德格尔、马克思和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们克服虚无主义的理论和批判资源,为我们反思和克服虚无主义提供了思想借鉴。克服虚无主义是全球性问题,也是中国问题。虚无丰义之
当今社会人人都在寻求高质量发展,然而,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做更多、更有意义的事就成为了摆在我们每个人面前的问题。因此,高效能管理成为了热门话题。本书作者通过20年对《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思考与实践、35年的职场经验,以及自身在全球500强企业多岗位、多职位的经历,研究并总结出了在中国能够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