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术研究已经不仅是个人的精神活动,而且是一项技术活动。要生产出一项高质量的学术成果,光有好的创意或念头是不够的,还要熟悉现代学术研究的一些操作程序即规范的学术训练。本书即是进行的此类尝试,辑选硕士研究生有代表性的学术成果,并详细交代作者在研究和写作过程中涉及的各个环节,如选题缘起、材料收集、调查研究、写作进展、修改
《跨文化之桥》是作者自1987年出版《比较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后十余年间,有关跨文化与跨学科文学研究的教学和思考的结集,包括"面向跨文化、跨学科的新时代""传统,在现代诠释中""重新解读当代文学与文化"三个部分,收录了作者四十余篇文章,涉及跨文化研究的多个方面,如文化转型与新人文精神、文化相对主义与比较文学、中西诗学对
我国近代第一部在报刊上连载并取得社会轰动效应的长篇章回小说。它由30多个相对独立的官场故事联缀起来,涉及清政府中上自皇帝、下至佐杂小吏等,开创了近代小说批判现实的风气。
本书依据作家自身的经验和特点,重点从创作的角度对小说的修辞问题进行了探讨。全书共分为八章,包括小说修辞,小说修辞理论评述,影响小说修辞的因素,小说构思的修辞形态,小说人物修辞,小说情节修辞,小说结构修辞,小说语言修辞等。
小说创作的技能是可以训练并拓展的,这种拓展旨在激活作者的写作潜能,培育和提升其叙述故事的冲动、感觉和能力。正如意大利文艺批评家克罗齐所言,每个人都是一个潜在的艺术家。本书引入了美国创意写作研究界的相关成果,力图从叙事创意设计的意义上探寻各种可操作、可模仿的小说写作技巧,研究小说写作教与学的原理和方法。书中包含作者执教小
“文化诗学”是新时期文艺学的延伸与超越。它受到过“文化研究”的启发,也与美国学者格林布拉特的“新历史主义”(后又称“文化诗学”)有着某种关联。但它又是从中国的文学理论实际出发,具有中国内容和形式的文艺学方法论。《文化诗学:理论与实践》着重分析了文化诗学的理论前提、学术背景、现实依据、基本构想、精神价值、实践路径以及它与
《文学文本解读学》作者认为,西方文学理论对解读文学文本而言是低能甚至无效的,文学文本解读应该追求对审美感染力以及文本的特殊性、唯一性、不可重复性的阐释。基本观点就是回到文本分析,回到文学审美。落实到具体操作上,提出:第一,微观直接分析:隐性矛盾;第二,微观间接分析之一:艺术感知的还原;第三,微观间接分析之二:情感逻辑的
《网络文学创作原理》是著名的网文写作导师王祥的一部力作,作者有三十余年的文学创作研究和教学经验,起点中文、榕树下、中文在线等众多网站的资深作者均对其教学给予很高的赞誉。书中表达的创作原理与创作方法,曾为许多遭遇创作瓶颈的小说作者提供了重要的灵感和启示。通过阅读本书,你将领会:*网络文学的“快感奖赏机制”、主要写作策略、
《文体诗学》是中国大陆首部以哲学、美学和文化学的综合视野研究散文、诗歌、小说的内在特性,叙事结构从古典到现代的发展、演变历程,以及各类文体相互渗透转化与写作构思等等一系列课题的论文集。《文体诗学》由皇甫修文著。
《文论发展研究》主要探讨了文论中的相关问题,包括摹仿论、表现论、文本论、接受论文论归纳分析,文艺本质论进化发展,现实型、浪漫型、象征型文学类型研究,文学创作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文学的进化发展分析,文学鉴赏和接受进化发展等内容。在阐述理论的同时注重与实际的文学创作现象相联系,论述翔实,逻辑清晰,可以为广大文论爱好者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