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展开的是未知之境,但我们总在未知中遇见自己的过往。旅途如同一面镜子,照见我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一期一会》讲述了女主人公路捷在三个国家经历的两个故事和三段不同的人生。 2011年,路捷在日本留学,遭遇了史上ZUI强的地震与核辐射危机。然而,震撼她的,并非灾难,而是海外生活给她带来的巨大的文化冲击。年少时锦衣玉食的异国公子,经历家道中落和生计艰难,即便在遥远的东京,也难以摆脱家族命运的牵绊,徒留一场还没来得及开始便已消散的爱情。 2012年,路捷的生活陷入困顿,她启程前往众神飞舞的国度尼泊尔,看到了另一个不完美的人生。雪山环绕的贫苦国度,经营旅社的刹帝利,遭遇妻子的背叛与人身意外……但这一次震撼她的,不是痛苦,而是安然。在神佛的护佑下,一切都显得那么合理自然。每个人都在纠结与痛苦中辗转前行,安之若素让痛苦变成了洒落的光斑,落在平静和释然构成的静谧林间。 2013年,路捷来到希腊开始新的生活。离开熟悉的生活万里以外,在时差五小时的地中海畔,她开始尝试不同的人生面向。生活依旧是乱麻,依旧有无尽的烦恼和挑战从各个方向涌来,但心态不同后,世界也就改变了样子。 “曾经发生的一切从未消失,它们只是幻化成命运的密码,串连起一系列我尚不知晓的境遇。过往没有被接受的事实和未曾克服的困难,还会再次回到我们的生命里,直到我们完成应该完成的功课。” 身心的长路,是旅行,更是修行。 如果你的人生也曾遇到困顿,如果你也曾与爱人遗憾相别,如果你也曾踏上漫漫旅程,这就是一本写给你的书。 愿你破除黑暗,勇敢前行。
★日本、尼泊尔、希腊,两个人的美食、祈祷和恋爱。遇见你,遇见自己;破除黑暗,辗转前行;难得一面,世当珍惜。
★“和你见面,就像一生的时间里,仅有一次的约会。”
★安孜:作家、摄影师。摄影作品《起航》获日本留学振兴机构特别提名赏;摄影作品《羊蹄山晨光》被日本国立政策研究院展出并收藏;摄影作品系列《在西藏》参加希腊雅典“OPEN SEPTEMBER #3”艺术展
★身心的长路,是旅行,更是修行。“曾经发生的一切从未消失,它们只是幻化成命运的密码,串连起一系列我尚不知晓的境遇。过往没有被接受的事实和未曾克服的困难,还会再次回到我们的生命里,直到我们完成应该完成的功课。”
★世界宽广,大到行走不尽;世界又是如此之小,小到和过往一再重逢。难得一面,世当珍惜。
★如果你的人生也曾遇到困顿,如果你也曾与爱人遗憾相别,如果你也曾踏上漫漫旅程,这就是一本写给你的书。
★前希腊驻中国大使夫人、曲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井玲女士,豆瓣人气作者朱宏撰文推荐。
★#身心的长路,是旅行,更是修行# 1. 旅行展开的是未知之境,但我们总是在未知中遇见自己的过往。旅途如同一面镜子,照见我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2. 庭院也好,稻田也罢,没有畅游在江河湖海的自由,再美丽的锦鲤也不过是漂亮的囚徒。 3. 命运的战栗之处隐藏在每一个看似平淡的细节中。 4. 只有自由的人生和独立的人格才能让人成为人,才是通向幸福的唯一道路。 5. 只有知道自己要去往哪里的人,才能走到终点。 6. 在我心里,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旅人,脚下跋涉万里,心中也历经万里。 7. 人对待命运,不应也不能抗拒,柔伏接受是ZUI相宜的态度。 8. 用“一期一会”之心对待遇见的每一个人、发生过的每一件事,方不负人生。 9. 一切发生了的都是ZUI好的安排。
自序:曾经发生的一切从未消失 2012 年,我在尼泊尔旅行。在奇特旺的密林中,我和向导骑乘的母象突然发足狂奔。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唯有紧紧抓住象舆的铁架,直到母象停住脚步。 就是在那一瞬间,我忽然对命运有了一些不同的感悟:我们都跋涉在幽暗的路途上,带领我们前行的力量,往往是我们所不知的人或物。 在荒僻的热带森林里悟到人生的道理,有些奇怪却又必然。那时我因为困惑和被伤害,在北京的生活陷入僵局。遍寻出路之时,我前往尼泊尔,这个人人口中众神飞舞的国度。 当然我并没有遇见众神,我只是在加德满都、博卡拉、奇特旺、蓝毗尼的每一个角落遇到曾经在日本的记忆。坐在破旧的TATA 中巴里,行驶在尘土飞扬的盘山路上,我却如同回到2011 年的东京,仿佛依旧坐在迅捷的百合鸥线列车里,身边环绕的是身穿西装、面无表情的日本上班族。 在中世纪一般的尼泊尔和在日本的过往重逢,有些奇怪却又必然。曾经发生的一切从未消失,它们只是幻化成命运的密码,串连起一系列我尚不知晓的境遇。过往没有被接受的事实和未曾克服的困难,还会再次回到我们的生命里,直到我们完成应该完成的功课。 我的功课完成在阳光明媚的地中海畔。2014 年,我来到希腊开始新的生活,再度惊讶地发现,自己和曾经在尼泊尔的记忆不断重逢。都说时间是解决痛苦的良药,其实距离也是。离开熟悉的生活万里以外,在时差五个小时的雅典,我开始尝试不同的人生面向。心态不同后,世界也就改变了样子。 地中海的夏夜凉爽宁静,我坐在阳台的绿色沙发上,翻看一本关于日本茶道的书。书里最打动我的是三个词:和敬清寂,羽化圆融,一期一会。 这三个词触动情感的开关,讲述的渴望忽然在心底升起。从日本、尼泊尔到如今的希腊,在这条长路上身心的跋涉和释解,我想通过故事讲述出来。 两个故事,三个国家,三段不同的人生。 和敬清寂,羽化圆融,一期一会。 写作的过程比想象的艰苦。创作长篇如同跑一场马拉松,会经历亢奋,也会有疲劳。在最艰难的阶段,我如同跑到了三十公里后的撞墙期,绝望和无力感像一件脱不下的灰色大衣,隔绝了我和世界的联系。 但人物和他们的命运如同一星灯火,照亮我脚下的一方土地。在他们的引领下,我一步步走出困惑和自我怀疑的密林。结稿之日,我没有欣喜也不伤感,而有一种久违的释然:故事早已铺展开,如今我终于完成了记录。 人物的使命终结在故事的收梢,作者的使命终结在写作的完成。如今我把这一切交出,让这本书在人群中辨识出自己的同伴,然后携手走过一段或长或短的时光。如果这本书能够让你看到不同的人生,带给你一点温暖与慰藉,那是我和人物最大的希冀。 日本茶道有语云:“难得一面,世当珍惜。”对于已经发生和将要发生的一切,我无比珍惜和感谢。 感谢出现在我书中的每一个人,你们背负命运的安排,通过我的书写展示给同样在人生中跋涉的人。 感谢刘霁,你让我相信人与人之间缘分的美妙,我无比珍视你的理解和相信。 感谢妈妈,在我人生的每一个路口,你都坚定地站在我选择的这一边。 感谢你的阅读与陪伴,长路且行且远,愿再次相会在未来的影像与文字中。
一 凌晨三点四十分,余震又袭击了东京。 蒙眬中听见房间角落的地板发出吱吱嘎嘎的声音,卫生间马桶里的水摇晃四溢。路捷被吵醒,睁开眼睛。房间里一片漆黑,但仍然能够看见遮阳帘的拉链在大幅摆动。然后一如既往,地板和床垫才开始传来一波又一波的震动。 已经记不清这是大地震后第多少次余震了。恐惧的心理不是没有,但也不至于惊慌失措。静静躺在床上,等待地震波稍稍退去后,路捷起床,光脚走到书桌前,拨通电话。 “阿什夫,在吗?” 电话那端传来冷静的声音:“你醒了?速报说是里氏6.8 级。接着回去睡吧,明天见。” 然后他挂了电话。 二 10 月初的东京还是夏末的样子,六本木中城商场外还有不少欧美游客躺在草坪上享受日光浴。从都营大江户线六本木站出来,走过长长的地下通道,搭电梯来到地面,第一个路口左转是米字旗巷。沿着这条路走到尽头,就是路捷就读的国立政策研究院。 这是一幢很有现代感的建筑,红砖和玻璃相间的外立面,走进去后却满是裸露的金属楼梯和不经粉刷的墙面,有种loft 风格,让这里更像是艺术家的工作室。 进门处的保安不一定总是在,但在的时候就需要进出的人员出示证件。大厅的右侧是学院行政人员的办公室,透过透明的落地窗,总能看见工作人员腰板挺直、一丝不苟工作的样子。 走上楼梯。大厅中间的楼梯连通地面上的三层和地面之下的两层,每一级台阶都是金属格子构成的,在总高五层的空间里,每走一步都能够看见地下二层的灰色地面。对于略有恐高症的路捷来说,多少感觉有些不自在,但这种金属的通透感也构成了独特的情调。 路捷从包里掏出相机,一边战战兢兢地上楼,一边寻找最佳的角度来构图。终于在五楼的铁栅栏顶端找到了满意的位置,既可以看见整个金属楼梯,又有玻璃天棚透射进来的足够光线。她蹲下来,凑近栅栏,变换光圈拍摄了几张照片。 不觉间装在牛仔裤后口袋里的镜头盖“啪”的一声掉在了地上。路捷回头,一个身穿蓝色衬衫的男士已经帮她捡起镜头盖递了过来。他有两道浓眉和黑白分明的眼眸,身材挺拔,肩膀厚实。 “谢谢你。”路捷点头致谢。 “不必客气。我叫阿什夫,来自巴基斯坦。”他伸出手来用力一握路捷的手,“你喜欢摄影?我父亲也有这个爱好,他用禄来双镜头反光相机。” “他可比我发烧得严重。”路捷笑了笑。 “那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后来相机被他卖了。不过禄来的快门声我还记得。”他的神情一下子变得有些不同。 这人有点怪,路捷心里想。 “四岁的时候我也听过禄来的快门声。那天我父亲把一台禄来挂在我的脖子上,然后用另一台海鸥双镜头相机给我拍照。脖子上的相机太重,我用手去托着,结果不小心按到了快门,拍了一张废片。那时候胶片昂贵,于是我挨了父亲一顿骂。”路捷转过头又拍了一张,接着说,“所以我不喜欢禄来的快门声。” “我也不喜欢。”他说。 他表情复杂,路捷不能辨别那是什么样的情绪。 四 10月末,学院组织所有国际学生做东京半日游。两辆大巴载着新入学的几十个留学生从六本木出发,一路经过明治神宫、皇居,然后来到仲见世通和浅草寺。对于大多数外国学生来说,浅草寺门前硕大的雷门灯笼非常有趣,于是大家纷纷凑上去留影。推推挤挤,欢声笑语。 太过喧闹,路捷反而没有了拍摄的兴致。盖上镜头盖,抄起相机,她转到人群的后面,冷冷地看着别人的欢笑。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路捷发现自己越来越回避与他人一起从事的活动。也不是抵触,而是觉得这不是属于她的,甚至觉得,快乐太过肤浅,保持一定的距离和一定的沉默,是让自己清醒的必要方式。 “太热闹了就不知道自己是谁,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哪里。”背后有人说。 路捷回头,是阿什夫。 她不知道如何接下去,有点敷衍地回道:“安安静静看着别人的热闹也不错。” 他点点头,换了个话题:“你知道,作为一个穆斯林,这些神社啊、寺庙啊,在我的眼里几乎都是一个样子,乏味。” “可这是信仰,我们要尊重。” “不是所有的信仰都正确,很多人是误入歧途。” 又是一个尴尬的话题,路捷不知道该怎么接下去,只好沉默地望向神社庭院的角落。来自巴基斯坦的另一个留学生卡米尔正在屋檐下铺开礼拜毯,准备开始祷告。 “现在是礼拜时间吧?”路捷问阿什夫,“你为什么不像卡米尔那样去做礼拜?” “不是每个人的信仰都表现成一样的方式,很多人是误入歧途。” “你是指卡米尔?” “我是指每一个人。” “你这个人很奇怪,有点含沙射影的感觉,又不肯明说。” “明天下午你有空吗?我请你喝茶,到时候再明说。” 他向路捷眨眨眼,一副似笑非笑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