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制造业发展史》内容分为上、下两篇。
上篇为“历史演化篇”,主要梳理了北京制造业发展的历史资料,重点研究了制造业发展史的演化路径和规律。作者将北京制造业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古代制造活动的产生和发展、近代制造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建国后制造业的发展以及北京现代制造业的提出。在每个发展阶段,都剖析了制造业发展的社会环境和历史背景,总结了制造业发展的行业体系和形态、制造业发展和城市定位的关系以及制造业发展的特征,并指出制造业发展在承担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历史使命、吸收技术的进步和满足人类社会需求的同时,对资源和环境造成的巨大压力。在此基础上从制造业发展的动因、北京制造业发展的空间结构演化和功能演化以及与城市定位关系等角度归纳了北京制造业发展和演化的路径和规律。
下篇为“现代发展篇”,在论述北京制造业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探讨现阶段北京制造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了解决对策。作者将北京制造业与国内外有代表性的大城市的制造业从发展历史、发展速度、制造业体系以及发展质量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对比,总结其经验、寻找我们可以借鉴的地方。针对目前北京制造业重点行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就近20年来北京制造业发展对北京经济的拉动作用和北京产业结构调整进行了投入产出分析。对北京现代制造业适度发展的策略、北京现代制造业工业园区的发展、北京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等几个主要问题分别进行专题讨论,从未来发展和历史借鉴两个角度归纳了北京制造业发展的若干对策。
上篇 历史演化篇
第1章 北京古代制造活动的产生及发展
1.1 北京远古时期制造活动的产生及其发展
1.2 隋唐盛世至清代时期的制造活动及其发展
1.3 北京古代手工制造业发展的特征
小结
第2章 北京近代制造工业的产生与发展
2.1 北京近代制造行业发展的社会环境
2.2 北京官办制造行业的产生和发展
2.3 北京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2.4 抗日战争时期的北京制造工业的衰败
2.5 解放战争期间北平制造工业的发展
2.6 北京近代制造业发展的特征
小结
第3章 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制造业的发展
3.1 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制造工业的恢复
3.2 新兴制造工业的建立与发展
3.3 北京制造业向高、精、尖方向发展的新阶段
3.4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制造业发展特征及规律
小结
第4章 北京现代制造业的产生及发展
4.1 北京现代制造业的提出与布局
4.2 北京现代制造业的资源环境
4.3 北京现代制造业的发展
4.4 适度发展北京现代制造业战略的提出
小结
第5章 北京制造业产业演化与城市发展
5.1 北京制造业产业发展
5.2 北京制造业的空间结构演化
5.3 北京制造业的功能演化
5.4 北京制造业的演化与北京城市的发展
5.5 北京城市规划与制造业发展
小结
下篇 现代发展篇
第6章 国内外代表性城市制造业发展
6.1 国外代表性城市制造业发展情况
6.2 国内代表性城市制造业发展情况
6.3 国内外代表性城市制造工业体系对比
6.4 北京制造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小结
参考文献
1928年,香山慈幼院创办慈型铁工厂,曾经试制简易车床,但是质量不佳、成本高昂,北京这次制造机床的尝试失败了。62家工厂中最大的两家为永增、海京,二者是北京第一机床厂的前身。永增铁工厂是北京民族资本家封竹轩于1912年创办的,后发展成当时私营工厂中最大的一个。工厂最初只是揽杂活儿,修理黄包车等。1921年扩建厂房,增购设备,开始为军队修理武器,生产矿山用的铁斗车、水泵和铆焊锅炉。日寇占领时期主要制造铁路上用的转辙器、搬道闸和修理军械武器。有记载称,永增铁工厂还曾制造一辆汽车,在先农坛国货展览会上参展,轰动京城,这是北京最早制造的汽车之一。
1935年《工商半月刊》第19-20期连载的《北平机械工业调查》,该报告详细地记载了“七七”事变以前北京机械工业的状况,结论是当时“北平的机械工业尚十分幼稚”。这份调查报告的作者赵梅生又名赵作霖,是中共早期党员、北大学生领袖之一。该文共调查北京当时的机械工厂62家,但不包括长辛店、南口等交通部属下的铁路工厂。62个工厂多为民营或外资,共有工人2000余人,旧式工作机320部,拥有3部及3部以上工作机的33家,当时工厂中最常用的工作机为旋床、刨床、钻床.铣床等,其中“大”工厂的机械多购自美、法,小工厂的机械多系北平产品。由此可见,当时北京已经能自制一些简易机床,供本市小工厂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