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书单推荐
新书推荐
|
语文太重要·高中卷:高中文言对读+高中写作创意+高中现代文探寻(套装共3册)
《高中文言对读》
本书内容包括三部分,即:记叙性散文、说理性散文和实用性散文,将古代相同文章收录在一起,采取两两对读的形式,有司马迁、范晔、欧阳修、陶渊明、苏辙、周容、陆陇其、归有光、张惠言、王若虚、刘基、袁宏道、袁枚、张岱、颜之推、顾炎武、王世贞、王安石等人的经典名篇。正文后有注释、知识、导读、借鉴的功能知识窗,有利于学生对古文的阅读理解,提升古文素养。 《高中写作创意》 本书共有12讲,介绍了高考作文如何写作才能得到好的成绩,内容包括:**讲物不平则鸣、第二讲修辞立其诚、第三讲我手写我心、第四讲思维的乐趣、第五讲必也正名乎、第六讲明亮的对话、第七讲故事的效应、第八讲大胆的想象、第九讲辨析辩证法、第十讲说理的面向、第十一讲底层的立场、第十二讲普世的价值,既有名家经典的解读,也有思维训练,对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以及批判思维的养生均有帮助。 《高中现代文探寻》 本书内容包括小说、散文和诗歌,有鲁迅的《在酒楼上》、沈从文的《长河》(选读)、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选读)、莫泊桑的《在乡下》、加西亚?马尔克斯的《格兰德大妈的葬礼》、史铁生《我与地坛》、牧惠的《华表的沧桑》、高山樗牛的《月夜的美感》、罗曼?罗兰《贝多芬和我》、索尔仁尼琴的《为人类而艺术》、李泽厚的《中国宫殿》、戴望舒的《乐园鸟》 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希梅内斯的《你的裸体》、庞德的《在一个地铁车站》等中外名篇。除正文外,有阅读提示、阅读思考、拓展阅读等内容,有助于提升高中生的阅读水平。 高考改革,降低英语分值,增加语文分值,引起无数热议。语文不灵英语灵的孩子该郁闷了——其实任何时候,掌握一门或者多门外语都是很重要的,当然,前提是必须要熟悉母语。英语考得不错语文上不去,也不成,二者不能偏废。现在看来,强调英语的考试和机构,远远多于强调语文(中文)的,这不是个正常现象。高考分值的调整,只不过是个标识,意味着让语言学习回到正道儿上来。当然,这不是说英语不重要,任何沟通的手段都是重要的。 《高中文言对读》 我国古代的散文源远流长,有不少传诵的名篇,编织着中国历史精彩纷呈的大千世界,反映出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刻画出绚丽多姿的自然风貌、妍媸俱呈的人生百态,以及深刻微妙的精神境界,许多经典作品,成为伟大的中华文明的载体。 在传播与普及古代散文的工作上,历代的有识之士发挥自己的智慧创造性地做了许多努力:通过选本,撮其精要,然后逐步深入,扩而大之。时间推移到二十一世纪,古代散文的传播与普及,*富有挑战性的工作,莫过于将古典文本引入现代语境,让古代散文在现代语境重放光彩。语文教材在这一方面承担着重要的任务,但除语文教材以“树木花卉”、“亭台楼阁”、“山水情思”、“传统美德”、“家园亲情”、“浩然正气”、“人生与艺术境界”(注:此七大主题为上海现行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单元的主题,另还有以体裁分类的五大主题)等主题组织选文与实施教学之外,有没有更好地拓宽我们高中学生学习古代散文的途径及进入古代散文的路径,这是摆在我们语文教学工作者面前艰巨的任务。 作者在多年的古典诗文阅读教学中实践与探究,发现“比较阅读”是为古典诗文特别是古代散文学习的有效抓手。通过从课内文章到课外文章的比较,加深对课文文本的研究与学习,通过同一主题下不同文章的比较分析,形成不同专题的阅读与学习,而在研究与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升了,探究意识也增强了,古文阅读与欣赏的能力自然水涨船高。在此基础上,编写这本“佳偶”式的古代散文读本。“古代散文”者,乃除广义诗歌、小说、戏剧外之古代文学作品也;“佳偶”者,富有比较价值之两篇文本也,置于一处如**配偶也。 《高中写作创意》 作者连续参加过三年高考阅卷,批改的都是作文。就我个人的观察和体会而言,我觉得上海卷的作文题目难度并不高,阅卷组对于好作文,也就是所谓的分数在二类卷及其以上的作文,要求也并不是很高。但是,就阅卷的实际情况而言,好作文真的不多,能够获得公认的一类卷,真是少之又少。有时候一天三百份试卷批阅下来,难得碰得到几篇一类卷。 高考作文,作为考场作文,虽然不能代表上海市中学生整体的写作水平,但大体上可以折射出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诸多问题。其中,首当其冲的问题是,教师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学生的审题训练上。这当然无可厚非,因为作文一旦离题,就会被打入四类卷,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但是,审题并不是写作教学的全部。严格意义上来说,它只能算作阅读训练。读懂一道题目,按照题目的要求写作,应该说是写作的基本规范。倘若只是在基本规范上动脑筋,那写出来的作文,也就是个基准分而已。况且,这几年高考作文的审题难题并不大,“心灵的微光”也好,“*重要的小事”也罢,走出沙漠的“自由”与“不自由”而已,这还用得着费尽脑筋来审题吗?这种所谓的新材料作文,新就新在降低了审题难度,让考生一看,就知道该写什么,不该写什么,总比某些省市那些让人不知所云的“猜谜语”式的题目要强些。 那怎样才能写好一篇高考作文呢? 首先,要有比较强的文体意识。记叙文要写出记叙文的样子,议论文要写出议论文的样子。不要在文体上玩花样,瞎折腾,变换着法子写出一篇四不像的变体文来。变体文虽则不是文学家的专利,但是只有董桥这种散文大家,才能把各种体式的散体写得得心应手,变换得不留痕迹。高考作文在文体上还是写得中规中矩些比较保险。 这里的规矩指的是文体的体式特征。你要写记叙文,起码得知道故事的核心是制造冲突吧,无论是真人真事,还是通过想象虚构出来的情节,起码人物得够形象吧,情节得够完整吧,主题得够准确吧。你要写议论文,起码得有你自己的观点吧,不管你的观点多么偏颇——只要别像毕福剑那样口无遮拦就行,至少你得提出三四条理由,加以论证,做到自圆其说吧。在论证的过程中,总得符合基本的逻辑推理规范吧,不能出现明显的逻辑谬误吧。 这几年的高考作文命题明显倾向议论文,特别关注考察学生的思辨能力。一个没怎么专门接受过逻辑训练的人,是很难达到较高的要求的。学有余力的学生,不妨找几本批判性思维的书来看看,对于提升理性思辨能力还是大有帮助的。 其次,要有比较强的读者意识。所谓的读者意识,在这里指的就是你得揣摩一下阅卷老师的阅读心理吧。中学语文老师总体上思想是比较保守的,有人在高考作文中现身说。 《高中现代文探寻》 我们之所以关注高中语文教学、参与高中生课外阅读的编写,是出于提高中学生人文科学素养的夙愿,我们渴望用我们民族和全人类*美好的精神食粮来滋养青少年学生,使他们的身心都得到健康的发展,并为他们的终身学习与精神成长打下基础。因而,我们是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以学生如何学好语文的立场来编写此书的。 我们提倡个性化阅读,强调以尊重学生从个性出发的自由选择。具体做法是,我们把教育目的融入选文和我们的阅读提示、阅读思考以及拓展阅读之中。尽可能做到没有枯燥的说教、没有繁琐的分析,更不作强迫的规定。而是通过引导、暗示、点拨等方式,使读者豁然开朗,自然而然地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同时,引领读者在读书的过程中爱上读书,一旦进入,欲罢不能。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兴趣,进而养成阅读的习惯;在不知不觉中获取真知,进而励志学会做人;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主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进而掌握自主学习和自我教育的本领。 至于本书的选文原则,我们首先选择经典作品作为基本的阅读材料。阅读经典,本质上就是打破时空的界限,与思想和语言大师进行精神的对话、心灵的沟通,使青少年学生在生命与学习的起始阶段就能占据精神的制高点,真正做到“取法乎上”,这对学生的终身学习与自我发展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同时,我们也注意选取思想与文笔俱佳的当代文章,以使读本更贴近现实生活,具有一定的时代感。 其次,我们要求选文时要有民族的、现代的、世界的、人类的多元开放的眼光,让学生接触多民族、多国家、多地区的作家作品,接触不同思想、文学流派和风格的作家作品,开拓出广阔的视野,并在比较、 撞击中培养自己独立思考、价值判断的能力。同时,又能在具有强大的精神与艺术力量的大师们面前,保持自己思想与人格的独立。 另外,在强调选文广度的同时,我们也适当加重了选文的深度。这不仅是因为课外读物可以并且应该比教材内容稍深,范围更广,更超越一些;而且也是出于我们的一个基本认识:不能低估中学生学习语文的潜力,以及他们的理解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认为:教育必须注意学生的可接受性,但同时又应当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在语文阅读中应有目的地为学生设置一定的高度、广度与深度,使学生能体味战胜困难、超越障碍的愉悦,在克服困难中顽强地成长。 以上所述,是我们的编写意图与选文原则。为了将我们的心愿变成现实,我们付出了努力与心血。亲爱的读者,希望你能阅读这本书、喜欢这本书,并发表你的意见!
语文太重要(序)
孩子呱呱坠地,父母便要为孩子的起名冥思苦想。苏轼和他的弟弟苏辙的名字,就是苏洵根据儿子个性精心打造的。一个凭“轼”而“瞻”,一个“由”“辙”而行。还特意写了一篇“名二子说”来教育孩子。 一本书的问世,对于作者来说,也是如此。在命名中寄托着厚望与祝福。本书定稿之后,起名就颇费斟酌,凡四易其名。最初名为《怎样学好语文》,虽四平八稳,未免寡淡无味,且有说教之嫌,商量后改为《语文好玩》。陈省身当年提出“数学好玩”,影响很大。“好玩”意味着有趣,兴趣第一,学习和研究在“玩”中完成,而且,“玩”字本身有研究的意思在,比如“古玩”,就是研究古董的意思。这很好。不过仍然觉得不满意。兴趣是学好语文的前提,钻研是深入理解的途径,并没有没把我们编写此书的真正的意图表达出来。后来又想到改成《语文真酷》,觉得太现代,而且不明确,到底酷在哪里?总之是转辗反侧,苦苦寻觅,不得其名。 有一天,与一位家长闲聊,他不经意中说:“黄老师,我知道语文重要,但是拉不开分数距离。”此刻,我感到灵光乍现,沉潜了心里多少年的一句话,从我的脑海深处跳了出来:“语文太重要”!太好了!而今天,人们太不把它当回事了。就把它作为书名! 表面上看,语文是雷打不动的“主课”。语文课上的阅读分析和配套作业、习题、考试,占据了学生一大块时间。然而,这外表的风光,却掩盖不了语文在很多家长学生的心目中已沦为“鸡肋”的事实。 语文的分数差距不大。再差的学生也能保底,再好的学生也高不到哪里去。有时还会倒挂。高考也好,中考也罢。能够拉开十分二十分已经非常了不起。所以,与其在语文上花功夫,还不如把时间精力用在抓分的刀口上,用在数理化外语上。在特别重视“信价比”的今天,人们不重视语文,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在激烈的竞争压力下,不能转化为分数的“无用”的东西是不被重视的。没竞争力,也就没有意义。这一点,学生和家长们“心照不宣”。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心照不宣”的轻视,已经渐渐堂而皇之起来。在一些名牌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中,干脆只考数学、英语。理由是:“搞学术离不开查国外资料,英语不好没有前途”。而语文呢?反正“考不出差距”,大家都是中国人,哪有不会说话写字的?普通人只要能写会说大白话就行。 然而,他们忘了,语文的差距,本来就不是分数的差距。语文的差距,是人生的差距,是一生的差距,是生命的差距,是生命质量的差距。这个差距似乎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很大很大。它将跟你一辈子。你的生命是不是有厚度,有宽度有高度,你是不是能够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一个有精神生活的人,一个真正精神上独立自由的人,你的一生,生命的质量如何,这一切都和语文密切相关。 语文太重要了! 当然,所有的知识科目,对于培养思维、塑造人格都是有好处的。培根说: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但是没有一种学问比得上语文那样无处不在,没有人能够离开。不论你是搞数学物理,搞经济政治。所有的书,都是用母语来表达,来思维的。即便是外语书,最终要让国人能够理解、运用,真正对中国产生影响,还是要或多或少转化为母语。 语文太重要了! 实际上,不重视语文的后果。已经时有显现。多年前,有北大的教授出过一本人类学译注。被指出许多译名极不规范。最滑稽的是书中出现了这样一段: 门修斯的格言“普天之下只有一个太阳,居于民众之上的也只有一个帝王”,可以适用于所有大型帝国所建立的界域。 这位“门修斯”看着十分唬人,叫人以为是哪位高端的洋大师。殊不知,这Mencius即中国先秦思想家孟子。而这所谓“格言”,就是“天无二日,民无二王”。 翻译外国学术著作,到头来却在自己的文化上栽了跟斗。 无独有偶,清华大学历史系副主任的学术著作中,出现了“常凯申”这一号人物。大谈特谈这位“常凯申”如何如何。后被人指出,所谓的“常凯申”,竟是“蒋介石”的误译。粗制滥造,已臻极矣。 这些学者坐镇清华北大这样的顶尖学府,终日“查外国文献”,其外语水平绝不会差。为何会闹这样的笑话?搞学术真的只要外语就行了吗? 语文太重要了! 众所周知,民国时候出了很多的大家,学贯中西者有之,文理兼通者有之,无不以坚实的语文,尤其是大量的经典为其基础。数学家苏步青,在少年时代就熟读《左传》,并写得一手好绝妙的古诗词。 植物学家胡先骕,古体诗写得极棒,著有《忏庵诗稿》,钱钟书赞他的文字“抱弓力大,琢玉功深。”获得若贝尔奖的物理学家李政道文化涵养也很深,在交通大学演讲时,他化用杜甫的诗,“细推物理即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让物理的研究成为一种诗意,一种追求真理的境界。 语言,尤其母语是思想的载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语文太重要了!他的重要超乎人们的想象! 可是,既然语文“太重要”,又好玩,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抱有误解,觉得语文课“太鸡肋”,“太无聊”? 那是因为,如今我们学的不是“大语文”而是“非语文”;不是“真语文”,而是“伪语文”。我们常说“语文的外延和生活外延相等”,语文本身包涵了文史哲,包涵了我们的生活思想,是何等的丰富。语文水平的提高,本身就是人的素养的提高!可是我们已经把语文窄化为一个个支离破碎的知识点,异化为为了应付知识点考试的零星的碎片,而这一切又成了束缚人的思想的绳索。我们教的和学的甚至是反语文。真语文重读书,伪语文重做题;真语文讲感悟,伪语文讲灌输;真语文成一家之言,伪语文凑标准答案;真语文解放人,伪语文束缚人。这样的语文自然不会引起具有强烈好奇心,不断渴求新知识新思想的孩子们的兴趣。 法国教育家阿兰说过:“怎样学语言?向大作家学,别无他途,向最严密最丰富最深刻的语句中去学,而不学那会话课本的平庸语句。”大量的阅读,阅读原著,并且记忆之、运用之,正是学语文最快也最有效的方法。中国语文教学有优良的传统:“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等等。这些记忆,在发挥运用思考中得到不断的巩固。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在学与思中,用前人思想的财富陶冶充实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完善的人。最终得到一种生命的幸福感。 我们这套书正是基于的这样的信念而编写的。我们希望为语文学习,也即是人的成长,开一扇小小的窗口,让青年学生得以窥见“大语文”“真语文”的美好世界。 参与这本书的编著者,是来自一线的老中青三代的语文教师,有近八十岁的宿儒,有三十出头的少壮派。他们都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知名度。这样一支强大的团队,有着广阔的视野,选文抛开固定的程式的做法。比如文言不循《古文观止》那一套,而是选一些似乎冷僻但活生生的、别人很少选的、十分有趣的文章。现代文则大量引入当代西方经典性的美文,重思想、重前瞻、也重文采。至于作文的指导,则与生活贴得更近更紧。无论是小学、初中、高中的读物,都是精心选择的成果。 最后,必须说明的是,我们从来没有把提高语文素养与应试对立起来,我们相信,这套读物对于提高应试能力,也是题中应有之义。这也是我们在编写这套书时,经过认真考虑的。 但愿孩子和家长们喜欢这套书。 复旦附中语文教师黄玉峰 2015年7月
黄玉峰,1946年12月生于浙江绍兴。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华东师大中文系硕士生导师,上海市写作学会副会长和上海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教学生活得像个“人”》《说苏轼》《说李白》《说杜甫》等。
李建生,上海市崇明中学语文教研组长,崇明县语文学科带头人,第三期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后备人选。曾获“全国特色教育优秀教师”、“上海市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二等奖”、“崇明县中小学十佳教学之星”等荣誉称号。在《语文学习》《中学语文教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教学通讯》等刊物发表教育教学文章近百篇,参编著作多部。 王召强,1981年10月生于山东临沂。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教师,曾获上海市第十届教科研评比二等奖,上海市中青年教学评比一等奖,上海市写作教学评比一等奖,全国部分省市教学评比一等奖,上海市第三期名师基地——黄玉峰、黄荣华名师基地学术秘书。上海市杨浦区骨干教师。 郭备,华师大一附中语文高级教师,上海市虹口区跨学科学科带头人。曾在各类国家级、市区级教学、科研竞赛中多次获奖;先后有数十篇科研论文在国家、市区级刊物上发表。曾主持上海市级课题——“文史教材‘空无’内容的探究”的研究工作。教育格言:学生在教师发展中成长;教师在学生成长中发展。
《高中文言对读》
序 前言 一 记叙性散文 一 传记 □项羽本纪?垓下之围 司马迁 □高祖本纪?高祖论杰 司马迁 ○冯谖客孟尝君 《战国策》 ○信陵君窃符救赵 司马迁 □屈原列传 司马迁 □张衡传 范 晔 ○伶官传 欧阳修 ○宦者传 欧阳修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六一居士传 欧阳修 ○方山子传 苏 轼 ○巢谷传 苏 辙 □芋老人传 周 容 □崇明老人记 陆陇其 二 纪事 □巨鹿之战 司马迁 □赤壁之战 司马光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触龙说赵太后 《战国策》 □先妣事略 归有光 □先妣事略 张惠言 ○焚驴志 王若虚 ○卖柑者言 刘 基 三 碑志 □柳子厚墓志铭 韩 愈 □潮州韩文公庙碑 苏 轼 四 记游 □前赤壁赋 苏 轼 □后赤壁赋 苏 轼 ○超然台记 苏 轼 ○放鹤亭记 苏 轼 □沧浪亭记 苏舜钦 □沧浪亭记 归有光 ○游黄山记 徐宏祖 ○游黄山记 袁 枚 □西湖杂记 袁宏道 □西湖七月半 张 岱 五 状物 □桂 周去非 □菊 李 渔 二 说理性散文 一 立论 □非攻 墨 子 □谋攻 孙 子 ○学记 《礼记》 ○进学解 韩 愈 □朋党论 欧阳修 □朋党论 司马光 ○六国论 苏 洵 ○六国论 苏 辙 □刑赏忠厚之至论 苏 轼 □刑赏论 曾 巩 ○留侯论 苏 轼 ○留侯论 魏 禧 □慕贤 颜之推 □廉耻 顾炎武 二 驳诘 □读《孟尝君传》 王安石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王世贞 三 实用性散文 一 书牍 □答李翊书 韩 愈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柳宗元 ○狱中上母书 夏完淳 ○与妻书 林觉民 二 序跋 □梅圣俞诗集序 欧阳修 □陈无异寄生篇序 袁中道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 李 白 三 奏疏 □论积贮疏 贾 谊 □论贵粟疏 晁 错 四 赠序 □送石处士序 韩 愈 □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韩 愈 五 哀祭 □祭十二郎文 韩 愈 □祭妹文 袁 枚 附:思考题参考答案 《高中写作创意》 序 前言 第1讲 物不平则鸣 001 1. 沉默的大多数——王小波《沉默的大多 数》 003 2. 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龙应台《野火集》 009 言论自由的认识及其基本条件——殷海光《殷海光文集》014 创作自由与社会担当 陆天明 018 1. 成为批判性思考者——文森特?鲁吉罗《超越感觉:批判性思考指南》 024 2. 批判性思维核心能力 —— 彼得?法乔恩《批判性思维:思考让你永远年轻》026 第二讲 修辞立其诚 027 1. 立论——鲁迅《野 草》 029 2. 说真话之四——巴金《随想 录》 031 说真话难,听真话更难 刘道玉 036 再论说真话——巴金《随想 录》 043 1. 批判性思维自我评估表——知识、技能和态度 —— 斯特拉?科特雷尔《批判性思维训练手册》 047 002 2. 引发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问题 —— 彼得?法乔恩《批判性思维:思考让你永远年轻》049 第三讲 我手写我心 053 1.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 去?保尔?高更《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1897年) 055 2. 我为什么而活着(What I Have Lived For)——罗素 058 3. 认识你自己 周国平 060 认识自我——克里希那穆提《重新认识你自 己》 063 文学创作与生命体验 王充闾 066 培养优秀的思维特质需要经常问自己下面这些问题 —— 摘自《批判性思维工具》,作者:理查德?保罗、琳达?埃尔德073 第四讲 思维的乐趣 077 1. 思维的乐趣——节选自王小波《思维的乐 趣》 079 2. 中国人的五大思维缺陷 童大焕 086 愤青:中国人“四化思维”的典型代表 ——节选自宋怀常《中国人的思维危 机》 091 继续清除**主义思维 王学泰 094 常见的思维谬误及其应对 —— 文森特?鲁吉罗:《超越感觉:批判性思考指南》097 第五讲 必也正名乎 103 1. 子非鱼,安知鱼之 乐?——《庄子?秋水》 105 2. 白马非马——《公孙龙子?白马 论》 107 标签战——刘瑜《观念的水 位》 112 1. 概念的使用和滥用 —— 摘自安德鲁?海伍德《政治学核心概念》115 批判性文章自我评估表——斯特拉?科特雷尔《批判性思维训练手册》118 第六讲 明亮的对话 123 1. 小事——摘自《雷蒙德?卡佛短篇小说自选集》125 2. 粗鄙是中国社会的癌症 徐 贲 128 民主的仙女需要天梯——《可操作的民主——罗伯特议事规则下乡全纪录》读后 132 1. 重温哈维尔《对话守 则》——摘自《青年时报》,2012年2月1日,作者:阿平 140 罗伯特议事规则精华15条 143 第七讲 故事的效应 147 1. 呼喊特丽莎的人 卡尔维诺 149 2. 故事比现实、比真实更多样更丰富 ——杨照《故事效 应》 153 把好故事讲好 —— 罗伯特?麦基:《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156 麻辣故事 ——杰里?克利弗《小说写作教程》159 经验法则及其误用可能导致的结果 —— 《批判性思维——思考让你永远年轻》164 第八讲 大胆的想象 169 1. 想象上海 王安忆 171 2. 理想的下午——舒国治《理想的下 午》 176 想象2049年的中国 陈志武 180 关于“文学想象 力” 张 炜 187 评价证据量表——文森特?鲁吉罗:《超越感觉:批判性思考指南191 第九讲 辨析辩证法 195 1. 先讲形式逻辑,再说辩证法 王学泰 197 2. 正确运用“一分为二”的思维方法 边家珍 201 辩证法是什么——波普尔《猜想与反驳》205 关于辩证思维的局限性以及辩证法适用范围的思考 张树军 212 批判性思维的思维标准(上)——理查德?保罗、琳达?埃尔德 《批判性思维工具》218 第十讲 说理的面向 225 1. 微博是好的说理形式 吗 徐 贲 227 2. 到底谁有理,问问“第三 方” 徐 贲 231 道德说理的限度 周 濂 235 1. 说理之为教化 陈嘉映 240 批判性思维的思维标准(下)——理查德?保罗、琳达?埃尔德 《批判性思维工具》246 第十一讲 底层的立场 251 1. 黑窑之恶文明之痛 郭于华 253 2. 底层沦陷与上层逃离 童大焕 257 底层社会的权利逻辑 于建嵘 261 如何表现底层人民 崔卫平 267 科学调查步骤——彼得?法乔恩《批判性思维: 思考让你永远年轻》272 第十二讲 普世的价值 277 1. 没有普世价值 李银河 279 2. 寻求文化中的“普世价 值” 汤一介 283 什么是普世价值 唐 逸 288 走出普世价值的逻辑困境 马德普 293 1. 发展和评价批判性思维的工具 彼得?乔法恩博士 —— 《批判性思维——思考让你永远年轻》298 2.思考和认识水平的7个阶段 —— 彼得?法乔恩《批判性思维——思考让你永远年轻》299 《高中现代文探寻》 小 说 《在酒楼上》 鲁 迅 《长河》(选读) 沈从文 《伤心的舞蹈》 苏 童 《溪鳗》 林斤澜 《受戒》 汪曾祺 《马桥词典》(选读) 韩少功 《你不知道她有多美》 东 西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王小波 《将军族》 陈映真 《少年维特的烦恼》(选读) 歌 德 《爱弥儿》(选读) 卢 梭 《战争与和平》(选读) 列夫?托尔斯泰 《卡拉马佐夫兄弟》(选读) 陀思妥耶夫斯基 《在乡下》 莫泊桑 《苦恼》 契诃夫 《笛梦》 黑 塞 《杀人者》 海明威 《伊豆的舞女》 川端康成 《格兰德大妈的葬礼》 加西亚?马尔克斯226 《你没有听到狗叫吗?》(选读) 胡安?鲁尔福 散 文 《论睁了眼看》 鲁 迅 《个人自由与社会进步》 胡 适 《怀念肖珊》 巴 金 《观火》 梁遇春 《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 朱光潜 《我与地坛》 史铁生 《大地上的事情》 苇 岸 《城市牛哞》 刘亮程 《那遥远的磨坊》 邵燕祥 《华表的沧桑》 牧 惠 《聆听西藏》 扎西达娃 《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 龙应台 《寻找诗人》 林贤治 《偷点白开水》 吴洪森 《向“百年国耻”说再见》 梁文道 《集中营是用来干什么的?》 熊培云 《另一个高度》 刘 瑜 《室内取暖》 梭 罗 《我控诉》 左 拉376 《月夜的美感》 高山樗牛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弗罗姆 《贝多芬和我》 罗曼?罗兰 《狱中书简》 朋霍费尔 《纳粹德国怎么对付我们》 福斯特 《希腊礼赞》 安德烈?马尔罗 《为人类而艺术》 索尔仁尼琴 《哥特式的教堂》 纳 丹 《中国宫殿》 李泽厚 《正确的读书方法》 爱默生 《读书——读语言世界》 金克木 诗 歌 《我是一条小河》 冯 至 《断章》 卞之琳 《沙扬娜拉》(一首) 徐志摩 《十二月十九夜》 废 名 《乐园鸟》 戴望舒 《你的名字》 纪 弦 《错误》 郑愁予 《白玉苦瓜——故宫博物馆所藏》 余光中 《悼念一棵枫树》 牛 汉 《回答》 北 岛468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 子 《夜莺颂》 济 慈 《草叶集(选读)》 惠特曼 《豹》 里尔克 《爱我,请只是为了那爱的意念》 伊丽莎白?勃朗宁 《约翰?安特生,我的爱人》 彭 斯 《当你老了》 叶 芝 《你的微笑》 聂鲁达 《帆》 莱蒙托夫 《雾》 卡尔?桑德堡 《缪斯》 阿赫玛托娃 《在一个地铁车站》 庞 德 《你的裸体》 希梅内斯
《高中写作创意》
*第一讲 物不平则鸣 目标导引 唐代文学家韩愈在写给孟郊的赠序中开门见山地提出:“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则更为明确地提出:“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这些是古老中国言论自由的先声。你对作为四大自由之首的言论自由是如何理解的?言论自由的基本条件有哪些?导致我国“沉默的大多数”的国民心态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呢?怎样才能把一向信奉“沉默是金”的中国人引向通往言论自由的坦途呢? 思辨现场 1. 沉默的大多数 ——王小波《沉默的大多 数》 君特?格拉斯在《铁皮鼓》里,写了一个不肯长大的人。小奥斯卡发现周围的世界太过荒诞,就暗下决心要永远做小孩子。在冥冥之中,有一种力量成全了他的决心,所以他就成了个侏儒。这个故事太过神奇,但很有意思。人要永远做小孩子虽办不到,但想要保持沉默是能办到的。在我周围,像我这种性格的人特多——在公众场合什么都不说,到了私下里则妙语连珠,换言之,对信得过的人什么都说,对信不过的人什么都不说。起初我以为这是因为经历了严酷的时期(“文革”),后来才发现,这是中国人的通病。龙应台女士就大发感慨,问中国人为什么不说话。她在国外住了很多年,几乎变成了个心直口快的外国人。她把保持沉默看作怯懦,但这是不对的。沉默是一种人类学意义上的文化,一种生活方式。它的价值观很简单:开口是银,沉默是金。一种文化之内,往往有一种交流信息的独特方式,甚至是特有的语言,有一些独有的信息,文化可以传播,等等。这才能叫做文 化。 一种文化必有一些独有的信息,沉默也是有的。戈尔巴乔夫说过这样的话:有一件事是公开的秘密,假如你想给自己盖个小房子,就得给主管官员些贿赂,再到国家的工地上偷点建筑材料。这样的事干得说不得,属于沉默;再加上讲这些话时,戈氏是苏共总书记,所以当然语惊四座。还有一点要补充的,那就是:属于沉默的事用话讲了出来,总是这么怪怪 的。 沉默也可以传播。在某些年代里,所有的人都不说话了,沉默就像野火一样四下蔓延着。把这叫作传播,多少有点过甚其辞,但也不离大谱。在沉默的年代里,人们也在传播小道消息,这件事破坏了沉默的完整性。好在这种话语我们只在一些特定的场合说,比方说,公共厕所。*起码在追查谣言时,我们是这样交待的:这话我是在厕所里听说的!这样小道消息就成了包含着排便艰巨的呓语,不值得认真对待。另外,公厕虽然也是公共场合,但我有种强烈的欲望,要把它排除在外,因为它太脏 了。 我属于沉默的大多数。从我懂事的年龄起,我就常听人们说:我们这一代,生于一个神圣的时代,多么幸福;而且肩负着解放天下三分之二受苦人的神圣使命,等等;在甜蜜之余也有一点怀疑:这么多美事怎么都叫我赶上了。再说,含蓄是我们的家 教。 在三年困难时期,有一天开饭时,每人碗里有一小片腊肉。我弟弟见了以后,按捺不住心中的狂喜,冲上阳台,朝全世界放声高呼:我们家吃大鱼大肉了!结果被我爸爸拖回来臭揍了一顿。经过这样的教育,我一直比较深沉。所以听到别人说:我们多么幸福、多么神圣时,别人在受苦,我们没有受等等,心里老在想着:假如我们真遇上了这么多美事,不把它说出来会不会更好。当然,这不是说,我不想履行自己的神圣职责。对于天下三分之二的受苦人,我是这么想的:与其大呼小叫 说要去解放他们、让人家苦等,倒不如一声不吭。忽然有一天把他们解放,给他们一个意外惊喜。总而言之,我总是从实际的方面去考虑,而且考虑得很周到。智者千虑尚且难免一失,何况当年我只是个小孩子。我就没想到这些奇妙的话语只是说给自己听的,而且不准备当真去解放谁。总而言之,家教和天性谨慎,是我变得沉默的起 因。 与沉默的大多数相反,任何年代都有人在公共场合喋喋不休。我觉得他们是少数人,可能有人会不同意。如福科(又译作福柯,法国当代思想家)先生所言,话语即权力。当我的同龄人开始说话时,给我一种极恶劣的印象。有位朋友写了一本书,写的是自己在“文革”中的遭遇,书名为《血统》。可以想见,她出身不好。她要我给她的书写个序。这件事使我想起来自己在那些年的所见所闻。“文革”开始时,我十四岁,正上初中一年级。有一天,忽然发生了惊人的变化,班上的一部分同学忽然变成了红五类,另一部分则成了黑五类。我自己的情况特殊,还说不清是哪一类。当然,这红和黑的说法并不是我们发明出来,这个变化也不是由我们发起的。照我看来,红的同学忽然得到了很大的好处,这是值得祝贺的。黑的同学忽然遇上了很大的不幸,也值得同情。我不等对他们一一表示祝贺和同情,一些红的同学就把脑袋刮光,束上了大皮带,站在校门口,问每一个想进来的人:你什么出身?他们对同班同学问得格外仔细,一听到他们报出不好的出身,就从牙缝里迸出三个字:“狗崽子!”当然,我能理解 他们突然变成了红五类的狂喜,但为此非要使自己的同学在大庭广众下变成狗崽子,未免也太过分。这使我以为,使用话语权是人前显贵,而且总都是为了好的目的。现在看来,我当年以为的未必对,但也未必全 错。 话语有一个神圣的使命,就是想要证明说话者本身与众不同,是芸芸众生中的佼佼者。现在常听说的一种说法是:中国人拥有世界上*杰出的文化,在全世界一切人中*聪明。对此我不想唱任何一种反调,我也不想当人民公敌。我还持十几岁时的态度:假设这些都是实情,我们不妨把这些保藏在内心处不说,“闷兹蜜”。这些话讲出来是不好的,正如在“文革”时,你可以因自己是红五类而沾沾自喜,但不要到人前去显贵,更不要说别人是狗崽子。根除了此类话语,我们这里的话就会少很多,但也未尝不是好 事。 对我来说,这是青少年时代养成的习惯,是一种难改的积习。小时候我贫嘴聊舌,到了一定的岁数之后就开始沉默寡言。当然,这不意味着我不会说话──在私下里我说的话比任何人都不少──这只意味着我放弃了权力。不说话的人不仅没有权力,而且会被人看做不存在,因为人们不会知道 你。 我曾经是个沉默的人,这就是说,我不喜欢在各种会议上发言,也不喜欢写稿 子。 这一点*近已经发生了改变,参加会议时也会发言,有时也写点稿。对这种改变我有种强烈的感受,有如丧失了童贞。这就意味着我违背了多年以来的积习,不再属于沉默的大多数了。我还不致为此感到痛苦,但也有一点轻微的失落感。现在我负有双重任务,要向保持沉默的人说明,现在我为什么要进入话语的圈子;又要向在话语圈子里的人说明,我当初为什么要保持沉默,而且很可能在两面都不落好。照我看 来,头一个问题比较容易回答。我发现在沉默的人中间,有些话永远说不出来。照我看,这件事是很不对的。因此我就很想要说些话。当然,话语的圈子里自然有它的逻辑,和我这种逻辑有些距离。虽然大家心知肚明,但我还要说一句,话语圈子里的人有作家、社会科学工作者,还有些别的人。出于对*后一些人的尊重,就不说他们是谁了──其实他们是这个圈子的主宰。我曾经是个社会科学工作者,那时我想,社会科学的任务之一,就是发掘沉默。就我所知,持我这种立场的人不会有好下场。不过,我还是想做这件 事。 第二个问题是:我当初为什么要保持沉默。这个问题难回答,是因为它涉及到一系列复杂的感觉。一个人决定了不说话,他的理由在话语圈子里就是说不清的。但是,我当初面对的话语圈和现在的话语圈已经不是一个了──虽然它们有一脉相承之 处。 在今天的话语圈里,也许我能说明当初保持沉默的理由。而在今后的话语圈里,人们又能说明今天保持沉默的理由。沉默的说明总是要滞后于沉默。倘若你问,我是不是依然部分地保持了沉默,就是明知故问──不管怎么说,我还是决定了要说说昨天的事。但是要慢慢地 说。 在上文中,王小波分析了自己多年以前保持沉默的诸多理由,你是否也有过这些感受?结合你自身的经历思考,造成我国“沉默的大多数”的国民心态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造成“沉默的大多数”的国民心态的主要原因 原因1 原因2 原因3 《高中现代文探寻》 阅读提示 《少年维特的烦恼》是一部让歌德在德国几乎一夜成名的小说。本书于1774年秋天在莱比锡书籍展览会上面世,并在那里成了畅销书。它是歌德作品中被他的同时代人阅读得*多的一本。由此而来的成功给歌德的一生带来了名誉和财富。它更是24 岁的作者所经历的人生**个甜蜜而又痛苦的精神历程的记录,它以特有的坦白与真诚打动了全世界少男少女的 心。 《少年维特的烦恼》(选读)① (德)歌 德侯浚吉 译 六月十六日 为什么我不给你写信?②——你这么提问也算得上一个学究!你应该猜想得到我身体很好,而且——直截了当地说吧,我认识了个妙人儿,她把我的心拴住了。我已经——我不知怎么说才 好。 我认识了一位*可爱的人儿,若要我把认识经过有条不紊地告诉 你,倒是件难事。我心满意足,心花怒放,所以不可能成为编写故事的能 手。 一位天使!——呃!无论什么人谈起他的心上人,都是这么说的,是不是?不过,她那尽善尽美的品质,我实在无法向你描述,一句话,她已经俘虏了我整个的 心。 那么天真纯朴,却善于明辨是非;那么温顺和蔼,却非常坚毅刚强,心灵是那么宁静,生活却是那么活 跃。…… 我说到她的这一切,尽是些拙劣的废话,抽象的空谈,丝毫没有描绘出她本人。下次再谈吧——不,不是下次,我现在立刻告诉你。要是现在不说,永远也说不成了。因为,我动笔写这封信以来,已经三次搁笔,想备上马鞍出去了。虽然我早上起过誓,今天不骑马外出,但是我时时刻刻会奔到窗边,看看太阳还有多 高。…… 我没法控制自己,我非去找她不可。现在我又回来了。威廉,晚饭后我会写信告诉你的。在那些活泼可爱的孩子、她八个弟妹中间看到她,我的灵魂也陶醉 了。…… 我再这么写下去,恐怕你看到末尾也像开始时一样稀里糊涂。所以,你听吧,我不得不把详情向你倾诉 了。 前次我对你说过我结识了S管事,他邀请我尽快到他的隐居处做客,那儿毋宁说是他小小的王国。我没有把它当一 回事,如果我不是碰巧发现在那穷乡幽境里埋着个珍宝,也许我永远不会上那儿去 的。 这里的年轻人准备在村子里开一次舞会,我也乐意参加。我要和此地一位和蔼、美丽的,此外别无特色的姑娘做舞伴,便决定由我雇一辆马车陪她和她的堂妹一起到那娱乐的场所去,路上顺便接夏绿蒂?S③同往。我们从森林中开拓出的宽敞的道路上通过,向那座猎庄驰去,这时我的女伴说:“你就要和一位美丽的姑娘相识了。”她的堂妹插嘴说:“你可要留神,别对她着迷了!”“为什么?”我问。“她已经许给了人,”那一位回答,“许给一位很出色的人儿,现在他出门去了,因为他爸爸去世,要去料理一些私事,顺便找个好差使。”——这个消息对我无关痛 痒。 我们到达猎庄大门时,还差一刻钟,太阳就要下山了。天气闷热,吓人的灰白色云层在天际汇集,姑娘们着了慌,怕出现雷雨。我自己虽然也有此预感,觉得我们的赏心乐事将要受到挫折,却拿些胡诌的气象学知识骗走她们的恐 惧。 我下了车,一个女仆来到门口,,请我们稍等一会,绿蒂小姐立刻就来。我穿过院子,朝一所结构精致的房屋走去,当我踏上屋前的台阶,走进门口时,一幅我从未见过的*动人的景象落进我的眼里。厅堂上,六个孩子,从十一岁到两岁,蜂拥在一位丰姿绰约的少女身边。她中等身材,一身白净朴素的衣服,袖子和胸襟系着浅红色的蝴蝶结。她拿着一块黑面包,根据周围孩子们的年龄和胃口切成小片,非常亲切地分给他们。每个孩子在轮到切他那份时,高高举起小手,天真地喊声“谢谢!”然后有的跳跳蹦蹦跑开去享用他的晚餐,有的性格比较文静,沉着地走到大门口,打量着那些陌生人和马车,他们的绿蒂要坐这辆车出门去了。——“真对不起,”她说,“劳你驾走进来,还劳姑娘们久等 了。我因为换衣服,忙着在离开前张罗一些家务,竟忘了给孩子们安排一顿晚餐,除了我,他们是不要别人给他们切面包的。”——我随便客套了几句,灵魂已经整个儿羁留在她的容貌、声调和姿态上了,等她奔进房拿取手套和扇子,我才从惊讶中恢复过来。小把戏们在离我几步远的地方从旁边瞅着我,*小的孩子长着一个非常讨人喜欢的脸蛋,我朝他走了过去。他刚要后退,绿蒂正走到门口,说道:“路易,跟这位哥哥拉拉手!”孩子立刻爽快地和我握手,我情不自禁,亲切地吻了他,顾不得这小鼻子有多脏。——“哥哥?”我也向她伸过手去,“你认为我竟有这份福气做你的亲戚?”——“哦,”她调皮地微微一笑,说:“我们的近亲远戚多得很,如果你是其中*不好的一个,那才叫我生气!”临走时,她叮嘱**的妹妹莎菲,一个约摸十一岁的小姑娘,要她好好照料弟妹,等爸爸骑马散步回家后,要向他问候。她要小把戏们听从莎菲姐姐的话,就像听从她自己一样。有几个答应了,只有一个六岁光景的金发小淘气说:“不过,她不是你呀,绿蒂姐姐,我们更爱你。”——两个**的男孩从后面爬上了马车,经过我的请求,她才同意让他们乘到森林前面,只要他们答应不打闹,坐得稳稳 的。 我们刚刚坐定,姑娘们互相问了好,品评了一番衣着打扮,尤其是帽子,话题又转到大家盼望的舞会上去。这时,绿蒂叫马车停下,让两个弟弟下去,他们再次要求吻她的手。大弟弟十五岁,装模作样地做了个文雅的姿势,吻了她一下,另一个的动作却非常鲁莽轻率。她再次要他们代她亲亲那些小把戏,我们才继续前 进。 堂妹问她,*近借给她的那本书看完了没有?“没有,”绿蒂说,“我不喜欢它,你可以拿回去。上次的那本也不见得好看。”我问起是些什么书,听了她的回答,我很惊讶。我发现她所有的谈话透露出多么丰富的性格,在她的每一句话里,我都看到新的魅力,她的脸上闪耀着新 的精神的光芒,她察觉我是了解她的,高兴得容光焕 发。 “前几年,”她说,“没有什么东西比长篇小说更使我着迷了。上帝知道我那时候有多快活。每逢星期天,坐在一个角落里,一颗心全放在一位燕妮小姐身上,分担她的幸福和灾难。我也不否认,这类作品到今天对我还有些魅力;只是我现在难得有时间看书,除非真正合我口味的我才看。我*喜爱的是这样的作家,在他的作品里重新发现了我自己的世界,书中描写的也和我周围的景物相仿,故事就像我自己的家庭生活一样,这种作品我非常感兴趣,由衷的喜爱,它自然不是个天堂乐园,但总是个形容不出的幸福的源 泉。” 听了这些话,我极力隐藏起自己的激情。但是办不到,因为我听她顺便谈起《韦克菲尔德牧师传》和某某等,谈得头头是道,我再也憋不住,把自己的想法也一古脑儿端了出来。等到过会儿绿蒂转身和另外两位姑娘谈话,我才发觉那两位一直睁大眼睛坐着,好像她们没有坐在那儿一样。那位堂妹不止一次用嘲笑的神气瞅着我,我却毫不在 意。 话题转到跳舞的乐趣上来了。绿蒂说:“如果这种爱好是个缺点,我倒不瞒你们,我*喜欢的就是跳舞。我心头有点儿烦恼,在我走了调的钢琴上弹上一支四人对舞的舞曲,便什么都忘 了。” 我在她说话时瞧着她的黑眼珠,真是如醉似迷!那生动的嘴唇,娇嫩活泼的脸颊,把我整个灵魂都勾去了!我完全陶醉在她谈话的精彩的韵味中了,她到底表达了些什么,我多半没有听进!——这景象你当然想象得出,因为你是了解我的。简单地说吧,我下车时,好像在做梦,马车停在别墅前面,周围一片朦胧的世界,我依旧迷失在梦境里,几乎没有听到灯火辉煌的大厅里传来的乐曲声。 堂妹和绿蒂的舞伴是奥德兰先生和某某先生——谁记得了各人的姓 名!——他们在车门口迎接,占有了他们的女郎,我陪我的舞伴走上台 阶。 我们跳起法国小步舞,我挨次和女士们对舞,有些人*使人讨厌,不懂调换对手时的动作,完成*后的舞姿。绿蒂和她的舞伴跳起英国式对舞来了,轮到她跟我们对舞时,你可以想象我是多么快活。你真应该看看她的舞姿!你会看到她整个心灵都融化在舞蹈中了,她的全身是一个和谐的整体,那么无忧无虑,那么天真烂漫,似乎跳舞就是一切,似乎她别的什么也不想,什么也感觉不到。的确,对她来说,在这个时刻,其他一切都已不复存 在。 我要求她跳第二次四人对舞,她答应我在第三次跳,她用*可爱的坦率口吻对我说,她*喜欢德国式舞蹈。她又说:“这是此地的风气,跳德国舞的时候,每对舞伴要一起跳到底,可是我的舞伴不怎么会跳华尔兹,如果我免了他这个苦差使,他会感谢我的。你的女伴也不会跳,又不喜欢;我看见你刚才跳英国舞的时候,华尔兹跳得挺好;如果你愿意跟我一起跳德国舞,请你去向我的男伴要求一下,我也会跟你的女伴说一声。”我向她伸出手去,我们决定,到时候她的男舞伴来陪我的女舞 伴。 现在开始跳啦!大家挽起手腕,转过来,拐过去,尽兴跳了一会。她跳得多么动人,多么飘逸!开始跳华尔兹了,一个个像行星似地环绕对方旋转,因为会跳的不多,一开始出现了一些混乱。我们倒聪明,让别人去乱跳,等一对对跳得*笨拙的退出舞池后才重新起舞。我们和另外一对——奥德兰和他的女舞伴——一起英勇地坚持到底。我从未跳得如此轻快。我飘飘欲仙了。臂弯里挽了个*可爱的妙人儿,跟她像闪电一般来回飞舞,周围一切统统消失了,而且——威廉呀,不瞒你说,当时我心中起誓,这是我心爱的姑娘,我要她除了我永远不许和别人跳华 尔兹,哪怕我不得不因此沦入地狱!你是懂得我的 呀! 我们在大厅里缓步转了几圈,喘一口气。然后她便坐下,我把藏好了的几只橘子取来,这倒很起作用,她出于礼貌,一片又一片分给邻座一位不知趣的女士,每分一片我的心像被刺了一 针。 第三次跳英国舞,我们是第二对。我们跨着舞步在行列中穿行,天知道我有多快活呀,我挽着她的胳膊,盯住她的眼睛,这双眼睛呢,露出*纯真的表情,充满* 坦率、*纯洁的欢乐。我们来到一位妇女身边,她那不再年轻的脸上的娇容引起我注意。她望着绿蒂微笑,威吓似地竖起了一个手指,当她飞速经过时,意味深长地把阿尔贝特这个名字说了两 遍。 “恕我冒昧提问,阿尔贝特是谁?”我问绿蒂。她刚要回答,因为要跳个大8字,不得不分开了,等我们面对面侧身经过时,我觉得她额上有沉思的痕迹。“我为什么要瞒你,”她向我伸出手来,一起列队行进,“阿尔贝特是个好人,我和他确实已订婚了。”这消息我不是才听到(姑娘们在路上已经告诉我了),可是现在听来完全是新闻,因为我不曾想到把它和绿蒂联系起来,她在这么短短的瞬间已成了我的宝贝了。够了,我心乱如麻,忘了步伐,窜到另一对舞伴中间去了,搞乱了整个队形,幸亏绿蒂十分镇静,将我又拉又推,才把秩序迅速恢复过 来。 跳舞还没有结束,我们先前看到在天际闪耀的,我早已以为是雷雨预兆的闪电越发强烈,雷声淹没了音乐。有三位女士离开了行列,她们的男伴跟着跑了出来;秩序一片混乱,音乐也停了。不消说,如果在我们兴致正浓时,突然出现灾难或可怕的事,给我们的印象一定比平时更加强烈,一来情况恰恰相反,感受也就格外痛切,二来我们的感官越来越敏锐,所以接受外界的印象也更迅速。一定是因为这个缘故,我看见 不少女士都吃惊得变了脸色。他们中间*聪明的一位女士,坐在角落里,背靠窗户,掩住了耳朵。有一位跪在她面前,脑袋藏在她的两膝间。还有一位挤在她们两人中间,抱住她的女伴流下千百滴眼泪。有些要回家去;有些更不知怎么办才好,吓得只顾向老天爷祈祷,年轻小伙子们乘机作弄,忙着从受惊的美人儿的嘴唇间捕捉她们的祷词,她们也没有心思抵挡。有几个男客已经下去偷空抽一会儿烟。女主人想出了个聪明的主意,引我们到一间关着百叶窗、拉下窗帘的房间去,大家都不反对。我们刚走进房间,绿蒂便忙着把椅子围成个圆圈,请大家坐下,建议我们玩一场游 戏。 我看见好几个男客撅起了嘴,伸长手脚,期待一份甘美的彩物。——“我们来玩一场计数的游戏吧,”她说,“现在请注意!我沿着圆圈从右向左走去,经过谁的面前,他就喊出数字来,一个个轮流数去,要像野火一样迅速,谁如果停顿一下或者喊错了,我便赏他一记耳光,一直数到一千为止。”——这一下就热闹了。她伸出了手,绕着圆圈走。**个人开始喊一,他的邻座喊二,下一个喊三,挨次数下去。她开始加快步伐,越走越快;有人喊错了,啪!挨了一记耳光,他的邻座哈哈大笑,忘了喊,也是啪的一声!越走越快。我也挨了两下,觉得比旁人挨得更重,心中暗暗得意。一千还没有数到,早已哄堂大笑,游戏也就结束了。知己朋友三三两两聚在一起,雷雨已经过去,我跟着绿蒂走进大厅。途中她说:“挨了耳光,他们便把雷雨什么的统统忘了!”我找不到话来回答。她又说:“我自己也是*胆小的人,我故意装得很勇敢,鼓起别人的勇气,自己也就大胆起来了。”——我们走到窗口。雷声在远方回响,霖雨洒落在大地上,清香扑鼻的气味充溢在暖洋洋的空气里。她站着,用臂肘撑着,凝视窗外的景色,她望望天又看看我,我看见她的眼眶着噙满了泪水,她把手搁在我的手上,说了一声:“克 洛普施托克!”我立刻想起那首浮上她心头的壮丽的颂歌,沉入了感情的急流中,是她喊出那名字,引起我这种激情。我禁不住俯身在她的手上,流着欢乐的热泪吻它。我又望着她的眼睛。——高贵的诗人呀!要不是你在这眼睛里看到了你天神般的尊荣,那我永远不愿再听到你那经常受到亵渎的名 字! 注:① 选自《少年维特的烦恼》,侯浚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年版。这是歌德(1749—1832)24岁时写的小说,很快风行欧洲。五四时期被介绍到中国,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小说写的是少年维特爱上了少女夏绿蒂,却因对方已订婚约而未果。又与当时社会格格不入,找不到出路,*后自杀身亡。这里选的是男女主人公**次见面的情景。 ② 小说为书信体,假托维特给朋友威廉写 信。 ③ 夏绿蒂?S:本篇小说的主人公。实有其人,曾于1772年与歌德结识。当时她19岁,已经订婚。歌德21岁。 阅读思考 如果你有兴趣,不妨勾画出“我”面对夏绿蒂时心理活动起伏变化的语句,寻觅“我”坠入爱河的全过程。“我”欣赏与描绘“她”的舞姿、“她”的眼睛,同时也逐步焕发出自己内心*美好的情感,“沉入了感情的急流中”。这是初恋,更是发现。维特一步一步地发现了夏绿蒂的美,从外表直到内心,“我发现她所有的谈话透露出多么丰富的性格,在她的每一句话里,我都看到新的魅力,她的脸上闪耀着新的精神的光芒”。请注意作者是怎样细腻入微地写出这一过程 的? ……
你还可能感兴趣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