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才姜夔 穿越时空的意象/奇才集》以姜夔的诗、词、文章为脉络,以此来叙述姜夔的一生。《奇才姜夔 穿越时空的意象/奇才集》通过诗、词、文将“白石道人”姜夔的一生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全书将姜夔的一生经历和其诗词文进行了有机的融合,并对诗、词、文的背景、内容进行了详细解读。
第一章 漂泊浮沉 一生羁旅
出身世家 随父宦游
羁旅之始 东去湖州
相思合肥 往来江淮
移居杭州 客死他乡
第二章 江湖交游 怀才不遇
才高八斗 杨范之交
献乐遭妒 怀才不遇
爱国之心 才比稼轩
良师益友 君相之交
第三章 诗词歌咏 文人典范
南宋婉约 一代词宗
三薰三沐 自成一派
精通音律 雕虫弄乐
书谱笔力 兰亭之风
《奇才姜夔 穿越时空的意象/奇才集》:
第一章,漂泊浮沉 一生羁旅 出身世家随父宦游 姜夔(1155 ?—1221 ?),字尧章,别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姜夔是南宋著名的诗词作家,既继承了范仲淹、王安石、苏轼、辛弃疾等人的词风,又另辟蹊径,融合晚唐词风与江西诗风,自成一体。姜夔精通音律,善吹箫弹琴,而且能够配合词作自创曲谱,是南宋唯一一位有词调曲谱传世的音乐家。姜夔在书法方面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为时人所称道,并有书法理论著作《续书谱》传世。
姜夔是积极人世的,一生为追求功名利禄而辗转蹉跎,但他又是出世的,寄身江湖却心若隐士,向往归隐生活,这种错综复杂的思想情感使姜夔的词作在南宋词坛别具一格。
姜夔生活在一个离乱的年代。靖康二年(1127)发生了“靖康之变”,宋徽宗、宋钦宗被金国俘虏,挟持北上,北宋灭亡,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继承皇位,后辗转迁都到临安府(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南宋由于军事力量较弱,不敢与金国直接进行武力对抗;而宋高宗赵构又害怕北境宋朝军人战胜金军回朝后形成强大势力,专横难制,威胁赵宋政权;亦担心宋钦宗及其后人回朝继承皇位,加上佞臣当道,遂于绍兴八年(1138),宰相秦桧代表南宋朝廷与金朝达成协议,南宋称臣于金朝,取回了包括开封在内的河南、陕西之地。绍兴十年(1140),金朝撕毁协议,分三路南侵,重新占领开封,著名爱国将领岳飞率领“岳家军”勇猛抗击金兵,而宋高宗听取秦桧的谗言,以十二道金牌下令岳飞班师回朝。绍兴十一年(1141)十月,宋金达成“绍兴和议”,内容如下:一、宋向金称臣,“世世子孙,谨守臣节”,金朝册封康王赵构为皇帝;二、划定疆界,东以淮河中流为界,西以大散关(今陕西宝鸡西南)为界,以南属宋,以北属金。南宋割唐州(今河南唐河)、邓州(今河南邓州)全部及商州(今陕西商县)、秦州(今甘肃天水)大半给金朝;三、宋每年向金纳贡银、绢各二十五万两、匹,每年春季运送至泗州(今江苏泗县、泗洪、天长、盱眙、明光一带)交纳给金人。“绍兴和议”结束了宋金两国长达十余年的战争状态,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但确立了宋金之间政治上的不平等关系,南宋从此称臣于金,偏居东南一隅。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残败的半壁江山与失去的家园故土,使南宋士人胸怀家国之恨,引发诸多感怀。多少文人志士满怀收复故土的雄心壮志,如陆游、辛弃疾等人曾断然投笔从戎,追求上马擒贼与驰骋疆场的快意;而更多的南宋文人却感到国破家亡与孤独无依的失落,南宋朝廷的腐败无能与无所作为更使许多文人增添了怀才不遇的飘零之感,因无法跻身仕途而只能屈身于江湖之间,姜夔即是如此,虽有家国情怀,却郁郁不得志,漂泊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