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记》首先是一部科学著作。法布尔本人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他以坚毅的态度自学了物理、化学方面的知识。他和当时的昆虫学界有着广泛的接触,但他并不迷信前人*,而是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他研究昆虫的方法,不是解剖,而是观察。他主要观察昆虫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命特征和生存状态:昆虫的成长、捕食、打斗、求偶、交配、产卵等。他不但去野外观察,而且把他的“荒石园”建成一个实验室,对昆虫的生活习性和生理特征进行精确的实验和分析。他认真地写观察记录,实验记录,科学报告……而《昆虫记》就是他以严谨的态度,几十年如一日地观察昆虫的生活的结晶。法布尔观察之细致有时候令人叹为观止,比如他观察蜣螂足足用了四年的时间。
本社邀约语文教学一线的名师、专家参与编写,精心选择注释底本,推出的这套“新课标中小学必读名著”系列丛书,完全依据教育部的规定和要求设计,并把“无障碍阅读”作为丛书编辑的宗旨,力求扫除中小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语言、文字、历史、文化等方面的障碍,使其在轻松阅读优秀文学作品,感受经典名著文学魅力的同时,丰富语文知识,掌握阅读技巧,在知识能力和文学素养两方面都得到提高。注释内容与课内教学相辅相成,与考试相对接。
“四个全面”即全面分析、全面解题、全面提高、全面去障,这是本丛书的突出特色。开篇的“名师导读”“要点提示”,帮助读者在阅读名著前迅速了解与作品相关的重要信息,提示阅读时*需要关注的要点问题。名著正文行间或段末的注解,参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对一些难于理解、影响阅读的生僻字、词和作品中涉及的历史、文化知识等,都做了全面注释、解析。使学生不用再频繁翻阅字典,查看工具书,让阅读变得一气呵成,省时省力又简单。名著正文后精心设计的“考点延展”,与课内的教学相对应,汇集相关有代表性的真题和模拟题,针对考点,全面解题,在检测阅读成果的同时与考试相对接,使中小学生抓住重点、难点,轻松应试。“思考提高”部分,主要为引导读者回顾作品的精彩情节,思考名著的价值意义,启迪心智,在巩固记忆效果的同时,注重阅读能力的全面提高。全书四大优势模块,辅之以准确的注释、精要的解析、精美的图文,与教育部的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相一致,形成阅读与字词、读写、检测的无缝结合模式,达到“全面去障”的阅读效果。
阅读,从无障碍开始
在当今的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文学名著阅读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课外阅读已经成为课内教学的延伸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让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是国家教育部在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明确要求。“新课标”还对小学、初中、高中各阶段学生的阅读总量有明确规定,并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指定和推荐了包括童话、寓言、故事、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科幻作品等在内的一系列中外名著书目,从国家层面,教育、教学的高度,把名著阅读摆在了突出重要的位置上。
中外名著是人类文明和智慧的结晶,是历代相传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要在短时间读懂、读通,吃透名著的精髓,对中小学生来说是很困难的事,必须跨越各种阅读的障。
本社邀约语文教学一线的名师、专家参与编写,精心选择注释底本,推出的这套“新课标中小学必读名著”系列丛书,完全依据教育部的规定和要求设计,并把“无障碍阅”作为丛书编辑的宗旨,力求扫除中小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语言、文字、历史、文化等方面的障碍,使其在轻松阅读优秀文学作品,感受经典名著文学魅力的同时,丰富语文知识,掌握阅读技巧,在知识能力和文学素养两方面都得到提高。注释内容与课内教学相辅相成,与考试相对接。
“四个全面”即全面分析、全面解题、全面提高、全面去障,这是本丛书的突出特色。开篇的“名师导读”“要点提示”,帮助读者在阅读名著前迅速了解与作品相关的重要信息,提示阅读时最需要关注的要点问题。名著正文行间或段末的注解,参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对一些难于理解、影响阅读的生僻字、词和作品中涉及的历史、文化知识等,都做了全面注释、解析。使学生不用再频繁翻阅字典,查看工具书,让阅读变得一气呵成,省时省力又简单。名著正文后精心设计的“考点延展”,与课内的教学相对应,汇集相关有代表性的真题和模拟题,针对考点,全面解题,在检测阅读成果的同时与考试相对接,使中小学生抓住重点、难点,轻松应试。“思考提高”部分,主要为引导读者回顾作品的精彩情节,思考名著的价值意义,启迪心智,在巩固记忆效果的同时,注重阅读能力的全面提高。
全书四大优势模块,辅之以准确的注释、精要的解析、精美的图文,与教育部的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相一致,形成阅读与字词、读写、检测的无缝结合模式,达到“全面去障”的阅读效果。德国思想家、作家歌德曾说“: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位品格高尚的人对话。”与经典名著的对话,从无障碍阅读开始!
编 者
法布尔,是享誉世界的昆虫学家,但他的一生也经历了很多困顿。法布尔全名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一八二三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出生在法国南部阿委龙省的小镇圣莱昂。这是阿尔卑斯山脉中的一个小镇子,风光秀丽之极。由于家境贫寒,法布尔只能断断续续地上学,他主要是靠着顽强的毅力自学成才的。他在十来岁的时候就学会了拉丁语和古希腊语,尤其喜欢阅读古罗马文学。十八岁,法布尔从师范学校毕业,成为一名小学老师。此后他坚持自修数学、物理、化学等,并于二十二岁时考入蒙贝利大学,取得数学、物理学的学士学位。他后来还获得了博士学位。
一八四五年,法布尔成为科西嘉一所高中的物理老师。有一次他带学生到野外搞测量,学生们翻开一块石头,看到石头下面有一个蜂巢,法布尔兴致勃勃地和学生们一起玩,还品尝了蜂蜜。这件事使他产生了研究昆虫的愿望。他的职业理想是大学老师,经过努力,终于在一八六六年如愿以偿,被亚维农师范学校聘请为物理学教授,这一年他四十二岁。因为法布尔授课方式比较自由,遭到了保守派的反对,两年后他被辞退了。一八七○年,法布尔一家搬家,离开了亚维农,去了奥兰诺。在这里,他经常观察动植物。一八七一年,因为德国与法国的战争,法布尔一家生活窘困。一八七九年,法布尔再次搬家,到了阿尔马斯。法布尔用艰难积攒下来的钱买了一处坐落在荒地上的旧宅子,并取名为“荒石园”——这种荒芜,在一般人看来或许难以接受,然而却是法布尔*喜欢的生活环境,因为这里有大量的昆虫和他生活在一起。他在这个园子里度过了后半生,观察、写作成了他生活的主要内容。
他的著作引起了昆虫学界的注意,也受到一般读者的喜爱。一八七九年,第一卷《昆虫记》出版。随着一卷又一卷《昆虫记》的出版,晚年的法布尔在法国享有了盛誉。一九一三年,法国总统拜访了他,向他致敬。一九一五年十月十一日,法布尔去世,享年九十二岁。他逝世一周年时,法国邮政部发行了一枚人像纪念邮票,称他为“昆虫学家”。法国政府买下了“荒石园”,作为巴黎自然博物馆的分馆。
名师导读/ 001
要点提示/ 005
昆虫记
译序 / 012
荒石园 / 014
松毛虫 / 028
圣甲虫的梨形粪球 / 054
昆虫的装死 / 065
昆虫的“自杀” / 078
绿蝇 / 088
蝉出地洞 / 100
螳螂捕食 / 110
天牛 / 119
萤火虫 / 131
田野地头的蟋蟀 / 145
纳尔仓那狼蛛 / 152
朗格多克蝎 / 169
考点延展 / 189
思考提高 / 193
我们先来看看萤火虫以什么为生吧。萤火虫看上去既小又弱,像是与他人无害,可它却是个最小最小的食肉动物,是猎取野味的猎手,而且,捕猎时还相当的狠毒。它的猎物通常是蜗牛。昆虫学家们早已知道萤火虫的这一习性。但是,我从他们书中的介绍中,总感到人们对这一点了解得很不充分,特别是对萤火虫的奇怪的攻击方法,几乎是一无所知。
萤火虫在啃噬猎物之前,先对它施以麻醉,使之失去知觉。它的猎物通常是很小的蜗牛,个头儿还没有樱桃大,是处于变形状态的蜗牛。夏日里,这种蜗牛一大群一大群地聚集在稻子和麦子的茎秆上,或者其他植物干枯的长茎上,在上面一动不动地要待上整整一个炎热的夏季。正是在这种时候,在猎物处于这种状态中,我不止一次地观察到萤火虫对猎物发动攻击,对之施以灵巧的外科麻醉手术,使猎物在颤动着的茎秆上昏死过去,然后,对之下口,美餐 一顿。
萤火虫对其猎物的其他藏身处所也了如指掌。它经常飞到沟渠旁边,因为那儿土地潮湿,杂草丛生,是蜗牛喜爱的栖身之所。在这种情况之下,萤火虫便在地上对蜗牛施以麻醉术。我在家中也饲养了一些萤火虫,它们很容易被捕捉到,也很容易喂养,因此,我可以仔细地观察研究这些外科医生做手术的详细过程。
我在一个大玻璃瓶里放上一些草,把捉到的几只萤火虫和几只蜗牛放了进去。蜗牛个头儿正合适,不大不小,正在等待变形,正符合萤火虫的口味。我寸步不离地监视着玻璃瓶中的情况,因为萤火虫攻击猎物是瞬间的事情,转瞬即逝,不高度集中精力,必然会错过观察的机会。
我终于发现是怎么个情况了。萤火虫稍微探了探捕猎对象,蜗牛通常是全身藏于壳内,只有外套膜的软肉露出一点点在壳的外面。萤火虫见状,便立刻打开它那极其简单、用放大镜才能看到的工具。这是两片呈钩状的颚,锋利无比,细若发丝。用显微镜观察,可见弯钩上有一道细细的小槽沟。这就是它的工具。它用它的这种外科手术器械不停地轻轻击打蜗牛的外膜,其动作不像是在施以手术,而像是在与猎物亲吻。用孩子们的话来说,它像是在与蜗牛“拉钩”。它在“拉钩”时,有条不紊,慢条斯理,不慌不忙,每拉一次,都要稍事休息片刻,似乎是在观察“拉钩”的效果如何。它“拉钩”的次数并不多,顶多五六次,就足以把猎物给制伏,使之动弹不得。然后,它就要动嘴进食了,它很可能也是要用弯钩去啄,因为我几次都未观察清楚,所以对这一点我却说不太准。总之,萤火虫在施行麻醉手术时,动作麻利,立竿见影,快如闪电,不用问,它利用带细槽的弯钩已经把毒液注入蜗牛体内,使之昏死过去。
我检查了一下猎物。在萤火虫与蜗牛拉了四五下钩之后,我便立即从它口中夺下它的猎物,用针尖刺蜗牛的前部,亦即缩在壳内的蜗牛所暴露在外的身体。我没看到它有任何反应,仿佛一具没了生气的尸体。
我还发现一个令我信服的例子。有一次,我幸运地看到一只蜗牛正在爬行,其足正在蠕动着,突然,萤火虫向它发动了袭击。蜗牛十分惊慌,乱动了几下,然后便一动不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