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用丰厚的史料和朴实的文笔记录鲁西南一个普通的村庄老凹张村的百年演变史。从自然、政治、经济、文化、人物5个部分全面展示了老凹张村的各个方面的变化。记述了村民在漫长的岁月中和睦友善,共同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的家园;记述了村民为争取民族解放独立、不怕牺牲的英雄壮举;记述了改革开放以来,村民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面貌。让读者从村庄平凡的历史中看到历史演变的规律,看到社会的变迁和国家的发展。
老凹张村虽然是鲁西南一个普通的村庄,但也正是这普通性,代表了千百个中国村庄在历史发展长河中变迁,从而折射出国家从明朝到今天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变化,歌颂党的领导。
国有国史,县有县志。可是,村史就不多见。更何况是一个偏远的村庄,没有发生过令人瞩目的大事,没有出现过不同凡响的人物。但是辩证地去看,大地方有其发展优势和特点,小地方从小角度更能映射出国家大局的发展。正因为老凹张村是鲁西南的一个普通村庄,经历平常,才使我们能从平凡的历史中看到历史演变的规律,看到社会的变迁和国家的发展。
一、撰写老凹张村史的目的和条件
(一)反映中国村庄经济发展的特点
20世纪的中国村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1949年前,村庄只是一个聚族而居的村落,自1956年完成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后,特别是实行了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以后,村庄就变成了一个经济单位大队。这种集体经济发展了20余年,积累了大量的集体资产。
新中国建立以后的60多年里,村庄充当着国家与农民之间的中介作用。改革开放后,随着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解体,村委会不再作为农村的基层政权组织,也不再像过去的大队那样是农村经济的经营管理者,而成为村民的自治组织。
2016年,在新的政治经济体制下村委会正扮演着双重角色:一方面它作为村民选出的机构,代表着全村的共同利益,实施社区各方面的管理功能;另一方面,它又作为乡镇政府向下延伸的管理机构,贯彻政府意图、承担政府交办的具体事务,在宅基地的审批、村基础设施建设、责任田、计划生育管理等方面仍发挥着重要作用。了解以村庄为单位的农村、农业、农民的变化,可以补充从国家或区域的宏观角度研究的不足,成为三农工作研究的补充部分,增加对现代化过程中农村和农民的认识,增强国家三农工作的力度。
(二)撰写老凹张村史的条件
首先,老凹张村作为一个普通的村庄,既能够浓缩中国农村100多年来的变化,又具有自己的特点。20世纪80年代起,老凹张村委会的职能从经营集体经济为主转向为村民提供服务为主,可以为研究村委会作用提供极有价值的借鉴。
其次,撰写村史,不仅得到县、乡政府有关机构以及村委会的积极支持,而且得到村里许多老同志的热情帮助。
最后,老凹张村虽然具有一定写作条件,但在村里找一个能写村史的人很困难。年轻人有文化,但对本村历史了解感受较浅;年岁大的人对本村历史知之较多,但一般文化不高、写作有困难;即使两个条件都具备,但没有人愿为此吃苦;聘请资深的专业写作人员来写,掌握的材料有限,难以写出内在的情感。因此,写村史受文化、知识、精力和兴趣的限制。不少人想为村写志,表达对家乡的热爱、把美好的乡俗世世代代传承下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代又一代人离开家乡,永远离开了这块黄土地……本书的作者符合上述三个条件。出生于老凹张村,通过个人奋斗,获得双硕士学位,担任山东外事翻译职业学院、山东财经大学教师,出版书籍多部,发表论文多篇;在本村生活20多年,工作之余常回家看看,对老凹张村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变化比较了解,收集资料和进行访谈也很容易。尽管笔者上课、科研压力很大,但报效家乡和社会的热情不减。
(三)老凹张村史的结构和史料基础
时间方面,本书主要叙述20世纪老凹张村发生的变化,下限记述到2016年。按照详今略古的原则,重点叙述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
资料来源方面,主要依靠两个方面,一是目前能够找到的文字资料,如家谱、村委会档案、大张家镇政府办公室提供的资料、《莘县县志》等有关资料。二是许多过来人和当事人的回忆以及互相印证的材料。
结构方面,尽可能地将历史脉络与逻辑分类结合起来,前言简单介绍了老凹张村百年历史的社会和历史背景,并提出了一些思考性问题,以帮助读者理解。正文前设政事纪略,简要记述老凹张村100多年来发生的大事,让读者对老凹张的村史有个直观的印象。正文按照自然、政治、经济、文化、人物5个部分排列,共13章。第1~3章,主要对老凹张村的自然环境、村庄的来历、人口状况以及基础设施作了概况性的介绍。第4章,主要是叙述老凹张村党政及各种组织机构的变迁,包括党、政、群众组织以及党支部、村委机构的管理能力。第5~8章对老凹张村的经济发展史作了比较系统的叙述,包括土地制度的变迁、农业的发展演变及家庭副业、商贸金融等各业的发展。第9~12章是叙述老凹张村的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变迁。第13章是介绍老凹张村各行各业的人物。
二、20世纪老凹张村社会经济变化的历史背景
20世纪,是中国农村村庄经济和社区功能发生重大变化的一个世纪。传统的中国村庄以家庭为生产和消费单位的自然经济受到了各方面的剧烈冲击。
首先,来自工业化和市场化的冲击,改变了中国农村几千年来形成的传统农业经济,使得农民在扩大与外部世界交换产品的同时,生产和消费超出了家庭的范围,即以工业化、市场化和城市化为标志的农村现代化。
其次,来自经济体制变革方面的冲击。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中国一直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农村的经济体制的变革更为剧烈、影响更为深刻。
(一)1949年前的旧中国经济
中国的农村经济呈现周期性的恢复、发展、繁荣、停滞、衰退,然后再进入恢复阶段,这一螺旋式的发展,在政治上表现为改朝换代。历史上因政府的过度压迫和剥削政策导致覆亡的有秦、隋、元,由民族融合引起震荡的有南北朝、五代十国。历朝历代农业始终是社会的主要产业,是商业、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从唐朝以来,人们对耕地一直有强烈的占有欲望。鸦片战争前,农业接近发展的顶点,生产水平能够养活众多的人口,部分人可以通过占有和转让耕地增加收入,但大多数人提高生活水平只能通过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兼业来实现。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中国的经济结构由过去地主占统治地位变成帝、官、封占统治地位,封建经济演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
清末民初,社会经济落后、内忧外患交织。甲午战争的失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割地赔款、帝国主义列强划分势力范围,暴露出清政府无能和民族危机,清政府被迫放弃重本抑末政策,实行通商惠工政策。辛亥革命后,资本主义化是大势所趋,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短暂的、有利的外部环境,帝国主义列强基本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1911年10月,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但政权落入了官僚、地主、买办势力的代表北洋军阀手中,中国陷入军阀混战时期。1927年国共分裂后,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1929年名义上统一了中国,但战争频繁。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带来深重灾难。中国经济发展为:1927~1937年缓慢发展,1937~1945年战时经济统治,1945~1949年国统区经济走向崩溃。
1840~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旧中国政治经济的特点是:(1)长期战争使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2)现代经济发展缓慢,传统农业凋敝,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沿海与内地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3)国民经济受帝、封、官的压迫和战争的破坏,发展缓慢。
(二)1949~2016年的新中国社会经济发展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时期。新中国经济发展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和四个时期。1949~1978年为第一个阶段,1979~2016年为第二个阶段。四个时期是:1949~1957年向社会主义过渡和工业化起步时期;1958~1978年探索国民经济发展道路和曲折发展时期;1979~1991年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迅速发展时期;1992~2016年深入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走向成熟时期。
在第一个阶段,我国以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为变革目标,向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过渡,当1956年提前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后,才发现并没有表现出预期的优越性。在第二个阶段,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经济体制向多种经济成分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终于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的经济发展特点是:(1)经济高速增长。尤其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经济增长速度缓慢的时候,中国经济高速增长。(2)经济发展波动性大。1953年我国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至今,经济增长经历了几次波动。(3)我国始终实行着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发展。(4)以全民共同富裕为目标。
三、老凹张村历史所揭示的几个问题
老凹张村虽是一个普通村庄,但反映出的问题却有一定代表性。
第一,鲁西南农村企业发展的历史启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在自然条件、生产力水平、经济体制等条件下进行。近年来农业已具有商品经济性质,农民的市场意识观念明显。改革开放后,鲁西南乡镇企业崛起,充分利用市场的作用发展经济。
第二,鲁西南模式的成长条件。老凹张村属于典型的鲁西南模式,实行包产到户比较晚。改革开放后,村庄经过60多年的发展,产业结构、村民就业结构、生活居住条件等多方面都有很大提高。村民外出从事各行各业,但农业仍是根基。
第三,老凹张村基础设施逐渐完善,安装了自来水、闭路电视、生活电器和电话,道路建设、水电系统、学校、幼儿园、卫生室、环境保护及社会治安逐渐规范化。
第四,人口流动量大。20世纪末,人口流动表现出四个趋势:人们从经济落后地区流向发达地区;从收入低的行业流向收入高的行业;从种田流向村镇企业;从生活、投资条件差的地方流向条件好的地方。打破了乡村的闭塞和城乡壁垒,使村庄人力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是农村市场化的必然规律,但也带来了孩子上学、就业、社会治安、管理等问题。
第五,农村城镇化问题。伴随着市场化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农村居民的城镇化是必然趋势,老凹张村正沿着城镇化、现代化道路发展。
张杰,女,1970年6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山东外事翻译职业学院、山东财经大学副教授。双硕士研究生:山东师范大学英语教育硕士、南昌大学历史学硕士。2016年出版专著《明代江西藩王研究》,发表论文1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