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斯贝恩》三部曲是星球大战衍生宇宙中的重要作品,小说的主角达斯贝恩是星球大战历史上极其重要的一位西斯,他所确立的二人法则规定了其后上千年来的西斯组织形式。
本册《毁灭之路》故事梗概:科托西斯的矿工德赛尔同共和国和绝地武士血战时手段狠辣,诡计多端,并且对原力有着过人的控制力。他后来改名为贝恩,挑战最神圣的传统,向原力的黑暗面彻底屈服并从一片灰烬中打造一个*权力的新纪元。
星球大战是影响全球的科幻品牌,不论是电影、小说或是其他周边,都有极强的号召力。 星战六部曲之后,2015年,《星球大战:原力觉醒》电影上映,再次掀起星战热潮。未来五年内,迪士尼每年都将推出一部星战电影,*的星战电影《星球大战:侠盗一号》已经拍摄完毕,初定于2016年12月上映,中国演员甄子丹、姜文参演,将再次点燃粉丝激情。图书配合影视一起食用,是星战文化饕餮大餐。
达斯贝恩是星球大战官方正史人物。他在整个星球大战的历史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星战爱好者中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同时这个角色并没有在电影中出现,所以本书是星战粉丝们深入了解这个人物的不二选择。
作者序 《星球大战》在全世界的风靡程度一直都令我惊叹。多年以来,我收到过来自美国、欧洲和澳大利亚各地星战迷寄来的好多邮件。而现在,受益于出版方的努力,中国星战迷也将有机会欣赏到我的作品。
我很久以前就爱上了星战(但不是在一个很远很远的银河系)。我最早在影院看星战正传时只有六岁。从那时起,《星球大战》就成了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开始收集所有的星战人偶和玩具。我和朋友们都有塑料光剑,我们会在假期跟放学后进行光剑大战。《帝国反击战》上映后不久,我曾在操场跟一帮小孩打架,争论达斯·维达到底是不是卢克·天行者的爸爸。我的一些朋友不相信,说达斯·维达在骗人。
但我不只相信,而且特别希望它是真的。尽管达斯·维达是反派,但却是我喜欢的人物。我对这个纯粹邪恶的化身非常着迷,很想加深对黑暗面的了解。神秘的西斯黑暗绝地勾起了我的好奇心,而电影里对他们的刻画并不多。我读了那个时期出版的很多星战图书,尽管也很喜欢,但它们并没有满足我对西斯的好奇。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兴趣开始偏离《星球大战》。我阅读了许多恐怖小说。显然,我还是乐于探寻邪恶的本质,即便不是在星战宇宙里。
与此同时,我也产生了自己讲故事的兴趣。我写过一些短篇小说,其中一部分在发行量较小的杂志上发表。最终,我还卖出了自己的第一部长篇作品,然后开始在Bio Ware公司担任编剧。当时,这家游戏公司正在开发一款名叫《博德之门》的游戏,而我还不知道,自己已经踏上了重返星战宇宙的第一步。
卢卡斯游戏公司找到我们时,我已经在生软工作了大约一年。因为《博德之门》系列的成功,对方想委托我们开发一款星战题材的角色扮演游戏。我们当然乐于抓住这次难得的机会。我也幸运地被选为这个项目的首席编剧。后来开发出来的游戏叫作《星球大战:旧共和国武士》,简称KOTOR。它后来得到了玩家和评论界的一致好评,赢得过2003年最佳游戏大奖,至今仍被很多人视为史上最佳游戏之一。 KOTOR跟大多数星战系列产品有很大不同,因为它关注的是旧共和国时期。那个时代远在电影故事之前数千年。尽管大部分技术是一样的这个时期也有爆能枪、星际飞船和光剑但还是有一些非常关键的区别。在电影里,绝地武士的死敌西斯是一个规模极小的秘密组织,只有两名成员:一名师父,一名徒弟。而在旧共和国时期,西斯却是军容严整,跟绝地武士一样人多势众。原力的黑暗面和光明面之间进行着持续不断的战争。 KOTOR的成功给生软带来了很多新的机遇,我的创作生涯也从中受益良多。我继续从事游戏工作,参与了《质量效应》系列的编剧。但同时我也得到了创作星战小说的机会。KOTOR促使更多人对旧共和国时期产生了兴趣,所以我顺理成章地把小说背景设定在旧共和国时期,而没有写发生在电影时间线里的故事。但是,我并不想把游戏的内容重新讲述一遍。我把这本书的创作当作一次机会,来满足自己孩提以来探索黑暗面奥秘的夙愿。我要站在反派的视角讲一个全新的故事。
我选中了达斯·贝恩作为主角。他是一位强大的西斯领袖,就是他彻底改造了西斯一派,将其从巨大的军队变成了电影里的秘密组织。他重塑了西斯,也由此改变了整个星战宇宙的历史轨迹。但对他本人,人们却知之甚少。他从哪里来?是什么促使他投身黑暗面?他是怎样想到了后来的二人法则?又为什么认定这要比西斯大军更为成功?
这些就是我在《达斯·贝恩:毁灭之路》中打算回答的问题。在我脑子里,这本书的副标题应该是恶魔的诞生,因为它的主要内容就是讲一个普通人如何一步步演变成整个银河历史上最可怕的大坏蛋之一。
我想要展示的,是黑暗面如何在一开始显得合乎理智,富有诱惑力,而到后来却扭曲了他的心灵,把他变成一个极为可怕的家伙。我想让这个心路历程真实可信,能够引起读者共鸣,并且理解主角为什么走上那样一条道路。
《毁灭之路》得到了读者的认可,他们想要了解贝恩及其徒弟后来的经历。于是,我又创作了两部续作《二人法则》和《邪恶王朝》把贝恩的故事补全成了三部曲。考虑到三部曲在星战宇宙中的重要意义,这样还挺合适的。
希望你们喜欢达斯·贝恩的故事。拥抱黑暗面吧! 德鲁·卡宾森 译者序 孤独者的幽暗星空 宇宙中不是每颗行星都春暖花开,绿意葱茏,就算在幻想世界里也不例外。总有些孤独的冒险者,要独自面对群星之间无尽的黑暗,以及恶意和愚蠢召唤出来的、足以吞噬一切温情与善意的深渊。
即便是影响深远的电影佳作,对反派也往往着墨不多,更常见的是脸谱化的处理。小说还好一点,能有更为灵活的表现空间。《星球大战:达斯·贝恩》三部曲,讲述的就是黑暗面大反派的星战故事。
小说作者德鲁,给我的印象是个好脾气的胖大叔。年轻时创作力持续爆发多年,一边在全球顶级的游戏公司做编剧,一边写面向大众市场的畅销小说。
小说也多半跟游戏有关,以特别的情节、关卡、人物设定见长。他现在回归田园生活,偶尔看看漫展,出席下粉丝活动,好不逍遥自在。
通常情况下,不太容易想到这么快乐的大叔会跟西斯一派有什么瓜葛。但他这个反英雄系列却写得很棒,在Goodreads等书评网站都获得了不错的评价。
这个系列的主角是通常认知体系中的坏蛋,但要写好坏蛋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你要让这个坏蛋足够坏,适合他所从属的阵营,又要让他坏出个性和境界,让读者至少会关心他的遭遇,关注他的生死,继续阅读你的故事直到第三部终结。而且,你还要给他设置一批对手,其中至少有一些是传统意义上的好人,这些好人必须真的好,不能破坏星战宇宙的规则和平衡,同时又最好有那么一点点讨厌,让读者隐约觉得这些好人好烦,还不如痛痛快快做个坏蛋。这还没完,达成以上所有目标之后,你的作品口味还不能太重,至少不能变成真正意义上的邪典。要是能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单,那当然更好了。
实际上,这一切德鲁都做到了。
这个系列的情节和人物设定都很棒,达斯·贝恩战斗力最强时期的配置,常常引发我的遐想:要是扮演这样一个游戏人物,一定能狂虐对手,超有满足感。 翻译过程中能引发思考的另一个元素,就是德鲁笔下特殊的黑暗面哲学。他展现的版本,比电影中要深刻复杂得多他强调的是一种不屈不挠、不苟且、不盲从的态度。小说里的贝恩一旦得出结论,就会强迫整个宇宙接受自己的意志,不管阻挡他的是什么人,属于哪个阵营。跟其他星战作品近乎合家欢冒险的格调相比,这个系列有很大的不同。这里的世界更冷酷,更荒芜,更容易令人迷失。而生活在其中的人物,也会更多地被现实所压制。通常来说,你不是做铁锤,就是当钉子,没有其他选择。
贝恩独来独往的反英雄形象贯穿了整个系列始终,他的孤独者光环几乎可以当万能防护服穿了。其实,书中的很多人物都在各自的孤独里煎熬,面对寒彻骨髓的冰冷世界,抗争着,追寻着,最终被迫成为原力黑暗面的使者,踏上最寒冷、最幽暗的征程。
嗯,应该可以开始冒险了。在星战电影故事开始之前的数千年,曾有一片更为幽暗的星空…… 雒城
作者 德鲁卡宾森,加拿大游戏剧情作家,剧本作家,小说家,星球大战御用作家。曾在BioWare公司担任游戏《星球大战:旧共和国的武士》高级策划,以及前两部《质量效应》游戏的主笔,并创作有三部《质量效应》游戏官方小说,中文版销量突破十万册。
译者 雒城,知名翻译。代表译作有《太空堡垒:哨兵》《巫师、外星人和星舰 : 科幻与奇幻中的物理数学》《差分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