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根据净宗法师于2008年三月底于丹霞山锦石岩寺所讲记录而成。作者从近代著名高僧印光大师文钞中汲取精华语句共七十八条,一一冠以标题,稍加组织,集为《安心篇》与《实修篇》。作者对文句、名相等加以解释,并举出一些事例及譬喻用以说明。本书文辞简洁隽永,灵悟动人,读之唇齿留香。对于普通读者来说,于生活用心、待人接物等,皆有无穷裨益。
印光大师是弘一大师的师父,民国四大高僧之一,净土宗的十五代祖师。
善导大师是唐高宗亲封的光明和尚,龙门大佛的设计者与监造者,净土宗的开宗祖师。
两位净土宗大师跨越千年的对话,如山泉冲洗世间烦忧困苦,清风明月充溢于胸。
《更优秀作品请进入新星出版社旗舰店》点击进入
释净宗
一九六六年生于安徽宣城。一九八六年毕业于中国民航学院。一九九零年皈依三宝。鉴真学院名誉院长、鉴真文化研究所所长、特聘教授兼研究生导师。
法师整理编撰的《善导大师全集》《净土三经》等净土宗文献丛刊已在岳麓书社正式出版。短文集《心籁》《爱的道路》及学术专著《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三书由东方出版社出版发行。反响良好。
序 / 1
壹、安心篇
一、特别法门
1.通途法门与特别法门 / 4
2.拣去自力,注重佛加 / 10
3.以果地觉,为因地心 / 13
4.依普通法门论净土法门,自误误人 / 45
二、仗佛慈力
5.仗佛慈力,如坐火轮船 / 52
6.专仗佛力,不论断证 / 67
7.带业往生,消业往生 / 68
8.离此一法,佛也说不出第二个法门 / 71
9.自有何种力 / 73
10.自力何可与佛力并论 / 79
11.侈谈自力,藐视佛力 / 80
三、念佛胜易
12.我今念佛,必得往生 / 83
13.逆恶归心也来迎 / 90
14.慈悲誓愿,正为未断惑者 /
92
15.潜通佛智,暗合道妙 / 94
16.即凡心而佛心 / 99
17.一句佛号念得熟,成佛有余 /
104
18.信愿念佛足矣 / 105
19.往生只在有信愿与无信愿 /
106
20.万修万人去 / 108
21.如人射地,发无不中 /
110
22.特别法门如照山水 / 111
23.蚁子高山,风帆顺水 /
112
24.一称超十地 / 114
25.入佛境界,同佛受用 /
115
26.成佛度生若操左券 / 117
27.归宗结顶之法 / 122
四、普劝众机
28.一切种性皆须修习 / 134
29.末世学佛宜注重知因果与修净土
/ 135
30.五逆十声尚得往生,何可自暴自弃 / 137
31.志大言大,不肯仗佛慈力 /
155
32.真念佛人 / 157
33.聪明智慧抛之于东洋大海外 /
158
34.不尚信愿仍属自力法门 /
162
五、信愿专修
35.问他人效验便是偷心 /
166
36.净土法门唯信为本 / 169
37.若信得及,一切人皆得往生 /
170
38.最平常、最高深之法门 /
170
39.未生极乐,即是极乐之嘉宾 /
172
40.太子堕地,贵压群臣 /
176
41.求生西方,比求来生做人尚容易
/ 177
42.求来生福报,即是破戒违法 /
179
43.欲利他,先须往生成佛 /
179
44.专杂二修得失 / 180
45.随忙随闲不离弥陀名号 /
184
46.劝人念佛往生即是成就凡夫作佛
/ 185
47.不念弥陀更念谁 / 185
48.故乡风月有谁争 / 186
贰、实修篇
一、选择称名
1.禅宗 / 189
2.密宗 / 192
3.相宗 / 195
4.教理 / 195
5.通家 / 196
6.圣智 / 197
7.实相 / 199
8.观想 / 200
二、称名仪则
9.六字 / 201
10.专一 / 203
11.相续 / 204
12.守凡 / 206
13.守愚 / 207
14.守实 / 207
15.守约(功课) / 208
16.守宜 / 209
17.妄想 / 211
18.耳听 / 212
19.掐珠 / 213
20.记数 / 214
三、诸事用心
21.取舍 / 214
22.念死 / 215
23.发心 / 216
24.操持 / 217
25.静闹 / 218
26.境界 / 219
27.遇病 / 222
28.任业 / 223
29.戒偏 / 226
30.瑞相 / 227
31.世福 / 231
32.佛事 / 232
33.结社 / 236
34.助念 / 238
35.孝亲 / 239
36.利他 / 240
附录:印光大师精要法语(安心篇)
一、特别法门 / 241
二、仗佛慈力 / 242
三、念佛胜易 / 245
四、普劝众机 / 250
五、信愿专修 / 252
印光大师精要法语(实修篇)
一、选择称名 / 256
二、称名仪则 / 259
三、诸事用心 / 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