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海派,就不能不说这个流派中颇有声望的两位女性作家张爱玲和苏青。
她们曾经都身处孤岛,都已文学谋生;
她们都是中国**代撰稿人,风格接近,交情深厚;
她们都讲究穿着打扮,信奉爱情至上、物质**的原则;
她们有着共同的文友胡兰成;
她们的人生都充满着坎坷与磨难;
……
以至于她们被称为上海文坛的“珠联璧合”,就连张爱玲自己也说“只有和苏青相提并论我是甘心情愿的”。那么,苏青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张爱玲与苏青到底是怎样的关系?……
苏青则正好相反,她是陈旧的,家常的,甚至黯然失色的,甚至有一些被张爱玲带出来的意思。但我一向认为苏青的创作不在张爱玲之下,只是苏青没有特立独行的个性,没有倾城之恋的华美包装,也没有四大显赫家族在背后支撑,所以与花红热闹的张爱玲相比,她显得有点冷清。在书店也可以看到她的书,摆放在角落,积了一层薄薄的灰尘,可以想见,许久没人翻过了。回想当年在上海滩,苏青的风头并不逊色于张爱玲,她与张爱玲是一对“临水照花”的姐妹花,被无数读者追捧,作品总是一版再版,还要脱销。一向心高气傲、才高八斗的张爱玲,一般的人根本入不了她的眼,她却说过这样的话:“将我和冰心、白薇们放在一起,实在不能引起我的自豪与荣耀。只有与苏青放在一起,我才是心甘情愿。”她和爱国的冰心,完全是两个世界的人,只有和苏青才是同一个红尘中的人。但是如果细化,她和苏青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人:一个在农田间疯丫头一样野生着长大,完全靠天收;一个是仆佣成群的老妈子侍候着长大。一个被老公劈头盖脸打了一巴掌,然后拖着一窝孩子外出谋生,“连墙上一根钉子都是自己亲手钉的”;一个很多年里就是一个人,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但是这一对姐妹花的共同点显而易见:都是以文字谋生,都是喜欢和汉奸们厮守在一起,所以红色中国讨厌这样的汉奸女人一点也不奇怪。后来张爱玲漂洋过海去了梦想中的美国,但是命中注定的东西就像是人的头发,剪断了它还会生长起来——她失去了文化的依托,也失去了读者群体,如同无根浮萍,想象中的辉煌再没有出现,最后穷愁潦倒而死,家中仅剩下几只破纸箱。而苏青,倒是留在中国大陆,辗转在各个民间剧团之间,夹着尾巴小心翼翼写一些歌颂红色时代的应景之作。但是,她的结局还是不幸的,很快就被投入牢狱,后来虽然放出来,却在专政队与铁姑娘的呵斥下过得人不人鬼不鬼,最后生病连两块钱的诊费也掏不出,最终吐血而亡。不过,她最终还是离开这片血泪斑斑的红色土地——20世纪90年代,她的外甥带着她的骨灰去了美国。在这片土地上,她什么也没有留下,只留下几本霉味扑鼻的书,在书店里乏人问津。如果张爱玲像她一样留下来呢?留在上海?那肯定比苏青更悲惨,以她的犟脾气,除了跳黄浦江,再没有别的路可走。
陶方宣
中国作协会员。出生于安徽,居住于上海。曾任政府机关公务员多年,现为专业编剧、作家。已出版《今生今世张爱玲》《霓裳张爱玲》《沈从文:湘西之蛊》等各类作品近二十部,部分作品在香港出版,发行海外。创作有长篇电视连续剧《江郎山下》。
第一章半生缘
1.这一场桃花劫就像花开荼靡
2.所有的男人都是好色的
3.胡兰成像只夜猫子
4.因文惹祸,伴君实则如伴虎
5.老虎打不动,苍蝇倒拍得勤
6.低到尘埃里,尘埃里再开出花来
7.到女人心里的路通过阴道
8.民国世界临水照花人
9.女娘笔下这样大方利落
10.乱世里的盛世人
11.露水妃子与文艺姘头
12.坐在白纸堆上,招摇过市
13.那方面基本停止,跟死火山一样
14.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15.打扮得像个寡妇
16.不是周树人、周作人、周雨人,而是周化人
17.她们才是歧途佳人
第二章对照记
1.古藤蔓上,一朵最耀眼的大红花
2.冯家村,满口粗话的小鹦哥
3.富家子,习惯成自然的通病
4.古怪的女孩,从小被目为天才
5.所有的只是天才的乖僻缺点
6.婚姻的“婚”,就是一个女人昏了头
7.当场开彩,一个哑爆竹
8.疲惫的小夫妻穷日子过怕了
9.一张明信片,令人心头狂跳
10.伤害你也就是成全你
11.心被扔在烂泥里,还在跳
12.正等着你回来离婚
13.《泰晤士报》,第一行脚印
14.相依为命的姑姑与侄女
15.第一炉香,袅袅而升
16.天上掉下个张爱玲
17.白净的莲子似的月亮
第三章海上花
1.不是一般人想象中的密友
2.所有的女人都是同行
3.好到同穿一条裤子
4.与苏青相提并论我是心甘情愿
5.羡煞了一群小姐作家
6.腰既不柳,眉也不黛
7.春天里来百花香,朗里格朗里格朗里格朗
8.作家、汉奸、特工,哪个才是真实的她
第四章多少恨
1.华美的城,也是悲哀的城
2.我的八点钟的灰姑娘
3.香港,只是一块跳板
4.她穿着一套女式的人民装
5.以笔讨饭,天无绝人之路
6.命运跟她开了个玩笑
7.病病病,她的全身都是病
8.她的遗体就放在地上
9.漂泊在文艺营
10.将骨灰随便抛弃在荒漠无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