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花酿春》收入了罗凌近年来创作的部分散文随笔。作者遵循自己“感受、探索、纪录”的写作理念,关注生命本源,向内探索,对旅途中的风景、生活中的感悟、读书观影间的散思,进行了真诚地书写。
人生是一场叙事,有始有终。岁月是一场宿命,有来有往。每个人都像信使,撑起负重的双肩,正在或将要泅渡一条条河流。只有行得远了,才看得见命定的冷寂和幸福,再禁不住祈愿,慢一点,再慢一点,让一颗素心安住。
罗凌(又名德噶·泽仁卓嘎),藏族,70后,四川巴塘人,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散文学会会员。出版有诗集《青藏高原的81座冰川》、散文集《远岸的光》。曾获第五届四川省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很好作品奖、四川省报纸副刊好作品一等奖(2012年度)、四川省宣传系统先进个人、甘孜州首届文学艺术奖(特别荣誉奖)、甘孜州“出作品出人才”先进个人等荣誉。部分作品选入《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甘孜藏族自治州建州60年很好文学作品选》《康巴文学新人卷·天上牧歌》等,另有新闻作品若干散见于报刊及网络。
行走·匆匆
音乐与诗的原乡
情调苏州
拾花酿春
远方的远方:台湾
乡关何处
写给海洋
己丑年川地南行北记
情歌故乡的过客
小园香径独徘徊
行吟巴塘三景
守望故乡
时光·素心
晚秋
春与无端之思
文秘断想
以爱心,以沉静
偶倦凌云
书影·轻歌
散章·《弦舞巴塘》晚会印象
在阅读里相遇,是一种缘分
让生命自在清和
人间正道是沧桑
花样年华
既然琴瑟起,怎堪笙箫默
午夜守门人
最好的时光
《拾花酿春》:
从十九世纪第一架钢琴上岛,音乐就成了鼓浪屿人源远流长的宗教。
这座中外闻名的“音乐之岛”,平均每十户人家就有一架钢琴。岛上有很多音乐培训学校,街头巷尾到处都是弹钢琴卖碟子的,这些音乐人不以贱售为耻,唯以心田流淌着音乐为荣光,音乐在这里显得那么至高无上,也极为草根,卖黑糖姜母茶的大叔腰间别个小蜜蜂招徕顾客,嘈杂地放着张暴默的《鼓浪屿之波》。从这里走出去的音乐名人不胜枚举,殷承宗、周淑安、许斐平、陈佐湟、林俊卿、许兴艾……这些在乐坛如雷贯耳的名字,足以证明鼓浪屿与音乐的缘分。
这种缘分是中西二元文化交融的见证,有着极为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鸦片战争后,厦门成为通商口岸,鼓浪屿沦为“万国租界”。西方传教士紧随帝国列强的脚步,纷纷上岛传教,进行宗教殖民。他们把钢琴搬上了岛,臆想能通过音乐把鼓浪屿人引向上帝的天堂,却没有想到,一代代鼓浪屿人通过钢琴走进了音乐的殿堂。
如果想更深地感受鼓浪屿的音乐之缘,菽庄花园不能不去。甲午中日战争后,台湾被割让给日本,林维源、林叔臧父子不甘倭寇奴役,迁到鼓浪屿居住,留下了今天的菽庄花园。如今,园子的主人早已作古,钢琴博物馆建在了这里,里面陈列了一百多架钢琴,这些钢琴历经几百年风雨沧桑,来自世界各地,据说是一位胡姓先生的私人收藏,他倾注毕生精力搜集了这些宝贝,然后让鼓浪屿成为它们永久的归宿。
在岛上找个地方坐下来,喝一杯闽地特有的黑糖姜母茶,品尝清鲜爽口的海蛎煎,依栏远眺,赏山海之致,摆点龙门阵,时光便不知不觉从惬意中溜走了。小学课文《海滨小城》里的沙滩、小径、榕树、凤凰树,那么美,写的就是鼓浪屿吧。晚上,住在鼓浪屿的农家小院里,借着粼粼波光看海,海浪拍打着窗棂,枕着涛声聆听隐约的钢琴声,简淡而从容。只有在这时,你才能真正领会到“穿林渡水听音”的诗情画意,由衷地佩服那个“老猢狲”贾母太会享受生活。
鼓浪屿不仅是音乐的世界,也是一首极富画面感的诗。音乐与诗交织在一起,驻扎在灵魂的原乡,拉长了时光。
凭海临风,岛上风光旖旎,冬天的海水是灰绿色的,一浪接一浪,淡淡地翻腾着。因为同行的朋友腿有伤,我们没有攀登最高峰日光岩。沿海的山峰与高原的山脉不同,前者从平地耸立而起,远观之下如金刚怒目。后者因海拔高度,山形连绵不绝,反而静水深流。从岛上远眺,海雾中的日光岩凌空而立,笔直峭拔。龙头、虎头两山隔海相望,把守着厦门港。远处,郑成功的巨大石像巍然屹立,凝视着海那边的台湾。
为了生态环保,岛上禁止开机动车,各种电动车、自行车悠然穿梭在人流中。沐浴着咸咸的徐徐海风,信步走在那些叫鹿礁路、福州路、漳州路的巷子里。这些巷子一曲一折,高坡低回,好像已经到了尽头,却又别有洞天,像一首七律的起承转合。如果说丽江的巷子是水中的婉曲,那鼓浪屿的巷子就是时间齿轮上的建筑博物馆,十几种殖民印记,在历史的光影交错中沉淀、定格。斑驳的阳光下,绿色藤蔓植物的缝隙里点缀着红、橙、黄、蓝、紫各色花朵,它们随意又有序地从充满异域风情的墙头和窗子里倾泻而出,铺排出一片浪漫生机。那些喷泉、罗马柱、雕塑、壁炉、尖塔,雍容华贵地装饰着我们的眼眸,稍有恍惚,就有到了欧洲的幻觉。
最奇妙的是,在这些巷子里,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剪影构图,随便闪一张都很有感觉,所以随处可见拍婚纱照的新人。巷子两侧摊点小店林立,那些非主流店名很有意思,“张三疯奶茶店”“听涛的下午”“苏小糖”,十分别致。
诗意鼓浪屿。这个意象并不虚无,著名诗人舒婷就住在岛上,她每天都可以踏上清晨的渡轮,随浪花翻飞,与鼓浪屿渐离渐远,看厦门港在海的光影中越来越清晰。所以有人说,舒婷是圆满完成诗意栖居的作家之一。一个诗人能得到这样的评价,不啻是一种幸福,比所有的荣誉都具有含金量。那些记录于东海之滨的诗句,镌刻在鼓浪屿的腹心,年代虽已久远,却没有随东海的浪花消逝,这些诗句,是我们青葱岁月永远的文化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