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治理方式是双重的,既需要作为国家强制性的法律手段来实现国家的意志,规范社会成员行为,也需要作为国家管理所必须的感化力和引导力的道德力量来约束社会成员的思想。法律治理和道德治理都是国家意识形态的重要范畴和治理国家的两种主要方式,在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凝聚人心等方面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
张宽政,男,湖南望城人,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政治系。从教42年-,现为湖南工业大学教授。其著《资源·经济·制度》提出,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具体经济制度安排应考虑资源属性和特点,宜公则公,宜私则私,不可一律化,“公比私好”和“私比公好”,都是错误观念。
引子
人性论的任务与人性论
人的标准与人性论
正确认识人性的方法
人性概念内涵与“人性主体”界定
人之所欲与人性
人之所能与人性
人之所为与人性
人性善恶与人性生长的物质基础
人的第一特性与人性善恶
人性善恶的制度文化根源
人之所欲与社会发展动力
合作、竞争与人性
人性发展的未来走向
关于告子的人性论
关于孟子的人性论
关于荀子的人性论
关于鲍鹏山的人性论
后记
查看全部↓
《中国书籍·学术之星文库:论人性 善恶并存 以善为主》:
人性,即人之性,是一种特殊的客观存在。犬性,即犬之性,也是一种特殊的客观存在。牛性,即牛之性,又是一种特殊的客观客观存在。人之性、犬之性、牛之性,虽然同是客观存在,但它们是不同的客观存在。换言之,人性与动物性,虽然同是客观存在,但二者是不同的客观存在。人性与动物性作为客观存在,是既有联系更有区别的客观存在。人性论的任务,就是要将人与动物、人性与动物性的联系和区别认识清楚。
区别人性与动物性,必须在人性论的研究中贯彻唯物辩证法的共性个性关系原理,将人与动物的共性和个性认识清楚。毛泽东在《矛盾论》里说,共性个性关系原理,是唯物辩证法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寻找事物的共性并把握事物的个性,是任何科学研究都要运用的方法。人们认识任何事物,不外乎从两个方面人手,一是从事物的区别人手,把研究对象与其他事物的区别和联系搞清楚;二是从事物的共同特征人手,把研究对象与其他事物的共性和区别搞清楚。从事物的区别人手,也就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方法。从个别到一般,是寻找共性的方法。从事物共同特征人手,也就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方法。从一般到个别,是把握个性的方法。一项具体的研究工作,可以是单纯地寻找事物的共性,也可以是单纯地把握事物的个性。做任何一项具体的研究工作,可以先从个别到一般而后再从一般到个别,也可以先从一般到个别而后再从个别到一般。但是,作为整体性的科学研究却必须把这两个方面的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不能只做一个方面的研究。比如,我们的研究对象是铁,其研究方法就是将铁与铜、铝等进行比较,发现铁与铜、铝等的区别,同时对铁的各种存在形态(如生铁、熟铁、铁锈等)进行比较,概括出铁的共性(如化学分子式或铁的物理性质),进而建立起铁的概念。在这研究中,我们把从一般到个别和从个别到一般结合起来了。坚持共性与个性关系原理研究人性问题,就要看到人与动物存在共性的同时也看到人(类)的特殊性,在把握人(类)的特殊性(个性)的同时看到人与动物的共性。坚持共性个性关系原理研究人性问题,自然就会看到这样的事实:人与动物既有共性更有区别。正因为人与动物存在区别,所以才说人与动物是有区别的客观存在,所以才说人之性、犬之性、牛之性,是不同的客观存在。
“人是动物”和“人不是动物”,是两个不同的判断。“人是动物”——这一判断强调了人与动物的共性,却抹杀了人与动物的区别;“人不是动物”——这一判断强调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却又否认了人和动物的共性。所以,单以一个判断为前提的人性论难以正确认识人性。将这两个判断结合起来,则有一个新的判断:“人既是动物又不是动物”。人性是一种与动物性相比较而存在的客观存在。人性概念,是一个与兽性相对的概念。所谓兽性,就是动物的属性和特征。所谓人性,就是人的属性和特征。人性概念不仅应当体现人与动物的共性,更要把握人与动物的区别。人性论如果只反映人与动物的共性而不反映人与动物的区别,是没有多大价值的。告子的人性论将人性归为食欲性欲,“人性只有欲”一说,荀子的人性本恶论等,都是抹杀人与动物区别的理论,都是存在片面性的错误人性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