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为上中下三编,上编主要研究1914—1949年的青岛红十字会历史,从组织成立、演变、结构和功能等方面对早期青岛红十字会历史进行了研究。中编时段是1950—1979年,主要研究青岛红十字会改组、整顿、萎缩到停滞过程及在50年代和60年代初的主要活动。下编研究1980—2013年的青岛红十字会,从复会、理顺管理体制到走向自主发展的历史过程,论述了青岛红十字会在新时期功能的优化及表现,并分析了走向兴盛的原因。全书在每一编结合时代环境,既从纵向上梳理青岛红十字会曲折发展的历史过程,又从横向上探讨青岛红十字会组织特点和社会功能,从而使读者通过本书可以较为全面地认识青岛红十字会的社会作用和角色地位,也可以借此洞悉人道主义组织在近代以来中国政治变革和社会变化中的跌宕起伏,为今后社会公益组织的发展提供十分有益的借鉴作用。全书约23万字。
上编(1914-1949)
第一章 青岛红十字会沿革
第一节 建会背景
第二节 组织诞生
第三节 重新成立
第四节 走向兴盛
第五节 艰难生存
第六节 组织复员
第二章 组织结构及其运作
第一节 会内结构
第二节 直属机构
第三节 会员征募
第四节 经费收支
第三章 战地救护与灾害赈济
第一节 战地救护
第二节 本埠救灾赈饥
第三节 外埠人道救助
中编(1950-1979)
第四章 青岛红十字会改组、调整与停滞
第一节 改组方针
第二节 改组与整顿
第三节 开展工作
第四节 工作停滞
第五章 卫生救护与急救培训
第一节 抗美援朝救护
第二节 急救培训与医疗下乡
第三节 爱国卫生运动
第四节 抗震救灾
下编(1980-2014)
第六章 青岛红十字会恢复与发展
第一节 组织恢复
第二节 理事会沿革
第三节 全面发展时机成熟
第四节 基层组织发展
第五节 红十字青少年
第七章 传统功能延续与完善
第一节 备灾救灾
第二节 救危助困
第三节 救护培训
第四节 志愿服务
第八章 新功能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无偿献血
第二节 捐献造血干细胞
第三节 人体器官捐献
第九章 品牌培育与文化传播
第一节 “微尘”
第二节 “博爱人间”
第三节 文化传播
第四节 “感动青岛”
第十章 国际救助与交流合作
第一节 大爱无疆
第二节 中韩跨国救助
第三节 国际交流合作
结语
附录一 青岛市红十字会历任名誉会长、会长、副会长
附录二 大事记(2006-2014)
参考文献
后记
《青岛红十字运动史》:
中国红十字会原会长蒋梦麟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带领一部分红十字会职员去了台湾,许多地方的分会组织也纷纷解体。红十字会的下一步工作究竟应该如何进行?为了确定红十字会下一步如何发展、今后的工作如何开展等事关红十字会命运前途的大事,1950年3月,设在上海的中国红十字会总办事处举行了第一次工作检讨会,决定派原红十字会秘书长胡兰生等7人组成代表团到北京,要求人民政府接管中国红十字会。政务院接到中国红十字会改组请求后,鉴于红十字会的特殊性质和历史状况,决定采取改组而不是接管的方式,并决定由中国人民救济总会、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和外交部共同协商改组中国红十字会。于是,中国红十字会改组协商会议于8月2日在北京召开。
中国红十字会改组协商会议由中国人民救济总会和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主持召集,会议于8月2日开始,3日结束。出席会议的有来自政府和社会团体的代表。政府方面有卫生部、外交部、内务部、民族事务委员会、华侨事务委员会、军委卫生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等机关的代表李德全、苏井观、龚普生、谭锡三、高伯玉、王士方、傅连暲、丁执中。全国性群众团体方面参加协商会议的有中国人民救济总会、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中华全国民主青年联合会、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的代表伍云甫、林仲、朱学范、张元、黄振声、陈企霞。中国红十字会原有人员参加协商会议的有理事刘鸿生、吴有训、金宝善、徐国懋、徐寄庐、王晓籁及职员代表胡兰生、朱子会、傅况麟等9人。会议由苏井观、伍云甫、胡兰生三位代表轮流主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