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功能和空间管治是我国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新领域。研究都市经济区的空间组织是建立区域空间治理体系的重要支撑。本书以发育成熟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系统介绍都市经济区的内涵、特征、空间布局、演化过程与演化机理,深化对都市经济区空间组织的系统理解和认识。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综合运用遥感和ArcGis等空间判读和分析方法,较为精确地划分了珠江三角洲的地域类型,并对每种地域类型的空间分布与空间相互关系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总结,指出了都市经济区空间开发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我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城市群发展的要求,以加强空间治理、落实地域功能分工、提高集约利用水平为目标,在政策制定、空间管治和优化提升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本书可为区域与城市规划、城市管理、城市地理等专业从业者,和科研院所研究者、政府部门决策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序
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珠江三角洲城镇化与城镇发展路径,一直扮演着探索者的角色。同样,它在近30年国内外城市地理学术研究领域中,也一直成为备受关注的研究热点。我国学者对城市密集地区的研究,始于90年代。我所胡序威先生开展了专题研究,并邀请全国各地的中青年城市地理学者承担了城市地理学领域的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并出版了《城镇密集地区集聚与扩散机理研究》。此后,城市密集地区的研究呈现井喷式的发展,相关的学位论文,期刊论文和专著不断涌现。
随着GIS分析方法在城市地理学中的广泛应用,探讨城镇密集地区内部地域类型与空间分布格局变化提供了可能。在国家主体功能区框架下,珠江三角洲地区正属于优化开发地区范畴。在优化的发展背景下,这类地区内部会地域类型是如何发展变化?集聚的空间效应会怎样体现?这些地域类型如何分类和判读?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就成为王开泳博士这本论著的出发点和选题依据。关于都市经济区的概念和内涵,是在《全国国土规划前期研究》编制过程中,由陆大道院士提出并让我对它的内涵、条件进行了比较严格的界定。在这本专著中也引用了这个定义。根据这个概念界定,珠江三角洲是发育较为成熟、较为典型的都市经济区。2006这一年,我带着作者又全程参加了由樊杰研究员主持的《广东省国土规划研究》课题调研,对珠三角地区又有了进一步认识。我们认为,珠三角地区的发展面临空间利用过于粗放和多方面的发展瓶颈,迫切需要转变发展思路。因此,比较准确地掌握该地区的地域类型及其空间分布状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思路,就成为这本专著重点思考的一个科学问题。
作为导师,深知这个选题的难度,具有较大的挑战性。王开泳博士能够沉得住气,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基础信息的采集和矢量化工作,进行相应的分析与解释。总体来看,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难能可贵的是,王开泳博士能够在一个研究领域继续深入研究下去,博士论文进行了珠三角都市经济区空间格局的研究,在读博士后期间,继续从事演化过程和机理以及生态环境效应方面的研究,由此将地理学经典的格局—过程—机理研究融为一体,形成了本书完整的理论体系。更可喜的是,王开泳博士结合博士论文选题,先后获得了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资助、特别资助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资助。
这本专著的面世,作为导师,我由衷地感到高兴。它见证了王开泳在博士、博士后期间学习和工作的成长过程。这其中,浸透了他太多的心血,成为他学术成长路上一段重要的、不可或缺的阶段。
科学无止境。我经常对学生讲,一个好的博士论文选题至少可以支撑他未来5—10年持续研究,这本专著的选题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对于正在读博或今后可能读博的读者应该有很多参考。
陈田
2015年11月28日于天地科学园区
王开泳,男,山东滕州人,博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城市地理学、区域与城市规划。已发表论文50多篇,主持国家基金5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1项,主持973课题子课题1项。主持国家民政部、科技部、山西省等省部级课题8项,主持四川德阳、成都双流、杭州富阳、洛阳嵩县、大同市、赣州市、漳州市、五家渠市、凉城县和闻喜县等城市规划和旅游规划项目30余项。参与了国家主体功能区划、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国家行政区划“十二五”规划、“十三五”规划、广东省国土规划、区域发展报告(2008年)等重大项目的调研和编写工作。
现任中国地理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地理学研究生联合会第一届工作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第一批会员,中国行政区划与区域发展促进会理事、专家委员会委员、项目部副主任。目前由中科院公派,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城市空间政策研究中心做访问学者。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中国城镇化发展轨迹 1
第二节 我国国土空间管理格局的演化态势与发展格局 12
第三节 都市经济区的崛起与重要地位 21
第四节 内容设计与研究框架 22
第二章 都市经济区空间组织的概念体系 31
第一节 都市经济区的概念及其界定 31
第二节 都市经济区相关概念的演进与辨析 33
第三节 地域功能、 地域类型与主体功能区划 38
第四节 都市经济区空间组织的基本内涵与内容建构 41
第三章 都市经济区空间组织相关研究概述 43
第一节 国外都市经济区空间组织的相关研究进展 43
第二节 国内都市经济区空间组织的相关研究进展 47
第三节 研究进展评析 59
第四章 都市经济区空间组织的理论体系 61
第一节 都市经济区空间组织的理论基础 61
— 1 —
第二节 都市经济区的主要属性与边界范围 71
第三节 都市经济区内部地域功能分区的主要类别 73
第四节 都市经济区的形成过程与空间组织 81
第五节 都市经济区内部地域类型的识别方法 91
第五章 珠江三角洲都市经济区的形成与功能变迁 96
第一节 珠江三角洲都市经济区的范围及概况 96
第二节 珠江三角洲都市经济区整体功能的变迁 110
第六章 珠江三角洲都市经济区的空间演化过程分析 118
第一节 城镇集聚区的分布特征与演化过程 118
第二节 农村散居区的分布特征与演化过程 123
第三节 工矿产业区的分布特征与演化过程 128
第四节 农田耕作区的分布特征与演化过程 132
第五节 不同时期土地利用转换分析 135
第七章 珠江三角洲都市经济区目前的空间格局与空间组织 139
第一节 珠江三角洲各种地域类型的空间分布特征 139
第二节 珠江三角洲都市经济区不同地域类型间的空间组织 160
第三节 珠江三角洲都市经济区的空间组织 174
第八章 珠江三角洲都市经济区空间演化的影响因素与生态
环境效应 183
第一节 珠江三角洲都市经济区空间演化的影响因素 183
第二节 珠江三角洲都市经济区空间演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11
— 2 —
珠江三角洲都市经济区的空间组织
第九章 珠江三角洲都市经济区空间演化的驱动力分析 219
第一节 经济驱动力 219
第二节 社会驱动力 221
第三节 自然驱动力 226
第四节 交通引导与区位重塑 226
第五节 区域分工与合作 227
第六节 空间结构与功能转化 228
第七节 珠江三角洲都市经济区地域空间组织形成演化机理分析 229
第十章 珠江三角洲都市经济区的演化态势与主要问题 238
第一节 影响珠江三角洲都市经济区空间演化的因素分析 238
第二节 珠江三角洲都市经济区的演化态势 245
第三节 珠江三角洲都市经济区空间演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52
第十一章 珠江三角洲都市经济区空间组织的优化与调控 259
第一节 都市经济区合理的空间组织模式 259
第二节 珠江三角洲都市经济区空间组织的优化思路与重大举措 264
第三节 珠江三角洲都市经济区空间优化的政策措施 266
第十二章 主要结论与研究展望 270
第一节 主要结论 270
第二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273
参考文献 277
后 记 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