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中国公办高校开始收取学费,学费就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高等教育财政研究系列丛书:中国公办高校学费标准研究》探讨了公办高校学费的属性、功能和政策制定的目标,分析了公办高校学费政策变迁的脉络、动因、方式和面临的困境,计量分析了公办高校学费的总体状况、地区差异和学校差异,以及对贫困生经济状况的影响。
在上述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高等教育财政研究系列丛书:中国公办高校学费标准研究》提出了公办高校学费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条件,研判了制定学费标准边界条件的变化趋势,提出了公办高校学费标准调整的方向、方法、途径和配套措施,对公办高校学费标准实践中的调整进行了评价,对未来学费政策进行了展望。
几年前,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套我主编的《2l世纪教育经济研究丛书·学生贷款专题》,包含六本书,都是关于高等教育学生财政的(学生资助与学生贷款),其中的五本为我指导的已经答辩通过的博士学位论文。现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高等教育财政研究系列丛书》,其中的三本也是由我指导的已经答辩通过的博士学位论文,主题已经超出了学生财政的范围,可扩展为高等教育财政。实际上这两套丛书是有密切关联的,也是我自1997年涉足高等教育财政研究的一个小结。
我2000年开始以博士生导师的身份独立招收博士生,至2013年已14年,共培养出了45名博士,其中专题研究高等教育财政问题的人和专题研究高等教育管理的人各占一半,分属于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和高等教育学专业,毕业时分别获得管理学博士学位和教育学博士学位。管理学博士学位获得者大多在高等学校的公共管理学院工作,也有少量的在教育学院工作。他(她)们毕业后的教学、研究重点与我的研究重点相近的管理学博士们的主要研究领域为高等教育经济与财政;与我的研究重点不相近的管理学博士们的教学与研究任务则呈多样化,如有人承担企事业会计课程的教学但研究课题主要是教育经济问题,有人承担社会福利与保障方面的教学但仍以教育财政为主要研究重点,还有人承担的是基础教育管理的教学但研究高等教育财政。作为他们读博时的导师,在毕业一段时间后再来回顾学生们的职业发展经历很有意思,有的“段子”可以称得上是朗朗上口的故事。
我本人具有跨学科的求学经历。本科专业是“77级”的机械制造与工程,获得工学学士;后获得教育学硕士、管理学博士(1997年的管理学尚没有从工学中分离出来)。我在华中科技大学两个二级学科博士点(管理学的教育经济与管理,教育学的高等教育学)招收博士生,多年承担的教学课程也跨两个专业:“高等教育财政研究”和“国际高等教育发展”博士生课程,“高等教育财政专题”和“比较高等教育”硕士生课程,还参与了“高等教育管理”和“教育研究方法高级讲座”博士生课程的部分教学工作。当我指导的博士生毕业后到其他高校任教时,不少学校的学院领导都强调,“你的导师教什么课,你就应该能教什么课”。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一个高等教育学专业的毕业生被她新任职的教育学院院长要求讲授《教育经济学》和《比较高等教育》两门课程,说实话,她教授《教育经济学》是有难度的。这是上面提及的“段子”之一。学术社会(指高校)对博士毕业生在“起跳平台”上的综合性乃至苛刻的跨学科性的要求,提醒了我在指导博士生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其在某一领域的学问的深度,也要注意拓展他们的知识面使其求职及职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广度。比如,有博士生将学生贷款研究作为博士学位论文的题目,那么我就要求他/她:学生指的是大学生,因此在研究学生贷款之前要研究大学生,也就需要研究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环境,如学生的消费习惯、家庭的经济条件、大学的财政能力等;想要研究学生贷款,就要首先知道与学生贷款相关的其他学生资助手段,如奖学金、助学金、学费减免、勤工助学的本身意义和政策含义,还要知道各种学生资助手段相互之间的关系,得到财政资助对学生当前的求学和将来的工作各有什么意义;若想深入研究学生贷款,那么政府财政、商业金融、担保保险等行业都是学生贷款研究者要“打交道”的地方,谁来提供本金?怎样确定利率标准?如何融资?如何担保?如何惩罚?还有,对学生贷款进行研究的角度也很多,可从主体与客体的角度:谁放贷、谁获贷、谁还贷?可从资金流动的角度:贷多少(涉及需求确定)?还多少(涉及收入能力)?如何还(涉及人性观照与技术服务)?还可从参与方的角度:学生贷款是学校的事务?还是银行的产品?还是政府的民生责任?还是家长和学生的个人行为?最后可从时间的角度:贷前如何申请?贷中如何管理?贷后如何催债?等等。可以说,就学生贷款这一貌似简单的事物就有如此多的、如此复杂的研究角度。
胡茂波,湖北工业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湖北职业教育发展研究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获管理学博士学位。2013-2015年在教育部一清华大学教育战略决策与国家规划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北京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博±后科学基金等省部级项目12项。在《清华大学教育研究》《中国高教研究》《教育发展研究》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第二节 主要概念界定
第三节 文献述评
第四节 小结
第二章 制定公办高校学费标准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高校学费的含义
第二节 公办高校学费的属性
第三节 公办高校学费的功能
第四节 制定公办高校学费标准的政策目标
第五节 小结
第三章 公办高校学费制度的变迁
第一节 公办高校学费制度变迁的脉络
第二节 公办高校学费制度变迁的动因
第三节 公办高校学费制度变迁的方式
第四节 公办高校学费制度变迁面临的困境
第五节 小结
第四章 公办高校学费状况及成因(2004-2008年)
第一节 公办高校学费的状况
第二节 公办高校学费的地区差异
第三节 公办高校学费的学校差异
第四节 小结
第五章 公办高校学费对贫困学生家庭的影响
第一节 贫困学生家庭对学费的承受能力
第二节 学费对学生经济来源的影响
第三节 学费对学生经济需求的影响
第四节 小结
第六章 公办高校学费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条件
第一节 公办高校学费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解决公办高校学费存在问题的条件
第三节 小结
第七章 制定公办高校学费标准的边界条件
第一节 制定学费标准的成本依据
第二节 高等教育的个人收益
第三节 学生及家庭的付费能力
第四节 小结
第八章 公办高校学费标准调整的空间
第一节 学费标准调整的方向
第二节 确立学费标准调整幅度的方法
第三节 实现学费标准调整的途径
第四节 调整学费标准的配套措施
第五节 小结
第九章 公办高校学费标准调整的评价及展望
第一节 公办高校学费的状况(2009-2015年)
第二节 公办高校学费标准调整幅度的测算
第三节 公办高校学费标准调整的评价
第四节 公办高校学费标准调整的展望
第五节 小结
第十章 结语
第一节 研究的主要结论
第二节 研究的主要创新
第三节 研究的局限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