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结构十分独特,其城镇依托绿洲分布、城镇化发展滞后、区域差距大、缺乏产业支撑,同时,随着新疆城镇化的加速,使得绿洲边缘地带生态环境快速退化,防护功能羸弱。本书基于绿洲生态环境的约束探索新疆城镇化支撑产业,对生态环境、城镇化及其支撑产业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与实证分析,生态环境约束主要包括产业和城镇发展过程中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排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给定新疆绿洲生态承载力一定的情况下,必然要对支撑产业进行合理的选择。本书力图为政府在推进新型城镇化支撑产业选择提供新思路,为“产城融合”提供新抓手,为生态脆弱区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新路径。
张杰,1977年生,河南濮阳人,管理学博士,现任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棉花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近年来主要从事新疆区域经济、产业经济等研究。已出版《新疆特色城镇化动力机制研究》等个人专著2部,参编《基于西北边疆安全的新疆特色城镇化道路研究》、《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城镇化建设中的资金需求与金融支持研究》等著作4部;在《农业经济问题》、《软科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4项;研究成果得到国家领导人批示;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兵团科学技术进步奖3等奖1项。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3 研究意义
1.4 相关概念界定
1.5 研究框架
第二章 新疆生态环境、新型城镇化及产业发展状况
2.1 生态环境状况
2.2 新型城镇化发展状况
2.3 新疆产业发展状况
第三章 新疆生态环境、城镇化与支撑产业互动机制分析
3.1 生态环境、城镇化与支撑产业的作用途径与机制
3.2 生态环境、城镇化与支撑产业脉冲响应分析
3.3 生态环境、城镇化与支撑产业双对数模型分析
第四章 新疆新型城镇化产业支撑绩效评价
4.1 各地州市城镇化产业支撑分析
4.2 各地州市城镇化产业支撑绩效比较分析
4.3 不同地州市城镇化产业支撑绩效差异及原因
第五章 生态环境约束下新疆新型城镇化支撑产业的选择
5.1 基于WT模型的新疆新型城镇化支撑产业选择
5.2 新疆各地州市新型城镇化支撑产业选择
5.3 新疆新型城镇化支撑产业的调整与确定
第六章 促进新疆新型城镇化支撑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6.1 严把生态环境关,正确培育支撑产业
6.2 利用差别化政策,科学发展优势产业
6.3 大力培育新兴产业,积极优化产业结构
6.4 加强产业分工协作,合理引导产业布局
参考文献
后记
《生态环境约束下新疆新型城镇化支撑产业研究》:
整体来看,关于生态环境、城镇化及支撑产业的文献较多,研究成果也较为丰富,为本课题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但学者们多探讨生态环境与城镇化的关系,研究三者互动机制的较少;对支撑产业的研究也多从三次产业角度分析,研究不够深入与系统。对于生态环境脆弱的新疆来说,以下问题尚需进一步明确与完善:第一,新疆生态环境、城镇化、支撑产业三者相互影响的具体途径与机制;第二,不同产业对新疆城镇化的支撑作用及生态环境响应,如何协调二者的关系;第三,生态环境约束下如何选择低排放、高产出的产业促进新疆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目前,从生态环境约束的角度对城镇化支撑产业的研究相对较少,迫切需要进行深入研究。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结合新疆地域经济研究生态环境约束下新疆新型城镇化支撑产业明显不足。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基于“产城融合”“生态文明”等发展理念,研究新疆新型城镇化的支撑产业,对于促进新疆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3研究意义
经济新常态下新疆面临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机遇,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机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治疆的机遇。抓机遇迎挑战,新疆应积极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产业体系.以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加快构建布局合理、优势互补、支撑功能强大的城市格局,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本课题尝试用理论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区域城镇化与产业间的互动发展机制,考察新疆城镇化与产业发展协调程度,探索新疆不同区域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动力和特点,选择适宜区域实际的产业发展道路与城镇化模式,探索出一条产业发展与城镇化互为动力的可持续性发展之路,促进生产要素的集聚、增加社会就业以及提高居民收入,有益于维护新疆长治久安和社会稳定,是新常态下新疆建设全面、协调、高水平小康社会的有效途径。
具体来说,本课题的研究具有以下理论意义:第一,本课题以新疆特殊的生态环境和绿洲经济为背景,探索生态环境约束下的新疆新型城镇化产业支撑理论,这必将丰富和发展城镇化理论。第二,本课题从生态经济学、城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多学科对城镇化支撑产业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将促进城镇支撑产业研究的多学科融合。在当前经济进入新常态、推进供给侧改革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的背景下,研究新疆新型城镇化支撑产业具有以下现实意义:第一,有利于实现新疆新型城镇化赶超发展,为推进新疆城镇化跨越式发展提供理论支持;第二,为政府制定新疆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战略和产业发展政策提供科学依据;第三,为维护城镇化进程中新疆生态环境、发挥生态屏障作用提供政策建议。
1.4相关概念界定
本书研究的主题是生态环境约束下新型城镇化的支撑产业,因此需要对生态环境、新型城镇化、支撑产业进行相关的概念界定。
1.4.1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泛指人类周围一定空间关系的总体,按照系统论的观点,通常包括有生命部分和无生命部分两大系统,也可称为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生命系统是自然界具有一定结构和调节功能的生命单元,如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组成社会并从事物质生产的人类。生命系统比较复杂,它具备一般工程系统的功能特性,但其系统行为在空间、时间、物质流、能流和信息方面远比一般系统复杂。环境系统是指自然界的光、热、空气、水分以及各种有机和无机元素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空间。环境系统中任何一个成分表现出的作用,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其他成分的影响。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在一定空间上的组合,就构成生态环境系统,它可以是一个池塘、一个湖泊、一片森林、一块草地、一座城市,甚至整个地球。组成生态环境的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的各种因素,基本上是协调的。如果加进一个新的因素,或者减少某个重要成分,使物质和能量的输出与输入发生变化,或超过一定的限度,就可能使生态环境的平衡被破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