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小说,是关于生活的七宗。有些人的人生,已是水落石出的结局。经年的快与痛,此时此刻,已成一波微澜。
看过葛亮小说《北鸢》的读者,一定对这部小说的开头也是楔子的部分有着非常深刻的印象,两个经历了大半个世纪的老人,*后坐在一个叫夏場的广场上放风筝。
一位坐在轮椅上,和自己的老伴絮絮地闲话家常;另一位杵着手,充满温情地看着自己相携相伴将近五十年的太太。他们同时将手中的风筝线越放越长……
《北鸢》中的主人公文笙和仁楨经过了长久的相识相认相知相爱的过程,在他们的后半生又发生了什么,在他们经历了时代的跌宕之后,终于尘埃落定,回到安稳踏实的生活后,又是一番怎样的景况,在这部叫作《七声》的小说中,这些关心他们命运的读者会寻找到答案。
他们相濡以沫,他们不离不弃,走向了他们的故事极为温暖而丰盈的归宿。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对老人动人而传奇的经历,大半个世纪的琴瑟龢同,开启了他们的孙辈,一个叫作毛果的少年的成长。
1、 葛亮人间烟火系列,芸芸众生的时代回响。
每个人都是时代的经历者,同时也是谛視者。我们都在观照他人的人生风景的过程中不断地成长,也走向成熟。
人间烟火这四个字,从某种意义而言,代表了一个时代中zui平朴和日常的氛围,这些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非常朴素简单,甚至于微小的人与事,如同涓涓细流,不断汇聚,共同构成这个时代真正的声响。
2、 每个作家都会为自己的成长写一部分小说,《七声》与《戏年》即是葛亮的成长经历。
一均之中,间有七声是人间烟火系列的创作主题。斯文特拉说每一个作家都必须为自己的成长写一部小说。《七声》与《戏年》,正是从作者自己的成长经历出发,给予读者的一份回馈。这是一个人的声音,同时也是一群人的声音,在这声音的脉络里你能体会到,这是我们共同的休戚与共的经历。每个人的声音虽然细隐,却与大时代的跫音同奏。一则则平凡又跌宕的人生故事,交叠出流淌于坊间的动人旋律。
3、《北鸢》主人公的命运的留白,在《七声》中尘埃落定。
《北鸢》中的主人公文笙和仁楨,后半生的故事在《七声》中有了完整结局,同时也引出了他们的孙辈毛果。毛果是*代独生子女的代表人物,作为这个系列的主人公,他的喜怒哀乐,他的成长轨迹,同样打上了时间的烙印。毛果和他人生中经历的所有人一样,认真结实地活着,从来没有丧失对生活的热情与梦想。尽管这些梦想可能破碎,在追寻过程中也充满了挫败与障碍,但他们的坚持与不放弃,他们在其间经历的苦痛与喜乐,zui终汇成这个时代的强大和音。
4、 悲天悯人的写作风格,日常温暖的民间书写。
作家葛亮虽然年轻,却有颗悲天悯人的老灵魂。故乡南京的文化浸润,让他不知不觉更热爱民间的声响。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一厅一堂,一花一木,一茶一碗,皆为传说。他的文字,充满良善与温暖,带来宁静会心的阅读体验。在这快马扬鞭的滚滚红尘中,体会民间风情所传达出的温柔与幸福。
他们的声音
葛亮
大约两年前,在四川的嘉绒藏区。当地如中国内地多数正在开发中的旅游区一样,经历着看得见的变革。山民们面对生活的机遇,有了希望与冲动,虽则对如何把握并不得要领。他们在路边拦住游客,小心地用汉话表达了做生意的意图,面对你温和或粗鲁的回应,他们不变初衷。我们在一家银器店的门口,遇见一个藏女,赶着几匹当地的矮马。她告诉我们,要去著名的景点大海子,要行过崎岖泥泞的山路,非人力可为,希望我们能租借她的马。她说完这些,态度羞涩地低头,似乎在提出一桩不合理的要求。我们同意了。上山路上,地形如意料中陡峭,马踯躅而行。藏女赶着一匹幼驹,负载着我们的行李。路程到了将近一半,突然遭遇山里的雪暴。马匹无法前进,我们只有在一处避风的地方休息。就在等待中,天光黯淡下来,气温骤降。有旅伴窃窃抱怨。夜色渐浓,终于有了小小的躁动。这时候,我们看见,藏女悄悄卸去幼驹身上的重物,将自己的军大衣脱下来,给它裹上。然后倚靠着马鞍,轻声吟唱起一支歌谣。听不懂内容,但辨得出是简单词句的轮回。这歌谣安谧静和,令人恢复自制。后来,我们在半山找到一间牧人的小屋,度过了寒冷的一晚。风停雪住,在温润的高原阳光里,我们看到了墨蓝色的大海子,也记住了这个叫英珠的女子和她的歌声。
这样的声音,来自这世上的大多数人。它们湮没于日常,又在不经意间回响于侧畔,与我们不弃不离。这声音里,有着艰辛的内容,却也听得到祥和平静的基调。而主旋律,是对生活一种坚执的信念。因为时代的缘故,这世上少了传奇与神话。大约人生的悲喜,也不太会有大开大阖的面目。生活的强大与薄弱处,皆有了人之常情作底,人于是学会不奢望,只保留了本能的执着。
这部小说,是关于生活的七宗。有一些人,在缭绕的人间烟火中渐渐清晰。审视他们,虽于我并非新鲜的经验。然而,落笔之际,仍出自己意表。他们的人生,已是水落石出的格局。经年的快与痛,此时此刻,已成一波微澜。
他们在我身边一一走过,见证了岁月的变迁。我愿意步履我的成长轨迹,用一双少年的眼睛去观看那些久违的人与事。目光所及,也许亲近纯净,也许黯然忧伤,又或者激荡不居。但总有一种真实。这种真实,带着温存的底色,是叫人安慰的。
他们是一些行走于边缘的英雄。
一均之中,间有七声。正是这些零落的声响,凝聚为大的和音。在这和音深处,慢慢浮现出一抹时代的轮廓。这轮廓的根本,叫作民间。
此书付梓,间中种种,令人感念。
感谢我已故去的祖父葛康俞教授,为我树立了为人为文的尺度﹔感谢祖父挚友王世襄先生,以耄耋高龄,为《七声》题写书名及扉页文字﹔感谢我的家人与朋友由衷的关爱,见证了这部小说的诞生﹔感谢我的编辑与各位出版社的同人,为此书所付出的辛劳。
这些声音是献给你们的。
己丑年于香港
葛亮
原籍南京,现居香港,在高校担任教席。香港大学中文系博士毕业。文学作品出版于两岸三地,著有小说《北鸢》《朱雀》《七声》《戏年》《谜鸦》《浣熊》,文化随笔《绘色》《小山河》等。部分作品译为英、法、俄、日、韩等国文字。
长篇小说《朱雀》获选亚洲周刊华文十大小说,2016年以新作《北鸢》再获此荣誉,并斩获各项大奖。包括2016年度中国好书
、2016年华文好书评委会特别大奖、2016年度当代五佳长篇小说、2016年度中版十大中文好书等。作者获颁《南方人物周刊》2016年度中国人物。
曾获首届香港书奖、香港艺术发展奖、台湾联合文学小说奖首奖、台湾梁实秋文学奖等奖项。作品入选当代小说家书系、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学大系、2008、2009、2015中国小说排行榜
、2015年度诚品中文选书。
推荐序/I
自序/VII
琴瑟/1
洪才/19
泥人尹/55
阿霞/89
安的故事/131
英珠/165
威廉/193
代跋/237
附录/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