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是萧红在现代文学史上极负盛名的代表作品。在这本书里,萧红以儿童纯真烂漫的视角追忆往昔,描绘出了呼兰河城如诗如画的风土人情,以及独特生命体验下乡民的悲惨生活,表达出作者对美好童年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无限依恋,以及对人世间温暖和爱的追求。茅盾认为,《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清华附小校长、全国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一直注重培养和提升孩子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在继窦桂梅:影响孩子一生的主题阅读系列之后,此次又推出了窦桂梅与你共读名著系列图书,以期带领孩子共同领略经典著作经久不衰的魅力,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和成功人生助力。
★ 一首记忆深处的歌谣吟唱出的诗意童年和如画乡土。
★ 培养阅读能力,提供写作的范本,开阔知识视域。
★ 活泼生动、雅致清新的双色版面设计和精美插画。
★ 沉静典雅的原文阅读 充分调动孩子思考的课后练习。
前 言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群星熠熠,而萧红是一抹暗色、一个寂寞的存在。1911年农历五月初,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河区的一个地主家庭,诞生了一个乳名叫荣华的女婴,这就是日后的萧红。萧红原名张迺莹,1933年,以悄吟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以萧红为笔名发表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东渡日本,创作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抵香港,发表中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1942年1月22日,因肺结核和恶性气管扩张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
萧红31年的短暂人生,只留下为数不多的作品,但是其代表作《生死场》和《呼兰河传》使她成为20世纪中国最著名的作家之一。《呼兰河传》是以萧红的故乡命名的一部回忆式长篇小说。全书共有七章,第一、二章写小城风貌,第三、四章回忆家中人物,第五到七章描摹市井人物。作者用如诗如画的语言为生于斯、长于斯的呼兰河畔的乡镇作传,为这个乡镇的风土人情,为各种各样人的生与死、欢乐与悲哀作传。
著名作家茅盾评价这本书,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尽管距离这部书的完稿,已经过去了70多年,但我们今天阅读它仍能够从字里行间感受到这部作品独特的魅力。
第一,通过阅读感受浓郁的乡土和时代特色。文学史上不乏为名家大师立传的作品,也不乏为英雄烈士立传的作品,当然也有为普通人立传的作品,却很少有人把一座小城作为小说的主轴。《呼兰河传》书如其名,是部纯粹的乡土小说。但它又是那样与众不同,全书以作者故乡小城呼兰河为主轴,以萧红自己的童年生活为线索,虽然没有什么曲折动人的情节,更没有歌功颂德的刻意夸赞,所写的生活都是底层人民最卑微的生活,所写的角色都是普通平凡的小人物,却形象地反映出呼兰河这座小城当年的社会风貌、人情百态。阅读本书,对于孩子们多角度认识社会、感受历史有很大帮助。
第二,通过阅读体会作者敏感细腻的生活体验。萧红作为一位女性作家,对于生活有着独特的观察视角,她擅长把自己的独特生命体验表现出来。于是,在她的笔下,扎彩铺、火烧云、荒凉的院子仿佛都有了生命力一般,活了起来。特别是,萧红非常善于透过故事和人物表现人性的特点,比如,第一章里大水坑的故事,反映了部分中国人喜欢当围观的看客、爱占小便宜、好面子等缺点;第五章小团圆媳妇反映了封建迷信对人的伤害。作者总能够找到一个恰当的角度,将胸中复杂的感情用故事的形式表现出来,既意在言内,又意在言外。
第三,通过阅读,学习作者诗意随性的写作方式。读《呼兰河传》,和以往读其他小说的体验可能完全不同:没有环环相扣的紧张情节,也没有贯穿全书、形象丰满的人物,有时读着读着甚至会觉得没有逻辑、没有章法,而这却恰恰是萧红作品的独特之处。写这部作品时,萧红已经到了生命的最后阶段,她的内心已经安定,写作已经超越了一切束缚。她对什么印象深就写什么,谁的特点明显就写谁,心到之处笔才到。但正因为她所抓住的都是最为触动自己内心的东西,所以,不论是写人还是写景,有时候寥寥几笔,就能够使景与人的特征跃然纸上,这告诉我们,写作必须有感而发,要学会将生活中那些忘却不了,难以忘却的东西记录下来,我手写我心,才能写出好作品。
纵观全书,虽然没有通贯紧密的情节,但萧红那支妙笔,却将它们有机地连缀在一起,以自己悲剧性的人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使小说获得一种浓烈而深沉的意蕴,为中国文学史奉献了一部不朽的经典作品。
萧红(19111942),原名张廼莹,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人。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萧红文风直率自然、充满诗意,常以独特新颖的视角观照她所熟悉的乡土社会和人生际遇。代表作有《生死场》《呼兰河传》等。
窦桂梅,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教育学博士。教育部教材审定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特聘专家。曾先后获得全国模范教师等荣誉称号,曾先后三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被评为建国六十年来从课堂里走出来的教育专家。
第一章
呼兰河小城,十字街、东二道街、西二道街、若干小胡同,寒冷、贫困笼罩着这片土地。一年四季,循环往复,人们在这里默默地生、默默地死,萧红把呼兰河城乡民的这种困境写得淋漓尽致,但字里行间却生动而风趣,每一个故事都笑中带泪,让人如临其境。
002 · 本章导读
003 · 原著呈现
035 · 我阅读我感悟
036 · 我阅读我实践
第二章
本章写到了呼兰河城以神为中心的跳大神、放河灯、看野台子戏、逛庙会等所谓的精神生活。对此,萧红既有鄙视不屑,又有同情怜悯,在语言风格上充满了幽默的戏谑和深深的惆怅。就是在这样的矛盾中,萧红对故乡的眷恋与悲悯便呼之欲出了。
038 · 本章导读
039 · 原著呈现
062 · 我阅读我感悟
063 · 我阅读我实践
第三章
作者通过回忆发生在童年的趣事,写出了我与祖父之间深厚的感情,表达了对童年的追怀和留恋。我家的后花园不仅是萧红童年的乐园,更是她一生追求的精神家园,也构成了整部小说乃至整个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明丽的风景。
066 · 本章导读
067 · 原著呈现
094 · 我阅读我感悟
095 · 我阅读我实践
第四章
本章以荒凉作为基调,从我家的后院转到前院,以一进大门的正面视角为观察点,勾勒前院的整体格局,写出了家中物件和房屋的衰败破旧,写出了一户一户贫苦人家艰难的生活,表现了作者对于童年生活的另一种印象。
098 · 本章导读
099 · 原著呈现
116 · 我阅读我感悟
117 · 我阅读我实践
第五章
本章讲述了小团圆媳妇来到老胡家直至被折腾而死的一段短暂的人生。作者以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心态讲述这段故事,从中可以窥见当时人们的封建思想和丑恶卑劣的嘴脸,表达了作者对愚昧乡民的痛恨之情,寄托了自己深深的忧民之思。
120 · 本章导读
121 · 原著呈现
163 · 我阅读我感悟
164 · 我阅读我实践
第六章
本章是《呼兰河传》中像小说的一章,它将笔墨集中在滑稽中透着悲悯的灰色人物有二伯身上。有二伯既可厌又可怜的形象,恰好和他既住在我家,但又不是家庭成员的特殊情况构成了内在呼应。
166 · 本章导读
167 · 原著呈现
193 · 我阅读我感悟
194 · 我阅读我实践
第七章
本章勾画了冯歪嘴子和王大姐的凄美爱情故事。作者以调侃的语气叙述了一个沉重的人生悲剧,讽刺了那些固守祖宗宗法的乡民们,痛恨他们的愚昧,对王大姐和冯歪嘴子更是寄予了深深的同情。
196 · 本章导读
197 · 原著呈现
226 · 我阅读我感悟
227 · 我阅读我实践
228 · 我阅读我挑战
230 · 我阅读我感悟参考答案
234 ·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