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在生产和贮存过程中,要遭受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的危害,造成农业生产的巨大损失。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0)统计,8种主要农作物(水稻、小麦、大麦、玉米、马铃薯、大豆、棉花和咖啡)因为有害动物、病原菌和杂草危害造成的损失分别为15.6%、13.3%和13.2%,合计为42.1%。如果再加上收获后病虫害造成的损失9%~20%,全世界农业有害生物所导致的农作物损失总计达48%左右。
我国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旅游、交流的迅猛发展,外来入侵生物的问题日趋加重,异常天气的发生频率增高,加上有不少地区种植制度不合理和管理粗放,导致农作物重大病虫灾害此起彼伏,频繁成灾。迄今,全国农作物有害生物发生面积约3.5亿hm2/次,防治后仍损失粮食500万t、棉花30万t、油料作物93万t、其他作物1084万t。因此,加强农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实践任务重大。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副产品不仅要求能解决温饱问题,而且还要求优质、安全、有保健等功能。这就对有害生物治理的教学和实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农作物在生产和贮存过程中,要遭受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的危害,造成农业生产的巨大损失。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0)统计,8种主要农作物(水稻、小麦、大麦、玉米、马铃薯、大豆、棉花和咖啡)因为有害动物、病原菌和杂草危害造成的损失分别为15.6%、13.3%和13.2%,合计为42.1%。如果再加上收获后病虫害造成的损失9%~20%,全世界农业有害生物所导致的农作物损失总计达48%左右。
我国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旅游、交流的迅猛发展,外来入侵生物的问题日趋加重,异常天气的发生频率增高,加上有不少地区种植制度不合理和管理粗放,导致农作物重大病虫灾害此起彼伏,频繁成灾。迄今,全国农作物有害生物发生面积约3.5亿hm2/次,防治后仍损失粮食500万t、棉花30万t、油料作物93万t、其他作物1084万t。因此,加强农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实践任务重大。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副产品不仅要求能解决温饱问题,而且还要求优质、安全、有保健等功能。这就对有害生物治理的教学和实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IPM)的概念是由著名昆虫学家Geiser(1961)首次提出的,1974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在意大利召开的会议上,将IPM确定为农业有害生物治理的指导思想。1975年,我国的植保专家聚集在黄山,根据当时的国际动态和国内实情,制定了我国的植物保护工作方针,即“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时至今日,从提出IPM的概念到现在,40多年已经过去了,但是IPM的课程还没有正式进入大学的课堂,更没有相应的IPM教材。
1999年,中国农业大学植保学院就植保学科教学改革问题组织了多次研讨会,针对目前植保学科走向综合,社会对植保人才的需求也要求综合背景的新特点,植保学科教学与实践的相互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多次讨论,做出了如下决定:将“农业昆虫学”、“农业植物病理学”、“杂草防治”和“农田鼠害”4门课程合并,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即“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学”。这样,使总论一致,各论的总体思路一致,围绕“综合治理”这一思路展开教学,使学生既能看到“树木”,又能看到“森林”,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思想和综合素质,为中国农业的现代化服务。2000年,中国农业大学植保学院的主要领导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次研讨会上,阐述了中国农业大学计划开设“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学”课程的设想。
第1章 绪论
1.1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研究的内容及任务
1.2 研究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目的及相关学科
1.3 我国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历史与进展
1.4 我国植物保护工作方针的发展
1.5 学习本课程的要求
参考文献
思考题
第2章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理论与方法
2.1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原理与途径
2.1.1 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
2.1.2 农业生态系统中有害生物的概念
2.1.3 农作物对有害生物危害的反应
2.1.4 控制有害生物危害的主要途径
2.1.5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基本原则
2.2 有害生物防治技术
2.2.1 植物检疫
2.2.2 农业防治法
2.2.3 植物抗害性
2.2.4 生物防治法
2.2.5 物理防治法
2.2.6 化学防治法
2.2.7 遗传防治法
参考文献
思考题
第3章 有害生物田间调查与预测预报
3.1 有害生物的田间调查
3.1.1 有害生物调查的意义和原则
3.1.2 有害生物田间调查方法
3.1.3 调查数据的计算
3.1.4 调查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3.2 有害生物的预测预报
3.2.1 预测预报的类别
3.2.2 有害生物预测预报的方法
3.2.3 有害生物发生期预测
3.2.4 有害生物发生量预测
参考文献
思考题
第4章 小麦病虫草鼠害
4.1 麦类病害
4.1.1 主要种类及发生规律
4.1.2 影响发生的主要因素
4.1.3 主要防治方法
4.2 麦类虫害
4.2.1 主要类群
4.2.2 发生规律
4.2.3 影响发生的主要因素
4.2.4 主要防治方法
4.3 麦田草鼠害
4.3.1 麦田鼠害
4.3.2 麦田草害
参考文献
思考题
第5章 玉米病虫草鼠害
5.1 玉米病害
5.1.1 主要种类及发生规律
5.1.2 影响发生的主要因素
5.1.3 主要防治方法
5.2 玉米虫害
5.2.1 主要种类
5.2.2 分布与为害症状
5.2.3 发生规律
5.2.4 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5.2.5 主要防治方法
5.3 玉米田杂草
5.3.1 主要种类及发生规律
5.3.2 影响发生的主要因素
5.3.3 主要防治方法
5.3.4 几种国外除草技术
5.4 玉米田鼠害
5.4.1 主要种类及发生规律
5.4.2 影响发生的主要因素
5.4.3 主要防治方法
参考文献
思考题
第6章 水稻病虫草鼠害
6.1 水稻病害
6.1.1 主要种类及发生规律
6.1.2 影响发生的主要因素
6.1.3 防治方法
6.2 水稻虫害
6.2.1 主要种类及发生规律
6.2.2 影响发生的主要因素
6.2.3 主要防治方法
6.3 稻田草鼠害
6.3.1 主要种类及发生规律
6.3.2 影响发生的主要因素
6.3.3 主要防治方法
参考文献
思考题
第7章 棉花病虫草害
7.1 棉花病害
7.1.1 主要种类及发生规律
7.1.2 影响发生的主要因素
7.1.3 主要防治方法
7.2 棉花虫害
7.2.1 主要种类及发生规律
7.2.2 影响发生的主要因素
7.2.3 主要防治方法
7.3 棉田草害
7.3.1 主要种类及发生规律
7.3.2 影响发生的主要因素
7.3.3 主要防治方法
参考文献
思考题
第8章 蔬菜病虫草鼠害
8.1 蔬菜病害
8.1.1 主要种类及发生规律
8.1.2 影响发生的主要因素
8.1.3 主要防治方法
8.2 蔬菜虫害
8.2.1 主要类群
8.2.2 发生规律
8.2.3 主要影响因素
8.2.4 主要防治措施
8.3 蔬菜田杂草和鼠类
8.3.1 主要种类及发生规律
8.3.2 影响发生的主要因素
8.3.3 防治方针和主要防治方法
参考文献
思考题
第9章 果树病虫草鼠害
9.1 果树病害
9.1.1 主要种类及发生规律
9.1.2 影响发生的主要因素
9.1.3 主要防治方法
9.2 果树虫害
……
第10章 豆类作物病虫草鼠害
第11章 贮粮害虫、地下害虫和迁飞害虫
第12章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技术体系组建的原理及实例
第2章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
理论与方法
2.1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原理与途径
有害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它们是和生态系统中其他组成成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害生物或以植物及其种子为食,或对其进行生长抑制,从中取得物质和能量以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当然有害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还与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和非生物的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有害生物的防治史上,有很长一段时期仅仅是研究各类防治方法和技术的问题,甚至仅仅从寻找和追求新的方法来解决有害生物的防治问题。从德国的Haeckel(1869)提出生态学(Ecology)概念以后,人们才逐渐开始从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角度来研究有害生物的发生和防治问题。
2.1.1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
农业生态系统是人为干预下的生态系统,这种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还是由植物、动物、微生物和无机环境4个成分组成,在功能上也无本质的改变,只是由于人为因素的参与,人们按照经济目的所进行的各项农事活动使得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有着巨大的差异,包括对生物的种群、生物的群落与无机环境都有着显著的改变。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可以概括为:
①以栽培作物以及与之有关的营养链占据首要地位,以有着经济目的的作物为中心;
②各营养级的多样性较差,植物种群趋向单一化,植食性、捕食性、腐食性和寄生性类群也趋向于单一化;
③生态系统中能量交换过程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可以中断其部分能量交换,也可以通过施肥来补充作物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