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经典?常念为经,常数为典。经典就是经得起重复。常被人想起,不会忘记。
依照我对经典的理解,在写作中,我总是努力选择那些不朽的人、事、景、情、理。《红色经典脠月留痕》的时间跨度有近百年,赞颂的是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牺牲和贡献的人,他们堪称不朽;《蓝色经典仰望星空》的时间跨度以千年计,记述的是一大批为中国和世界文化作出贡献的文化名人及经典名作,他(它)们已经退入历史成为深邃的蓝色星空中的星辰;《绿色经典名山大川》的时间跨度有上万年,描写的是祖国大地上的名山秀水,历代以来它们已不知为多少人所吟诵。
希望这些从过去岁月中打捞出来的经典能引起读者的兴趣并由此享受文学的美感。
梁衡 山西霍州人。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原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中国记协常务理事、《人民日报》副总编辑、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记协特邀理事、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
著有散文集《觅渡》、《洗尘》、《把栏杆拍遍》,科学史章回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写作研究集《为文之道》,政论集《继承与**》等。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鲁迅文学奖”提名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全国好新闻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晋祠》、《觅渡,觅渡,渡何处?》、《跨越百年的美丽》、《把栏杆拍遍》、《夏感》、《青山不老》等多篇作品入选中学和大学课本。
上篇:历史人物
◎ 武侯祠前的沉思
◎ 读韩愈
◎ 青州说寿
——一个永恒的范仲淹
◎ 读柳永
◎ 把栏杆拍遍
◎ 乱世中的美神
——李清照解读
◎ 最后一位戴罪的功臣
◎ 宋子文怒辞外长
◎ 梁思成落户大同
◎ 你怎么就是得不到爱
◎ 追寻那遥远的美丽
◎ 与朴老缘结钓鱼台
◎ 百年明镜季羡老
◎ 一片历史的青花
——季羡林先生谈话录
◎ 以后这样的人不多了
◎ 跨越百年的美丽
◎ 左公柳
下篇:文学与艺术
◎ 美是什么
◎ 影响中国历史的十篇政治美文
◎ 心中的桃花源
——《桃花源记》解读
◎ 永恒的岳阳楼
——《岳阳楼记》解读
◎ 语言文字是民族生命的一部分
◎ 好书耐抽读
◎ 书籍是知识的种子
◎ 书与人的随想
◎ 书籍改变世界,读书改变人生
◎ 说兴趣
◎ 文章自然相似论
◎ 铺张的艺术与杂交的优势
◎ 秋月冬雪两轴画
——《记承天寺夜游》与《湖心亭
看雪》的写景欣赏
◎ 推理中的美感
◎ “杨朔模式”对散文创作的消极
影响
◎ 教材的力量
◎ 在欧洲看教堂
◎ 人与石头的厮磨
◎ 奉献给死者的艺术
◎ 李元茂治印
这本集子里收录的是有关文化经典的文章。之所以名为《蓝色经典仰望星空》,是取其深邃、广阔、久远之意,你看天空是蓝的,大海是蓝的。歌德说,头顶上的天空让人敬畏。和天空、大海一样辽阔深远的是历史。历史也让人敬畏,因为人类的全部文化积累都已退入历史。
历史的天空也有自己的星辰,那就是文化经典。文化是什么?辞典解释是社会财富的总和,但一般特指精神财富。经典是什么,是颠扑不破的思想和范例,即经典的人、事、理。只有精神的东西才能成为经典,才能永恒。即使是物质的人或事,也只有在转化为一种精神后才可称为经典。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万事万物,并不是所有的人和事都能成为经典。电视台曾播过一个镜头,在大西北,记者与一个放羊娃对话:为什么放羊?为了赚钱。赚钱干什么?娶媳妇。娶媳妇干什么?生娃。生娃干什么?长大放羊。这是最简单的人口再生产,物质生产。这个娃很可爱,但他成不了经典。同样是在西北,当年林则徐禁烟有功却被发配到新疆,又在那里筹划固边;后来左宗棠又来到这里收复新疆。他们的爱国思想和行动成了经典,被沉淀为文化凝入史册。文化除政治内容外还有知识文化、思想文化、道德文化、审美(艺术)文化等,于是在历史的星空中就有各种各样的大大小小的星辰,它们都值得我们敬畏。如本书所写到的,居里夫人是科学研究方面的(知识文化)经典,《岳阳楼记》是一篇政治经典,李清照、柳永是文学艺术经典等。当然这些人物和作品不只是单一价值的,他(它)经常表现为综合经典,代表了那个时代的高峰。后人只能学习、欣赏,凭借它们来解读文明的遗传密码,却无法复制,所以就弥足珍贵。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说,马克思的第一大贡献是发现人类先得解决吃、穿、住这些物质问题,然后才是宗教、政治、艺术等这些精神问题。事实上,社会上多数的人都是在从事物质生产,历史上最大量的活动也是物质活动。像高粱发酵蒸馏最后变成一滴酒一样,只有极少的物质活动、极少的人才能升华为精神。我在《书与人的随想》中曾表达过这样一个意思,即使在读书这种精神生活中,也是享受者(只读书)为多数,创造者(写书)为少数。我们这些人都是些历史上的放羊娃,不可能成为经典的,于是只有仰望蓝色的星空,和那明亮的星辰做一次推心置腹的对话,那也是一种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