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社会工作》全面系统地介绍当代国际学校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并在梳理与理论化中国学校社会工作的丰富经验中,一次运用本土实务案例与本土资料讲授学校社会工作实务。上篇是学校社会工作原理,内容涉及学校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特点与定位、相关理论、运作模式、工作者形象、工作方法与技术等;下篇是学校社会工作实务,内容涉及学生常见的困扰问题,包括厌学与逃学、身心障碍与学习成绩低下、越轨与犯罪、吸烟与滥用药物、网络成瘾以及家庭变迁引发的一些问题等,同时提出了学校社会工作的辅导策略与介入实例。最后介绍与探究了发展取向的学校社会工作实务、未来社区教育中的学校社会工作实务。
《学校社会工作》实现了学校社会工作原理与实务的紧密结合,尝试实现国际学校社会工作与本土学校社会工作的结合。因而,既可以供大专院校社会工作师生研读,又可以作为学校辅导教师的实务参考书目。
从事社会工作教学十多年来,我常常深感自己专业理论,特别是实务知识的匮乏,深感专业教材中本土性知识的不足。这或许也是困扰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界的一个普遍问题。在我创办深圳市鹏星社会工作服务社并开展社工服务以后,我对此问题的感受更加强烈。许多学生在走上社工岗位时不知道该如何面对用人单位和服务对象,不知道如何开展专业工作,甚至不了解其所工作的“第二环境”的基本体制,以至于在工作很长时间以后都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比如说民政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医务社会工作,等等。我认为我们的教学与实践之间存在着非常大的距离。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教材中并没有这些很本土的知识。
《社会工作教学与培训系列教材》的编辑团队是由一批具有教学及实践基础的学者以及具有一线经验的社工组成。该系列教材试图将西方社会工作理论与本土社会工作实践有机结合起来,重点突出本土性和实务性。书中案例全部来自于社工的服务实践,同时得到了香港资深督导的指导。希望本系列教材能为本土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上篇 学校社会工作原理
第一章 学校社会工作基本概念
第一节 学校社会工作定义与要素
一、学校社会工作定义
二、学校社会工作要素
第二节 学校社会工作目的
一、促进教育机会均等
二、形成优质教育的合力
三、协助学生获得实用的知识与能力
四、协助学生获得适应变化的能力
五、促进学生社会化人格的正常发展
第三节 学校社会工作服务项目
一、针对学生“特殊需要”的学校社会工作
二、针对全体学生“一般需要”的学校社会工作
三、协调学校、家庭、社区关系的学校社会工作
四、领导学校辅导工作的有关人员
第四节 学校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一、咨询者
二、使能者
三、辅导者
四、合作者
五、教育者
六、调停者
七、倡导者
八、管理者
思考题
第二章 学校社会工作发展历史
第一节 美国学校社会工作起源与发展
一、“访问教师”时期(1906-1920年)
二、个案工作时期(1921-1930年)
三、制度化时期(1931-1960年)
四、团体工作与社区工作时期(1961~1970年)
五、新工作模式时期(1971~现在)
第二节 学校社会工作在华人社会的发展
一、香港地区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
二、澳门地区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
三、台湾地区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
第三节 中国内地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
一、20世纪上半叶专业学校社会工作在中国的萌芽
二、1949年以后的行政性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
三、改革以来中国专业学校社会工作的起步
四、学校社会工作在中国职业化与专业化的探索
思考题
第三章 学校社会工作特点与定位
第一节 学校社会工作特点
一、学校社会工作一般特点
二、学校社会工作在学校体系中的独特性
第二节 学校社会工作定位
一、学校社会工作定位
二、关于学校社会工作的误解
思考题
第四章 学校社会工作理论基础
第一节 社会学相关理论
一、社会化理论
二、越轨行为理论
三、标签理论
四、符号互动理论
五、代沟与文化反哺理论
六、角色理论
七、小团体理论
八、社会系统理论
第二节 心理学相关理论
一、心理分析理论
二、心理社会理论
三、行为主义理论
四、社会学习理论
五、道德发展理论
六、任务中心理论
七、危机介入理论
第三节 教育学相关理论
一、教育目的论
二、教育结构论
思考题
第五章 学校社会工作实务模式
第一节 传统临床模式
一、传统临床模式工作目的与理论基础
二、传统临床模式的工作介入
第二节 学校变迁模式
一、学校变迁模式工作目的与理论基础
二、学校变迁模式的工作介入
第三节 社区学校模式
一、社区学校模式工作目的与理论基础
二、社区学校模式工作的介入
第四节 社会互动模式
一、社会互动模式工作目的与理论基础
二、社会互动模式的工作介入
思考题
第六章 学校社会工作基本方法
第一节 个案工作方法
一、学校个案工作概述
二、学校个案工作基本理论
三、学校个案工作的实施
第二节 团体工作方法
一、学校团体工作概述
二、学校团体工作价值基础与实践原则
三、团体的发展阶段和学校团体工作的基本过程
第三节 社区工作方法
一、学校社区工作概述
二、学校社区工作者的角色与任务
三、学校社区工作的活动安排
第四节 其他工作方法
一、个案管理
二、外展社会工作
三、学校管理
思考题
第七章 学校社会工作基本技术
第一节 学校社会工作技术程序
一、通用过程模式概述
二、学校社会工作技术程序
第二节 学校社会工作基本技术
一、学校社会工作的技术
二、建立专业关系的技术
三、运用社会资源的技术
思考题
下篇 学校社会工作实务
第八章 厌学、逃学行为的原因与处理策略
第一节 厌学的发生原因与介入策略
一、学生厌学的现状
二、学生厌学的原因
三、学生厌学的表现
四、学校社会工作的介入策略
第二节 逃学行为的形成原因与介入策略
一、逃学的社会背景
二、逃学行为的形成原因
三、逃学行为的介入策略
第三节 工作实例
案例一:贝贝上学记
案例二:学校恐惧症的解除
……
第九章 身心障碍与学习成绩低下学生的辅导
第十章 在校生越轨与犯罪行为的矫正
第十一章 吸烟行为、药物滥用问题及介入方法
第十二章 网络成瘾与社会工作的介入策略
第十三章 家庭领域中的学校社会工作
第十四章 发展取向的学校社会工作实务
第十五章 未来社区教育中的学校社会工作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4)中国内地社会工作学者的解释。宣兆凯在《学校社会工作学》一书中认为:“学校社会工作属于社会工作学与教育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也是运用社会工作理论及方法在教育领域开展专业服务活动的一项事业。它以学习生活适应上有困难的问题学生为对象,探寻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手段、途径,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帮助他们学会适应学习生活。”②上述定义主要是从困难学生这一工作对象的角度阐释了学校社会工作的功能、目标与专业性。
(5)《中国社会工作大百科全书》的解释。“学校社会工作为政府、社会各方面力量或私人经由专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对正规或非正规教育体系中全体学生,特别是处境困难学生提供的专业服务。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或学校解决所遇到的某些问题,调整学校、家庭及社区之间的关系,发挥学生的潜能和学校、家庭及社区的教育功能,以实现教育目的乃至若干社会目标。”③此定义将工作对象从困难学生扩展为全体学生,着重从目的与功能等阐释了学校社会工作的内涵。
综上所述,我们比较认同《中国社会工作大百科全书》的解释,因为这个定义比较全面,尤其突破了以问题学生为研究对象,也相对符合中国内地的文化及其对学校教育的理解。如此,学校社会工作属于社会工作领域的一种专业服务,它是将社会工作专业的价值观、理论、方法与技术应用于学校中,对正规或非正规教育体系中全体学生,特别是处境困难学生提供的专业服务。其目的在于通过与家长、学校、社区的互动与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来协助学生或学校解决所遇到的某些问题,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及发挥学校、家庭与社区的教育功能,进而实现学校教育的目的乃至若干社会目标。
二、学校社会工作要素
综合学校社会工作的各种定义,学校社会工作概念涉及五个方面的要素,即学校社会工作的本质属性、服务对象、社会工作者、功能、目的。以下简述之。
第一,就本质属性而言,学校社会工作即属于学校中的社会服务,是专业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的价值观、理论、方法与技术,在学校领域实施的一种专业服务,从而区别于社会工作其他实务领域的社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