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攻坚(上):改革的重点领域与推进机制研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丛书)2013
定 价:75 元
- 作者:改革的重点领域与推进
- 出版时间:2013/6/1
- ISBN:9787802349537
- 出 版 社:中国发展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F121
- 页码:404
- 纸张:
- 版次:
- 开本:16K
《改革攻坚(上):改革的重点领域与推进机制研究(2013)》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11年和2012年的年度重大课题成果。该课题由发展研究中心领导担纲,发展研究中心各相关研究部门的骨干人员为课题组成员。本项研究准确把握中央有关改革攻坚的精神,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坚持综合研究和专题研究相统一,广泛借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国内外其他机构及其学者的已有成果,深入讨论改革的总体布局和改革重点领域的攻坚方略,勾勒了推进改革的总体思路,明确了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着力点,设计了改革的推进机制,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政策建议。
《改革攻坚(上):改革的重点领域与推进机制研究(2013)》汇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智慧,反映国务院权威咨询机构的理性声音,为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撑,把握改革大势的重要参考,深化改革研究的新视角和新起点。
总论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总体布局研究
一、深化改革是当代中国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做出的历史抉择
二、深化改革必须直面经济体制存在的深层次矛盾
三、以理顺政府与市场以及政府、企业、社会的关系为核心,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四、以转变政府职能为突破口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五、建立推进改革的有效机制
专题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一、我国总体经济体制改革历程中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二、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及改革推进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三、新时期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
四、新时期深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系统化改革的重点领域和环节
附录中央文件中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专题二优化政府间事权、财力划分的基本思路研究
一、我国政府间事权划分的沿革与现状
二、我国政府间财力划分的沿革与现状
三、我国政府间事权、财力划分存在的问题
四、完善政府间事权、财力划分的思路和建议
专题三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政绩考核制度研究
一、引言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政绩考核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三、我国现有政绩考核制度的基本内容及其存在的问题
四、历史上和国外政府绩效评估的实践及其对我国建立科学合理的政绩考核制度的启示
五、建立科学合理的政绩考核制度的构想
六、建立科学合理的政绩考核制度的措施
专题四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研究
一、国有企业改革:问题、原因和深化改革的关键
二、需要明确国家所有权政策
三、明确国有企业的布局和股权结构政策
四、建立与国家所有权政策相适应的国有企业分类管理体系
五、“十二五”期间形成和实施国家所有权政策的安排建议
专题五深化垄断行业改革研究
一、垄断行业改革的回顾及存在的突出问题
二、深化垄断行业改革的指导思想、思路、主要目标
三、垄断行业改革的关键性问题之一:引入竞争
四、垄断行业改革的关键性问题之二:协调好普遍服务(公益性业务)和竞争性业务
五、垄断行业改革的关键性问题之三:监管
六、垄断行业改革的风险及障碍
七、深化垄断行业改革的保障措施和推进机制
专题六金融改革研究
一、我国金融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二、导致我国金融发展不足的深层次原因
三、未来我国金融改革的重点与措施
专题七涉外经济领域体制改革的重点
一、外贸管理体制改革
二、外资管理体制改革
三、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
四、对外经济合作体制改革
专题八深化科技体制关键领域改革,建设高效创新体系
一、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回顾与总结
二、当前我国科技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我国科技体制改革面临的新形势与挑战
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原则、重点领域和推进次序
专题九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的深刻变革及其对社会管理带来的挑战
二、近年来社会管理体制和方式的调整改革及有待解决的问题
三、推进社会管理改革创新的思路和建议
专题十农村关键领域改革
一、引言
二、农村改革与发展取得的重大进展
三、农村发展面临的主要制度性问题
四、构建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新体制
专题十一住房制度改革研究
一、住房制度改革历程的回顾
二、对住房制度改革的总体评价
三、新时期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原则和目标
四、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重点和主要任务
专题十二 国民收入分配:改革思路与政策建议
一、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原因分析
三、未来改革的思路、原则和阶段目标
四、改革重点和相关政策建议
专题十三 资源价格形成机制与资源管理体制改革
一、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
二、资源管理体制改革
版权页:
插图:
(7)适当降低企业的税负,提高企业的创新投入能力。切实落实研究开发支出加计扣除的政策,降低政策门槛;实行差别增值税率,对高附加值的创新型企业适当降低增值税率,提高企业创新和技术改造的投入能力。
2.优化政府科技资源配置,提高公共资源的利用效率
政府财政科技投入体制改革的主要方向是:加强统筹协调,优化投入结构,改进管理办法,提高投入效率。
(1)加强政府财政科技资源配置的统筹协调。在现有体制下,加强顶层的协调作用。建议在国务院科教领导小组下设置创新办公室,吸收科技、管理、经济等各方面的专家,会同政府管理部门代表,统一负责确定中长期和每一年的科技任务和经费预算,对相关政府部门划分合理的分工,统一向财政部门申请年度预算,有效地避免政府科技资源重复投入和难以协调的问题。该办公室在申请的预算中明确其中每一部分的经费,分别由不同的政府机构或独立机构来执行相应的科技任务。这样既可以不打破现有部门管理格局,又实现部门间科技计划的统筹协调。
(2)以战略而非技术导向编制科技计划。建立科学的计划编制程序,加强科技计划与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的协调。建议借鉴美国能源部R&D计划管理的经验,建立科学的评估分析程序,使科技计划从技术导向转向战略导向,更好地为国家发展战略服务;增加产业界编制应用性科技计划的话语权,使科技计划从源头上实现科技与经济的结合。
(3)基础研究与技术开发(应用研究和试验开发)项目实现分类管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特别是试验开发具有本质的区别。通常,基础研究不是以特定应用方向为目标,主要是认识和发现规律,提供知识。基础研究成果的应用方向不确定,其效益往往要在很长时间内才能显现出来,公共品的特点较强,大部分企业没有实力进行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具有特定应用方向,主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因此,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投入方式、考核目标和评价机制均应有所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