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之道》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该书通过探讨人类需要产生的本原和特点,从一个新的角度阐释了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对于提高人民幸福水平的极端重要性。人均寿命是反映一个国家人民幸福程度重要的标志。古往今来,造成人均寿命较低的主要原因是物质、安全、环境、认知等生存保障因素的缺失。因此,要增加人均寿命,就必须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就必须维护政治稳定,维护世界和平;就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就必须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明确人生的最终目的、区分需要的善恶性质、掌握幸福的衡量方法、认清幸福的实现途径。成为明确了生活目的的人,成为建康的人、富有和谐精神的人和追求价值实现化的人,在最终结局上必然会成为享有更大幸福的人。
吕秀斌,1954年8月出生,宁夏固原人。1982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历史系。曾任银川市委党校教员、银川市委党刊《学习与交流》常务副主编、银川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政府调研室主任、市放心食品工程办公室主任、市商务局局长等职。2004年至今任银川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负责立法工作。多年来,一直矢志不渝研究幸福量理论,发表《论幸福》、《金钱与幸福量的相关性》等文章。
第一章 介绍几位哲人的幸福观
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
伊壁鸠鲁的幸福观
边沁的幸福观
马斯洛的幸福观
第二章 人类需要产生的本原
提前死亡的抽象原因
物质生因缺失与提前死亡
安全生因缺失与提前死亡
认知生因缺失与提前死亡
环境生因缺失与提前死亡
基本生存需要与生因缺失
非生存需要与生因缺失
第三章 人类需要产生的特点
发现新需要是人类的专利
发现新需要与人类幸福
发现新需要与人类痛苦
积累需要是孵化需要的需要
积累需要给人类带来的幸福
积累需要给人类带来的痛苦
欲望的永无止境源于比较
积极比较是增加幸福量的重要源泉
消极比较是痛苦的繁殖场
习得是需要传播的基本途径
习得决定人的需要层次
谨防掉进坏榜样陷阱
恶非生于人的自然本性
第四章 幸福与快乐的区别
综合评价与情景刺激
境遇渐好的状态与转瞬即逝的片刻
益于健康与损于健康
心灵安逸与精神痛苦
价值实现与价值自闭
第五章 对主观幸福感理论的批判
感觉不是承载幸福的容器
主观认知容易出错
快乐的感觉不能等同于幸福
幸福程度不是满意度
主观幸福感理论的危害
第六章 幸福的定义
为什么幸福的定义多如牛毛
幸福定义的外延
如何寻找幸福定义的内涵
生存需要系统的目的
情感需要系统的目的
成就需要系统的目的
合理需要必须通过合理的行为去满足
幸福定义的组装
第七章 幸福的衡量
幸福不能单凭问卷方法衡量
幸福不能单凭生理测量方法衡量
幸福不能单凭经验取样方法衡量
幸福不能单凭国民生产总值衡量
幸福不能单凭社会指标来衡量
生存需要系统幸福的衡量
情感需要系统幸福的衡量
情感需要系统幸福测试问卷
成就需要系统幸福的衡量
个人幸福总量的合计
第八章 人的本性是追求幸福量的更大化
人的本性是唯有人类才有的性质
人的本性是每个人都有的性质
人的本性是人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的合金
人的本性要能够解释人的一切选择
人的本性应该是人的根本动机
第九章 金钱与幸福量
金钱的数量与幸福量的相关性
金钱来源的善恶之别
整体目的与金钱来源的善恶
金钱来源的善恶与成就感和负罪感
金钱来源的善恶与安全感和恐惧感
金钱来源的善恶与社会回报和社会惩罚
金钱来源的善恶与法律保护和法律制裁
金钱与生存需要的满足
金钱与博爱需要的满足
金钱与亲情需要的满足
金钱与爱情需要的满足
金钱与友情需要的满足
金钱与成就需要的满足
第十章 爱情婚姻与幸福量
性的第一目的
爱的选择
男人为什么会喜新厌旧
女人为什么会“自毁长城”
怎样看待婚外情
为什么没有共同语言
满足对方的需要才能增加自己的幸福
要正确评估双方的幸福量值
求家庭幸福存量的最大化
第十一章 把握好生活的中庸之道
不当守财奴
不当“苦行僧”
无须过度节俭
不能过度减肥
营养过剩不是福
奢侈是虚浮的表现
增加合理需要的种类
建立完整合理的需要结构
第十二章 制度与群体的幸福总量
群体幸福总量的最大化是群体生活的总目的
领导能力与群体幸福总量
领导的政治品质与群体幸福总量
柏拉图保障领导素质的方案
古典民主制度与群体幸福总量
专制制度与群体幸福总量
中国民主制度的回归与群体幸福总量
参考文献
后记
经验取样方法就是每日数次,连续多日对一个人日常生活的心情、情绪以及其他感觉做随机取样的调查,通过观察被试者的表情和行为,询问被试者的内心感受,来衡量其幸福程度。这种方法相比问卷似乎客观一些,真实一些,能够克服问卷的主观性、随意性以及记忆扭曲带来的误差。但是,这种方法只能对一个人生活的一个片断中的幸福程度进行衡量。人的生活不是行驶在平静湖泊上的小舟,而是像天气一样,有时候万里晴空,阳光灿烂;有时候电闪雷鸣,黑云压顶。幸福与痛苦往往是交替出现的,与一个人的时运的出现紧密联系在一起。
因此,就像我们不能把某一小段河水的流速看成是整条河流的流速一样,我们不能用几天的观察就对一个人的幸福程度作出总体衡量。此外,不同的人对相同的情景事件会有不同的感受,同样的感受因人的性格的不同会有不同的情绪反应。有些城府很深的人喜怒哀乐不露声色;有些人天生就是笑面虎;有些人痛苦时反而会笑,幸福的时候反而会哭;有些人则人前是一副面孔,背后是另一副面孔。现实生活中表里不一的伪君子太多,一个旁观者很难通过表面的观察来全面掌握一个人复杂的生理感受和心理活动。因此,经验取样的方法既不能衡量一个人的幸福总量,更无法衡量人数众多的群体的幸福总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