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理论系列·抵抗与批判:萨义德后殖民文化理论研究》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立场,对萨义德后殖民文化理论进行了系统而专门的研究。全面考察了萨义德后殖民文化理论的形成背景;系统梳理了萨义德后殖民文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内在逻辑;深入分析了萨义德后殖民文化理论的重要价值和主要局限。然后将这种分析引向当代人类文化和中国文化发展的现实,深刻批判了全球化背景下的新文化殖民主义,概括出了其主要表现、基本特征和诸种根源,并从中提炼出了其有利于当代人类文化和中国文化健康发展的若干启示。
刘海静,女,1980年生,河南济源人,北京大学法学博士。现在中央编译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为后殖民文化理论和国外马克思主义。参研国家及省部级课题3项,主持中央编译局社科基金课题1项,已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哲学动态》、《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和译文20余篇。
序言
导论
一、全球化的文化发展逻辑及其悖论
二、萨义德生平简述
三、国内外萨义德研究的多重视角
四、本书的研究思路、方法和框架
第一章 萨义德后殖民文化理论的形成背景
一、萨义德后殖民文化理论的社会时代背景
二、萨义德后殖民文化理论的具体写作情境
第二章 萨义德后殖民文化理论的主要思想来源
一、马克思主义的反殖民理论
二、维科的世俗历史观
三、福柯的话语-权力理论
四、葛兰西的文化霸权思想
五、法侬的反殖民思想
第三章 萨义德的“世俗批评”理论
一、何谓“世俗批评”
二、文本的“现世性”与批评的“世俗性”
三、“世俗批评”之核心:批判意识
第四章 萨义德的东西方文化关系理论
一、东方学批判
二、文化与帝国主义的共谋
三、文化抵抗及其模式思考
第五章 萨义德的知识分子理论
一、知识分子的角色与功能定位
二、知识分子的问题及处理尝试
第六章 萨义德后殖民文化理论的重要价值
一、正确把握了殖民主义的当代形态:文化殖民主义
二、深刻阐释了文化抵抗的基本原则:广泛的人文主义
三、充分彰显了知识分子的本真状态:普遍的批判意识
第七章 萨义德后殖民文化理论的主要局限
一、侧重文化分析,未揭示文化殖民现象的经济根源
二、囿于民族视野,未看到抵抗文化殖民的阶级力量
三、依赖话语反抗,未提出抵抗文化殖民的有效途径
第八章 全球化背景下的新文化殖民主义批判
一、全球化背景下新文化殖民主义的主要表现
二、全球化背景下新文化殖民主义的基本特征
三、全球化背景下新文化殖民主义的主要根源
第九章 萨义德后殖民文化理论的当代启示
附录 后殖民文化理论的精神分析意蕴及其限度
参考文献
后记
第一,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对殖民主义的分析和批判。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列宁所处的时代是政治、经济殖民占主导地位的时代,囿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他们主要是从经济、政治的角度来批判殖民主义,着重分析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霸权产生的原因,并揭露了其对殖民地所造成的诸种社会后果,同时探讨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而萨义德所处的时代是文化因素在国际关系中日益凸显的时代,其后殖民文化理论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抓住了这一时代特征从而开启了从文化角度对殖民主义的解读。通过批判东方学,萨义德详细论证了文化的政治性与意识形态性,从而揭示了文化与帝国主义的“共谋”关系,他还探究了文化霸权主义在殖民主义各个时期的演变和调整,考察了西方实施文化霸权主义行径的各种手段、策略。由此,萨义德将马克思主义主要从政治、经济角度来批判殖民主义转向了主要从文化和意识形态角度进行分析,对西方文化霸权主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这就在当代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对殖民主义的原有批判。从这个意义上说,萨义德后殖民文化理论对东方学的批判以及对文化霸权主义的分析,可以说是对马克思主义殖民批判理论的当代发展。
第二,有助于把握当代西方文化殖民主义的新特征。大体上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从早期资本主义工业化国家发展到今天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过程中,对第三世界的政策可以概括为早期殖民主义、新殖民主义和当代殖民主义三个不同阶段。萨义德对文化霸权主义在殖民主义各个时期的演变与调整的探究使我们认识到,文化殖民并非当代西方对东方殖民的新形式,事实上它伴随着西方殖民主义的全过程。但当代西方的文化殖民主义与以往相比在规模、目的、手段及其在整个殖民体系当中的地位等方面都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征。首先,在当代西方的殖民实践中文化殖民主义居于主导地位。早期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的推行当然不可避免地伴随着文化的入侵和扩张,虽然这种赤裸裸的文化侵略和扩张也是整个殖民主义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但仅仅是作为政治、经济、军事等殖民手段的一种补充形式发挥着有限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