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全国地方高校UCCO联盟《积极心理学》网上课程的配套教材,全书共分为积极的人文关怀、积极的心理体验、积极的事业观、积极的生活观以及积极的心理调节五大单元。 本书理论脉络清晰,创新观点独特,既拓宽了当代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和内容体系,也包容和吸纳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本书适合作为高等院校各专业本科生教材,同时也是一本适用于所有读者提升自我人文理念、重视自我人文关怀、追求幸福卓越的心灵陶冶读本。
本书既是一本教育部全国地方高等院校UOOC联盟的配套教材,亦是一本适合于所有读者阅读的心理学读本,具有广泛的读者群。该书具备鲜明的理论脉络和独特的创新观点,学科体系更加完整,应用特色更加鲜明,并进一步拓宽了研究范围。
王晓钧,深圳大学心理与社会学院教授,中国心理学家,从事心理学研究与教学工作30余年,出版和发表了若干心理学研究成果,主持了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6项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科学研究项目,获得了1项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和1项省部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第一节何谓积极心理学/2
第二节对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发展及创新点/4
第一单元积极的人文关怀/7
第二讲生命的意义/8
第一节生命意义的文化阐释/9
第二节生命意义的心理学理论研究/12
第三节生命意义的取向理论/16
第三讲积极的审美心理/32
第一节何谓审美/33
第二节何谓审美心理/37
第三节审美的心理层次剖析/40
第四节审美——积极的审美心理取向/46
第五节审丑——消极的审美心理取向/61
第六节审美心理取向的启示/67
第四讲积极的文化取向/70
第一节文化的心理取向/71
第二节文化的积极心理取向/79
第三节文化的消极心理取向/89
第四节文化心理取向的启示/99
第二单元积极的心理体验/103
第五讲积极的幸福观/104
第一节何谓幸福/105
第二节点评幸福观/106
第三节体验幸福感/112
第六讲积极的价值观/121
第一节何谓价值观/122
第二节积极的价值观的理论与分析/125
第三节积极价值观的培养路径/132
第七讲积极的自我观/137
第一节何谓自我观/138
第二节自我意识:人生的风向标/139
第三节认识自我,创造辉煌/142
第八讲积极的情绪/149
第一节问世间,情为何物/150
第二节积极情绪:人生的大课题/154
第三节培养积极情绪的路径/158
第九讲积极的人格/163
第一节何谓人格/164
第二节何谓积极的人格/169
第三节塑造积极人格的路径/172
第三单元积极的行为/177
第十讲积极的学习观/178
第一节学习为何/179
第二节树立积极的学习观/180
第十一讲积极的职业观/195
第一节何谓职业生涯规划/196
第二节职业生涯规划:提升人生效率/200
第三节建立积极职业生涯规划的路径和方法/201
第四节提高工作中的幸福感/214
第十二讲积极的财富观/214
第一节生财有道/215
第二节理财有律/218
第三节消费有理/220
第四单元积极的生活观/225
第十三讲和睦的家庭关系/226
第一节亲密关系/227
第二节积极的夫妻关系/229
第三节积极的亲子关系/240
第四节积极的婆媳关系/244
第十四讲和谐的人际关系/248
第一节何谓人际关系/249
第二节正视人际关系/251
第三节建立积极人际关系的策略/254
第十五讲甜蜜的恋爱关系/261
第一节爱情概述及爱情的理论/262
第二节恋爱中的心理失衡/265
第三节培养积极的恋爱观/268
第十六讲健康的性心理/274
第一节性心理学基本概念/275
第二节积极性心理的特点/286
第三节如何中培养积极性心理/289
第五单元积极的心理调节/293
第十七讲积极的压力缓解/294
第一节压力的概述及影响/295
第二节压力与心理健康/299
第三节有效的压力管理策略/303
第十八讲平衡的心身关系/309
第一节何谓心身平衡/310
第二节心理对生理的影响/317
第三节生理对心理的影响/321
第四节积极心身关系的维护/326
第十九讲寻求积极的改变/330
第一节为什么要寻求改变/331
第二节积极改变的过程/334
第三节积极改变的有效策略和方法/340
参考文献/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