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部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项目规划教材》是教育部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项目规划教材,共分9章,第l、2章介绍计算机基础知识及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第3章介绍操作系统Windows7的主要功能;第4~6章较为详尽地介绍Office2010的主要组件Word、Excel、PowerPoinlt的主要应用;第7、8章介绍计算机网络基础及其主要应用;第9章介绍一些常用工具软件。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部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项目规划教材》除了重点对Windows7、Office 2010组件进行讲解外,还贯穿计算思维的概念,使学习者能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部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项目规划教材》可作为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本、专科学生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材,也可作为其他读者学习计算机技术的参考用书。
第1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1.1 计算思维基础知识
1.1.1 科学与学科
1.1.2 思维概述
1.1.3 计算思维
1.1.4 计算模型
1.2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1.2.1 计算机的史前史
1.2.2 现代计算机的发展
1.2.3 计算机未来的发展方向
1.3 电子计算机的分类、特点及其应用
1.3.1 电子计算机的分类
1.3.2 计算机的特点
1.3.3 计算机的应用
1.4 数制基础
1.4.1 数制的概念及几种常用数制的简介
1.4.2 常用数制间的转换
1.4.3 二进制的运算规则
1.5 计算机中数据与信息编码
1.5.1 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
1.5.2 数据与信息的概念
1.5.3 计算机中的信息编码
习题一
第2章 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2.1 计算机系统构成
2.1.1 计算机系统组成
2.1.2 计算机工作原理
2.2 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
2.2.1 中央处理器
2.2.2 存储器
2.2.3 输入输出设备
2.2.4 主板、总线与接口
2.2.5 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2.3 微型计算机软件系统
2.3.1 系统软件
2.3.2 应用软件
2.4 计算机信息安全与信息道德
2.4.1 信息安全
2.4.2 信息道德
习题二
第3章 操作系统Windows7
3.1 操作系统概述
3.1.1 操作系统市场现状
3.1.2 Windows7的特点及常用版本介绍
3.1.3 Windows7的安装硬件要求
3.2 Windows7的工作环境
3.2.1 Windows7的启动和退出
3.2.2 桌面基本元素介绍
3.2.3 Windows7的基本操作
3.3 文件和磁盘管理
3.3.1 使用“计算机”管理计算机资源
3.3.2 “计算机”窗口中对象的基本操作
3.3.3 磁盘管理
3.4 系统设置
3.4.1 控制面板操作
3.4.2 个性化和显示设置
3.4.3 设置系统日期和时间
3.4.4 设置鼠标、键盘、轻松访问中心
3.4.5 用户账户管理
3.5 应用程序的安装和卸载
3.5.1 应用程序的安装
3.5.2 应用程序的卸载
3.5.3 绿色软件的使用
3.6 附件及多媒体工具的使用
3.6.1 画图和截图工具
3.6.2 记事本和写字板
3.6.3 计算器
3.6.4 录音机和媒体播放机
3.7 Windows7特色功能
3.7.1 屏幕键盘和放大镜
3.7.2 库和家庭组
3.7.3 WindowsMediaCenter
习题三
第4章 文字处理软件Word2010
4.1 Word2010概述
4.1.1 Word2010的功能与特点
4.1.2 Word的安装、启动与退出
4.1.3 Word2010的工作界面
4.1.4 定制个性化的工作界面
4.2 Word2010文档基本操作
4.2.1 新建、打开与关闭
4.2.2 文档的保存与保护
4.2.3 文档的多样化视窗
4.2.4输入与编辑文字
4.2.5查找和替换功能
4.3 Word2010文档的字符和段落格式设置
4.3.1 设置字符格式
4.3.2 设置段落常规格式
4.3.3 样式和模板
4.3.4 多种粘贴方式
4.4 word2010文档的页面格式
4.4.1 页面设置
4.4.2 稿纸
4.4.3 页面背景
4.4.4 页眉和页脚
4.4.5 添加脚注和尾注
4.4.6 打印文档
4.5 word2010表格制作与处理
4.5.1 创建表格
4.5.2 编辑表格
4.5.3 格式化表格
4.5.4 表格的数据功能
4.6 Word2010图形及其他对象处理
4.6.1 插入图形对象
4.6.2 插入图形文本
4.6.3 插入公式
4.6.4 插入特殊符号
4.7 Word2010审阅功能
4.7.1 校对功能的使用
4.7.2 语言设置及翻译
4,7.3 批注
4.7.4 文档的修订
4.8 Word20lO其他应用
4.8.1 信封与标签
4.8.2 邮件合并功能
4.8.3 长文档的处理
4.8.4 VBA的简单应用
4.8.5 控件工具箱的简单应用
习题四
第5章 数据处理软件Excel2010
……
第6章 幻灯片制作应用软件PowerPoint2010
……
第7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
……
第8章 计算机网络应用
……
第9章 常用工具介绍
习题参考答案
参考文献
1.1.2 思维概述
人的思维能力代表着人的智慧。提高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在于改进思维方法。只要你掌握了科学的思维方法,就会成为很有智慧的人。科学思维能力主要包括理性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系统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是人的知识素养、实践能力的综合体现,也是做好工作、提高效率的客观要求。
1.思维
思维(Thinking)有广义思维和狭义思维之分。广义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规律性的联系,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而狭义思维通常是指心理学意义上的思维,即逻辑思维。
思维是高级的心理活动,是认识的高级形式,它是思维主体处理信息及意识的活动。思维活动的对象是信息及意识。信息是能被思维主体识别的事物现象及表象。意识是思维活动的产物,意识以信息的形式存储、表现和输出,意识传播的实质是信息传播。意识往往又会成为思维主体进行下一步思维的基础。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中,思维常常借助语言,并以知识为中介来实现。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思维也是一种广义的计算。
2.思维的认知过程及其特征
思维是由思维原料、思维主体和思维工具等组成的。自然界提供思维的原料,人脑成为思维的主体,认识的反映形式形成了思维的工具,三者兼备才能产生思维活动。
思维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等基本过程。分析是将事物的组成部分和个别特征通过神经活动区分开来;综合是将事物的各个成分和个别特征联系起来,结合成为一个整体。比较是将几种有关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之间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抽象是抽出同类事物的一部分共同主要特征,摒弃该类事物的其他特征。概括是事物的某类共同特征在脑中的结合。对客观事物的观察,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借助于词的作用就可以形成概念;反映事物关系的、概念之间的联系称为判断。把两个判断联系起来,从而获得一个新判断的过程,称为推理。通过推理获得事物的现象和本质、原因和结果之间内在联系的过程称为理解。
由上述可见,思维是一个复杂的、高级的认识过程,反映了事物的相互联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
思维具有间接性、概括性和能动性。思维的间接性是指非直接的,以其他事物做媒介来反映客观事物,它可以凭借知识和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反映;思维的概括性是指思维是在人的感性基础上,将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思维的能动性是指思维不仅能认识和反映世界,而且还能对客观世界进行改造。
3.科学思维及其分类
科学思维(Scientific Thinking)通常是指理性认识及其过程,即经过感性阶段获得的大量材料,通过整理和改造形成概念、判断和推理,以便反映事物本质和规律。它是大脑对科学信息的加工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