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化工类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结合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学与化工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新近制定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培养方案与规范(草案)”和“近化学类专业化学基础课教学基本要求(草案)”,兼顾相关专业的需求,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和北京化工大学四校联合编写了基础化学系列简明教程。这套系列简明教程既保证了必要的基本理论,又突出了工科专业的应用性;既着眼于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又适合于制药、材料、纺织、食品、环境、能源、生物学、医学、药学、农学等专业选用。
《分析化学简明教程》是其中的分析化学分册。全书共分11章,分别介绍了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滴定分析法(含重量分析法简介)、电位分析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含荧光光谱分析法简介)、红外吸收光谱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含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简介)、核磁共振波谱法、质谱法、色谱法(包括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采样和试样预处理等方法的基本原理、仪器结构、定量和定性方法以及相关应用。书中配有介绍分析化学前沿的拓展视窗;习题除配备了常规的问答、计算、选择题外,还配有少量现代科技文献阅读理解题。书后备有习题参考答案、附录和索引。
基础化学系列简明教程的编写,实现了教材体系创新。该套教材统一考虑内容取舍、不重叠,而且引进学科近代发展的新内容;各分册都“简明”而不弱化基本理论,深入浅出,言简意赅;皆能满足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培养规范和化工类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
该套教材所编写的内容理论联系实际,符合工科教材的基础性、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均渗透了工程意念,适应我国国情需要。而且该套教材反映了四大化学课程发展方向,吸收了国内外教学改革的新成果,如有机化学的分子模拟数字化模型、静电势能图模型的应用,既强化立体化学又提升了内容的高度。
同时该套教材体现出启发式教学、扩充知识、诱发创新的理念:如无机化学分册“生态环境与无机化学”中的“思考题”;有机化学分册中的“思考题”、“习题”及“拓展”部分;分析化学分册的拓展视窗、习题中文献阅读理解题以及穿插在正文中启发思考的提问和提示;物理化学分册中的例题和习题等等,贯彻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感悟社会责任感的教学原则。
该套教材的特点还在于:无论在深度、广度还是在学时数上皆富有弹性,便于不同专业方向、不同课程层次及不同课程体系选作教材或重要的参考书使用;对于一般的科技人员也是一套具有参考价值的好书。
第一章 绪论
1.1 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
1.1.1 分析化学的定义和任务
1.1.2 分析化学的作用
1.2 分析任务和分析方法的分类
1.2.1 分析任务的分类
1.2.2 分析方法的分类
1.3 分析化学的发展历程与发展趋势
第二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
第三章 滴定分析法
第四章 电位分析法
第五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第六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第七章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八章 核磁共振波谱法
第九章 质谱法
第十章 色谱法
第十一章 采样和试样预处理
主要参考书目
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附录1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2007)
附录2 常见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附录3 弱酸及其共轭碱在水中的解离常数(25℃,I=0)
附录4 酸碱指示剂
附录5 配合物的稳定常数(18~25℃)
附录6 氨羧配位剂类配合物的稳定常数(18~25℃,I=0.1 molL-1)
附录7 EDTA的1g理Y(H)
附录8 金属离子的lgaN(OB)
附录9 标准电极电位(φθ)(18~25℃)
附录10 某些氧化还原电对的条件电位(φθ)
附录11 微溶化合物的溶度积(18~25℃,I=0)
附录12 网络化学信息资源
索引
高真空热电偶是利用不同导体接触并构成回路时的“温差电”现象,将温差转变为电位差。以一片涂黑的金箔作为红外辐射的接受面,在其一面焊接两种热电位差别大的金属、合金或半导体作为热电偶的热端,而在冷端(通常为室温)连接金属导线,并将其密封于高真空(压力约7×10Pa)腔体内,当红外辐射通过透光盐窗照射到金箔片上时,热端温度升高,产生温差电位差,回路中就会产生电流,且电流的大小与红外辐射的强度成正比。
热释电检测器是利用硫酸三苷肽的单晶片作为检测元件。硫酸三苷肽是铁电体,温度变化时,其分子的极化程度发生改变。将硫酸三苷肽薄片正面真空镀铬(半透明),背面镀金,形成两电极。当红外辐射光照射到薄片上时,温度升高,硫酸三苷肽极化程度降低,表面电荷减少,相当于“释放”了部分电荷,所改变的电荷量经放大电路转变成电压或电流进行测量。硫酸三苷肽检测器的特点是响应速度快,噪声低。
碲镉汞检测器是典型的光电导检测器,由半导体碲化镉和半金属化合物碲化汞混合形成,在红外光辐射下,碲镉汞的电子从价带能级跃迁到导带能级使材料的电导发生变化,从而将红外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改变材料的镉汞组成比,可得到不同响应波段和灵敏度的碲镉汞检测器。碲镉汞检测器的检测响应时间和灵敏度都大大优于高真空热电偶检测器及硫酸三苷肽检测器,但工作时需要用液氮冷却至低温,以保证其良好的检测性能。
5.光学平衡和记录系统
双光束光栅式红外吸收光谱仪工作时,光源发出的红外光被分成两束强度相同的平行光,分别通过试样池和参比池。匀速转动的切光器使试样和参比光束交替进入单色器与检测器,检测器将交替脉冲信号的差值由放大器放大后输出。如果试样光路中没有放置试样,试样光路和参比光路的吸收相等,检测器不输出信号;若把试样插入试样光路中,则试样吸收入射光,破坏了两束光的平衡,检测器就有信号输出,此信号经放大后由机械随动装置驱动梳状光阑(一个具有梳状遮光齿的减光板)进入参比光路以衰减光能量,直到参比光路的光强度与试样光路的光强度相等为止,自动达到光学零位平衡,参比光路中梳状光阑所削弱的光能量,就等于试样所吸收的光能量。记录笔与梳状光阑在同一机械随动装置驱动下同步运动,梳状光阑运动到平衡时,记录笔也停止记录。记录笔随试样吸收程度而移动时,记录纸与光栅同步运动,这样就可以绘出吸收强度随波数变化的红外光谱图。采用光学零位自动平衡法,可消除光源波动和检测器的影响,以及大气中水和二氧化碳等对测量的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