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发展战略布局》一书,由李君如教授主编,是第二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论坛(2015年)年会论文集,收集了40位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着重从总体上阐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历史方位、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重大贡献,并分别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哲学思想四个专题进行深入探讨,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有分析、有思想的思路对策和建议,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重要的实践意义。
李君如,男,1947年5月15日出生于上海,汉族,浙江宁波鄞县人,1972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政史系,1981年经中国社会科学院招考进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历任该院院长助理、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主任、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兼任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全国邓小平理论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中国改革开放论坛副理事长。曾任上海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副局长,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委员。2008年3月任11届全国政协常委。
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我们一起奋斗和前进
“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时代定位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辟中国现代化新境界
——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战略思想的精神实质和
价值指向
“四个全面”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四个全面”开启了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新航程
“四个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新视野
“四个全面”: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
论“四个全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阶段(论纲)
“四个全面”: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科学演进
“四个全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当代化
“四个全面”: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
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四个全面”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根本战略遵循
正确认识和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领和推进强军实践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哲学意蕴
全面依法治国与抓关键少数
全面依法治国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必要保障
在党的领导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与核心价值观培育
——核心价值观养成的法治之维
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战略思维
——“打铁还需自身硬”的理论内涵与战略特征
浅谈“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地位、新要求和新举措
科学把握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
从严治党与提高党内制度执行力
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抓手
构建作风建设“四化”评价指标体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法治精神与能力建设:新时期研究生党建的新重点
做坚定自觉的政治明白人
净化权力与严肃党内生活:中国特色的利益冲突防范体系建构
——以上海《关于进一步规范本市领导干部配偶、子女
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行为的规定(试行)》为例
抗战时期党内监督制度建设的基本经验及对全面从严治党的
现实启示
中国创业投资业规范化发展思路探析
论“四个全面”与中国梦的内在逻辑关系
论历史生成中的“四个全面”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唯物辩证方法是指导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方法论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视学习哲学和运用哲学的思想
浅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中国进步与发展的强大动力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三问
2015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若干问题研究简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发展战略布局2015》: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引领各项工作”。这是新形势下加强党和国家事业建设的思想武器,是加快推进继续写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的行动指南。
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党治国理政的经验总结和理论结晶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在我们党治国理政的理论和实践中形成和产生的,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经验总结和理论结晶。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在提出完成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主要矛盾时,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一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二是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三是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四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五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以及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简化为“全面深化改革”。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2014年1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调研时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值得指出的是,“全面从严治党”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江苏考察调研中首次提出来的,而且是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联系在一起,作为“四个全面”首次提出来的。2015年2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正式把“四个全面”定位于党中央的战略布局。
“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与党中央一以贯之的战略部署一脉相承,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接力奋斗而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赓续和升华。早在1986年9月,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上曾经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并且使这几个方面互相配合,互相促进。”2002年,我们党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即“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重申了这个奋斗目标,并且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改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统一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从而把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脉相承地联系起来。201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提出:要“深刻领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党的十八大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他指出:“强调总布局,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我们要牢牢抓好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协调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他还说:“我们要按照这个总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