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源、制度和秩序:从老子到黄老(出土文献与早期中国思想新知论丛)
定 价:59 元
丛书名:出土文献与早期中国思想新知论丛
当前图书已被 4 所学校荐购过!
查看明细
- 作者:王中江 著
- 出版时间:2018/1/1
- ISBN:9787300254340
- 出 版 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B223.05
- 页码: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28开
本书主要围绕老子思想和黄老学展开,旨在探讨老子世界观与黄老学的内在结构和系统,准确认识它们的义理构造和精义,追寻从老子思想到黄老学的演变,扩展和深化对早期道家的研究。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老子用非常有限的文本建立了一个非常高明的世界观,这一世界观既有探寻世界根源的本原论,也有追求*好治理的政道论。黄老学继承了老子的本原和政道论,又为其增添了用制度和规范保证客观、稳定、有效治理的法治论。
王中江,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清华大学法学院凯原中国法治与义理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中国政法大学国际儒学院兼职教授,孟子研究院兼职研究员。兼任中华孔子学会会长、华夏老子学研究联合会会长、张岱年研究会会长。著有《近代中国思维方式演变的趋势》《进化主义在中国的兴起:一个新的全能式世界观》《简帛文明与古代思想世界》《儒家的精神之道和社会角色》《道家学说的观念史研究》等。
第一章道与万物的三重关系
老子世界观的构造
一、道的创造力和事物的起源:道生之
二、道的弱作用力和事物的自主性:德畜之和道法自然
三、事物的化作与无名之朴:反者道之动
第二章失常与回归
老子的反探究
一、反和复与事物的返回和复归
二、为什么要返回:欲作和妄作
三、何处是归程:无名之朴和返本归根
第三章老子的学说与《金人铭》和黄帝记忆
一、《金人铭》、黄帝之言与老子
二、从谦卑和柔弱方面来看
三、从俭朴和节制方面来看
四、从变化、累积和结果方面来看
第四章一的思想的展开及其形态
一、从数字到本根:一和老子的创发
二、创生和万物的根据:《太一生水》的太一和《凡物流形》的一
三、执一、一众和一法:《管子》和《黄帝四经》中的一
四、共同和统一的世界:《庄子》的齐一论
第五章终极根源概念及其谱系
上博简《恒先》的恒探微
一、《恒先》的恒与极
二、作为终极根源的《恒先》的恒
三、《恒先》的恒与早期道家本根论的谱系
四、《恒先》的恒与古代早期中国思想中的恒
第六章从文本篇章到义理脉络
《太一生水》的构成和概念层次再证
一、从文本的构成说起:不同章节抑或不同篇目
二、概念层次和义理脉络:从太一道到天地万物
第七章早期道家统治术的转变
从老子的道政到黄老学的法治
一、从道和道生之到道法和道生法
二、从无为到法治
三、从反智用道到弃智用法
四、从无名到形名
五、从自然到人情
六、从小国寡民到至世
第八章秩序、制度与贤能
黄老学为什么反智的一个内在追寻
一、道家眼中的良好秩序和生活:从老子到黄老
二、道家反智的类型与黄老学的反智
三、法治对贤能: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四、法治对贤能:普遍、活力与有限、无能
五、法治之公正与贤能之偏私
六、余论:期望、历史和比较
附录北大藏汉简《老子》的某些特征
一、文本新尺度与思想上的异同
二、文本结构与《老子》的演变
三、书体和避讳与简本抄写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