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应一位著名考古学家朋友的邀请,去参观他的实验室,我在那里看到了一颗完整的人头骨化石距今两万年之久。考古学家说,他把人头骨从探方中捧起时,感觉周围似乎有一层流动的薄雾,全身的能量都调动了起来。我久久凝视人头骨那深邃空洞的眼窝,似乎有一股幽暗的原始力量在我的脑海中拉伸,把我带回到一个崇高的时刻两万年前的更新世晚期。那时属于冰河时期,其严峻气候非常人能存活下来的。但是我们的祖先硬是战胜了一切灾难生存下来,并且创造出一个辉煌的史前文明。
考古学家说,他们曾经挖到过一座史前墓葬,两具白骨做相拥状,很难将其分离开来。我问:他们生前是夫妻吗?他幽幽地说:是情人。一万多年前的一对情人,他们究竟经历了什么?一个凄美伤怀的故事,一个在最古老意义上讲述的浪漫,考量着我的想象力。我渴望把他们写成一部关乎人类起源性质的小说。因为深奥莫测的人类起源,一直以来是困惑人们的最大谜题。此后主人公的身影在我的脑海中浮起,如同种子破土而出,并生根发芽长成大树。
《太阳部落两万年》是一部科幻考古小说,题材宏大,视角新颖,以人类成长史为线索,也是一部带有科幻色彩的人类成长史。男主人公太阳是人类始祖,月亮是其倾注一生热爱的女人,她死于一场部落间的械斗。从此,悲痛欲绝的太阳带着侄子玛瑙,开始了漂泊不定的野外生活,历尽人类初始阶段所经受过的一切灾难。他用毕生的时间去寻找月亮,九死一生而无怨无悔。太阳活到两百岁,或许三百多岁,不遗余力地向大地传播着文明的火种。太阳和月亮经过轮回转世,一个是考古学家尹良博士,一个是《绿色前线》杂志社的女记者戴亦西,前世姻缘今世情,他们共同演绎了一场旷世悲情的绝唱。
我伏案三年,怀着紧张亢奋的心情穿越在两万年之间,在前世与今生之中互换角色,乐此不疲,有时又是泪流满面。我努力想尝试的是,以引人入胜的故事把读者带到历史的纵深处,让他们和我一同去感受人类成长的顽强与艰辛、时空转换的漫长与宽广、未来人类的不可估测性等等。《太阳部落两万年》是人类文明毁灭与重建的传奇,在小说构架时,我破天荒地把各种手法加以尝试,但那只是为了阅读的快感,我更在意的却是忠于纯粹的考古学和纯文学性。该书也是对考古学的累累硕果的赞誉,更是一部人类文明成长史的颂歌。同时它也是一个关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故事。
之所以能殚精竭虑、全心投入写作,也是一种自我挑战的方式。当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被创造出来、一个个离奇的故事被编排得天衣无缝时,那是一种极度的满足。创作是我一生的夙愿,也许是因为我的体内流淌着诗人的热血。父亲是伟大的诗人,他倾注毕生精力于诗作,也亲身验证了一个残酷的法则:真正的爱和一切美好的夙愿,是需要付出沉重代价去换取的。
为了这部小说的出版,我付出了十年的努力和探索。碰巧哪位学者同人读到这本书,如果提出异议,认为过于荒诞不切合实际的话,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他,我是一位严肃的作家,已出版过三百万字的考古纪实报告,并且被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拍成了三十集大型纪录片《中原大发现》。就在势头正劲时我却猛踩刹车,退隐江湖近十年。我试图创作出一部题材宏大、思想深刻的作品,用以表现我的创作实力和超凡的想象力。尽管这个过程是漫长的,但希望始终贯穿我的信念,优美与崇高终会突显它的光芒。
后记
我出身于书香世家。父亲苏金伞是我国五四新文学以来最杰出、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之一,曾任河南省首届文联主席。他是一位铁骨铮铮、敢于抗争的人民诗人。他的诗作素朴,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强大的文学力量,在中国文坛产生了深远影响。
我是家中第六个女儿,也是最小的孩子。我记事的时候,正值父亲被划为右派、受到不公正待遇时期。当时父亲已五十多岁,刹那间的坍塌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使他的精神羽翼受到极大的伤害,再也无法腾飞了。那年秋天,雨连绵不断地下着,一家人随父亲来到信阳大别山劳动改造。苦难的记忆伴随着童年岁月,深深刻在了我幼小的心灵中,但也是我成长的基石。
从大别山回到郑州时,我已经该上小学四年级了。两年后我考上郑州八中,也算是一个不小的惊喜。但是一年以后文革开始,我又沦为失学少年。正处于丑小鸭变天鹅的年纪,我和姐姐一起来到南阳一个偏僻的小村庄接受再教育。我随身带着一只书箱,里面全是父亲的书籍。读书成为我最大的乐趣,自此,世界名著一一走进我的视野,我也从书中体会到无穷的乐趣。
父亲说:书是无声的力量,能够助你攀登上一个又一个的高峰。把时间放在读书上,价值回报远高于一切。满怀希望的阅读,是一种幸福的享受,是无形的人生财富。父亲从来没有刻意要求过我们,但是身教胜于言传,那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文化在经历了沉痛的历史挫伤后,开始挣脱束缚,跨入发展复兴的道路。我是那一时期文化繁荣和时代变革的受益者。沉浸在书本中,周围的人消失了,周围的禁锢消失了,周围的一切都在软化,变成了液体在我的血脉中流动。读书也成为我最纯粹、最持久的信仰。
1997 年7 月,河南省博物馆搬迁新馆后,升格为河南博物院,院里提出科研兴院的建院理念,我萌生了撰写《中原考古大发现》系列丛书的想法,并被院里批准为重点科研项目。然而,一个从来没有接触过考古的外行,却想插手复杂深奥的考古学,这让我备受质疑和嘲讽。当你不小心被推向潮流而不想被淹死的话,那只有奋力搏击,被征服的潮流就会助你到达成功的彼岸。
2001 年至2005 年,我度过了一生中最辛苦,却有着重大收获的五年。五年中,春风秋雨、夏花冬雪都消失了,只有成堆的考古报告和发掘资料陪伴着我。时间变得很浅,变成了一股清流,一个恍惚日落月升,一个恍惚冬去春来又一年。这个漫长的过程充满艰辛,有许多辛酸的回忆,但是与成书后的喜悦相比,一切都变得微不足道。
2005 年,大型考古纪实报告《中原考古大发现》(一至四册),即《叩醒商城》《殷墟之谜》《楚墓疑云》《龙门佛光》,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共一百二十万字。该书由原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伯谦教授作序,并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这是一部难得的好书,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文学价值。李伯谦教授曾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为高级干部讲课时推荐此书。这套书出版后,引起中央电视台及多家媒体的关注,纷纷抛出橄榄枝,希望以该书为蓝本拍摄大型电视纪录片。2007 年,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根据《中原考古大发现》拍摄了三十集大型电视纪录片《中原大发现》,播出后引起巨大反响。
2007 年6 月,我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黄帝时代探索中华文明起源之谜》和《华夏城邦追踪夏商文化探索者的足迹》两部书,共计六十万字。该书仍由李伯谦教授作序。他在序言中说:2004 年10 月,我曾应邀为苏湲女士的四册一套《中原考古大发现》作序。至今不到两年,她的两本续集《黄帝时代》《华夏城邦》又摆在了我的案头。如果说当年阅读《中原考古大发现》时,给我带来的是心灵的巨大震撼,好像不会饮酒的人猛然喝下一口二锅头,顿时热血上涌、激动不已的话,那么,现时读续集书稿,则更多的是感到亲切、自然和感怀,如同盛夏时节啜饮着冰镇啤酒,滋润着燥热的心田……因为书中所描写的人和事离现实太近,我实在是太熟悉了。
太感谢李伯谦老师了,知遇之恩当涌泉相报。以后每年他都会问我的创作情况,问写了什么,何时完稿。说实话,我都不敢面对他,总觉得心里有愧。《太阳部落两万年》出版之时,我会第一时间把书送上,让他为我高兴。借此机会,再次感谢李伯谦老师。
2008 年年初,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在河南拍摄了六集电视纪录片《商之都》,仍由我担任总撰稿。该片播出后,引起多家媒体关注,好评如潮。但是在势头正劲时,我猛踩刹车退隐江湖近十年。有人认为我已江郎才尽,写不出来了。其实不然,写作是一种沸腾在血液里的渴望,我怎甘心罢手。我渴望创作出一部题材宏大、思想深刻的作品,用以表现自己的创作实力和超凡的想象力。尽管这个过程是漫长的,但希望始终贯穿于我的信念。
三毛说: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我也想在来生做一棵树,做一棵思想之树,一棵希望之树,把写作带入永恒。父亲说:天生我这个人,却不给我做人的待遇;让我酷爱诗,却不给我天才。父亲带着遗憾走了,没能把要说的话说完,没能把要写的诗写完。我要替他说替他写,去完成他未竟的事业。
美国作家爱默生说:没有任何一项伟大的事业不是因为热忱而成功的。守住自己的内心,绝不轻言放弃,并以一生去下注,相信这样一场豪赌,虽然没有绝对胜算的把握,但是命运也赢不了你。
愿天堂里的父亲母亲能看到《太阳部落两万年》的出版,愿他们喜欢这部书,愿他们在天之灵为我骄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