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传动与控制系统的数字化设计/数字制造科学与技术前沿研究丛书
定 价:98 元
丛书名:数字制造科学与技术前沿研究丛书
- 作者:孔祥东 著
- 出版时间:2018/1/1
- ISBN:9787562956969
- 出 版 社: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TH137
- 页码:269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流体传动与控制技术是现代传动和控制技术的一种主要形式,21世纪以来,其与数字化设计理念紧密结合并互相渗透,使其技术进步日新月异。《流体传动与控制系统的数字化设计/数字制造科学与技术前沿研究丛书》以流体传动与控制系统数字化设计为题,系统地阐述了作者及其研究团队,在流体传动与控制技术方面所取得的研究进展及采用的研究方法。该书共分为10章,以高集成伺服阀控缸系统与自由锻造液压机组液压控制系统的数字化设计为例,全面地论述了流体传动与控制系统数字化设计的基本概念,给出了流体传动与控制系统数字化设计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步骤,设计了流体传动与控制系统多种高性能控制策略。
该书内容由浅入深,可作为对流体传动与控制系统数字化设计方面感兴趣的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流体传动与控制专业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
流体传动与控制系统具有功重比大、响应速度快、抗负载能力强和布置灵活等优点,在航空航天、船舶等工业领域应用广泛,其技术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流体传动与控制系统的多样性、复杂非线性、参数时变性等,是制约流体传动与控制系统发展的主要障碍。在数字化设计理念发展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之前,流体传动与控制系统设计主要源于多年的设计实践经验所形成的经验公式、设计手册、禁忌手册等,通过手动方式完成必要的图纸设计、尺寸设计、性能分析等,基于实物模型或者物理样机的试验测试来核查、验证及改进。以上设计模式的缺陷不仅体现在流体传动与控制系统的研发实时性滞后,而且还使其难以与其他设计方法相融合,不利于研发目标的达成。
现今,数字化设计理念已经普遍应用于流体传动与控制系统中,通过数字化设计理念,可以完成系统设计分析、方案论证、建模仿真、控制改良等研发工作,可以分析系统在真实工况下可能存在的问题,并验证解决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使流体传动与控制系统达到最优设计的目标。
全书共分为10章。第1章介绍了流体传动与控制系统的发展、工作原理及基本特征、典型应用,阐述了数字化设计的概念及方法。第2章介绍了高集成伺服阀控缸系统的组成及特点。第3章阐述了伺服阀控缸位置控制系统的建模及控制方法。第4章阐述了伺服阀控缸力控制系统的建模及控制方法。第5章阐述了伺服阀控缸系统柔顺控制的建模及控制方法。第6章阐述了自由锻造液压机组的组成和基本原理。第7章阐述了自由锻造液压机液压控制系统的数学建模方法。第8章阐述了自由锻造液压机液压控制系统的高精度位置控制方法。第9章阐述了自由锻造液压机液压系统的节能控制方法。第10章阐述了自由锻造操作机液压系统的协同建模及控制性能。
全书由燕山大学孔祥东教授策划并统稿,俞滨、姚静、翟富刚、巴凯先等参与了部分章节的编著。本书的相关研究内容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高性能足式仿生机器人腿部液压驱动系统主被动复合柔顺控制”(项目编号:5160541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虚拟技术的锻造液压机液压控制系统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项目编号:50875229)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液压机多源网络系统构型及能量调控研究”(项目编号:51575471)的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作为介绍流体传动与控制系统数字化设计理论和技术方面的书籍,本书有效地融合了著者及其研究团队的相关研究成果。限于著者水平,书中可能存在一些疏漏或不足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1 绪论
1.1 流体传动与控制系统的发展
1.1.1 历史回顾
1.1.2 发展现状
1.1.3 未来展望
1.2 流体传动与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基本特征
1.2.1 流体传动与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1.2.2 流体传动与控制系统组成
1.3 流体传动与控制系统的分类及组成
1.3.1 开关阀式控制技术
1.3.2 电液比例控制技术
1.3.3 电液伺服控制技术
1.3.4 电液数字控制技术
1.4 流体传动与控制系统的优缺点
1.4.1 流体传动与控制系统的优点
1.4.2 流体传动与控制系统的缺点
1.5 流体传动与控制系统的典型应用
1.5.1 锻造液压机
1.5.2 锻造操作机
1.5.3 液压型风力发电机组
1.5.4 液压驱动型四足机器人
1.5.5 冷轧机液压AGC系统
1.6 流体传动与控制系统数字化设计概述
1.6.1 数字化设计概念
1.6.2 数字化设计与流体传动和控制系统的关联
1.7 流体传动与控制系统数字化设计方法及典型分析工具.
1.7.1 MATLAB/Simulink软件简介
1.7.2 FLUENT软件简介
1.7.3 AMESim软件简介
1.7.4 LabVIEW软件简介
1.7.5 ADAMS软件简介
第一篇 高集成伺服阀控缸系统数字化技术
2 高集成伺服阀控缸系统概述
2.1 伺服阀控缸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特点
2.2 伺服阀控缸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及主要影响参数
2.3 高集成伺服阀控缸系统的数字化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2.4 高集成伺服阀控缸系统性能测试实验台
2.4.1 液压部分介绍
2.4.2 电控部分介绍·
3 伺服阀控缸位置控制系统分析及控制技术
3.1 伺服阀控缸位置控制系统数学建模及仿真建模
3.1.1 引言
3.1.2 高集成伺服阀控缸系统数学建模
3.1.3 高集成伺服阀控缸位置控制系统的非线性数学建模
3.1.4 高集成伺服阀控缸位置控制系统仿真建模
3.2 伺服阀控缸位置控制系统特性分析
3.2.1 摩擦力测量
3.2.2 仿真模型试验验证
3.2.3 工作参数对位置控制动态特性的影响
3.2.4 负载对位置控制动态特性的影响
3.2.5 位移阶跃响应特性指标量化
3.3 伺服阀控缸位置控制系统灵敏度优化设计
3.3.1 概述
3.3.2 高集成伺服阀控缸位置控制系统灵敏度方程
3.3.3 位移阶跃响应特性参数的灵敏度分析
3.4 伺服阀控缸位置控制系统高精度控制技术
3.4.1 概述
3.4.2 高集成伺服阀控缸位置控制系统PI控制器设计
3.4.3 负载压力观测器设计
3.4.4 高集成伺服阀控缸系统位置抗扰控制方法研究
4 伺服阀控缸力控制系统分析及控制技术
4.1 伺服阀控缸力控制系统数学建模及仿真建模
4.1.1 力反馈两级电液伺服阀数学模型
4.1.2 阀控缸系统基本方程
4.1.3 高集成伺服阀控缸力控制系统数学建模
4.2 伺服阀控缸力控制系统负载特性模拟
4.2.1 负载特性模拟数学模型
4.2.2 负载特性模拟效果分析
4.3 伺服阀控缸力控制系统高鲁棒控制技术
4.3.1 高集成伺服阀控缸力控制系统PID控制器参数优化
4.4.2 高集成伺服阀控缸系统变刚度阻尼负载特性补偿控制方法研究.
4.4.3 几种刚度阻尼负载特性下补偿控制效果
5 伺服阀控缸系统柔顺控制技术
5.1 引言
5.2 伺服阀控缸系统柔顺控制实现方法
5.2.1 传统阻抗控制方法
5.2.2 高集成伺服阀控缸系统柔顺控制原理
5.3 伺服阀控缸系统柔顺控制建模
5.3.1 阻尼控制方法建模
5.3.2 刚度控制方法建模
5.3.3 柔顺控制框图
5.4 伺服阀控缸系统柔顺控制分析
5.4.1 阻尼控制方法试验分析
5.4.2 刚度控制方法试验分析
5.4.3 柔顺控制方法试验分析
第二篇 自由锻造液压机组液压控制系统数字化设计
6 自由锻造液压机组概述
6.1 概述
6.1.1 自由锻造液压机组
6.1.2 自由锻造液压机机架
6.2 自由锻造液压机液压系统发展现状
6.2.1 自由锻造液压机分类与特点
6.2.2 自由锻造液压机性能要求
6.3 自由锻造操作机液压系统
6.3.1 自由锻造操作机组成
6.3.2 液压锻造操作机的工作原理
7 自由锻造液压机组液压控制系统数学建模
7.1 自由锻造液压机液压控制系统数学建模
7.1.1 溢流阀建模研究
7.1.2 电液比例插装阀建模研究
7.1.3 快锻液压机快锻系统数学建模
7.1.4 快锻液压机快锻系统仿真研究
7.2 正弦泵控蓄能器快锻压机系统数学建模
7.2.1 正弦泵控蓄能器快锻压机系统原理介绍
7.2.2 主要环节功率键合图及仿真模型
7.2.3 正弦泵控液压机蓄能器快锻子系统功率键合图及仿真模型
7.3 开式泵控锻造油压机液压控制系统数学建模
7.3.1 比例变量径向柱塞泵数学模型
7.3.2 开式泵控锻造油压机负载模型
7.3.3 开式泵控锻造油压机机架模型
7.3.4 开式泵控锻造油压机液压系统模型
8 自由锻造液压机液压控制系统控制技术
8.1 比例控制快锻系统PID控制
8.1.1 比例控制快锻系统工作原理
8.1.2 比例控制快锻系统PID控制
8.2 基于遗传算法的比例控制快锻系统PID在线优化
8.2.1 遗传算法简介以及实现的基本过程
8.2.2 对待优化PID参数进行编码
8.2.3 选取初始种群
8.2.4 适应度函数的确定
8.2.5 遗传操作算子设定
8.2.6 对适应度函数进行尺度变换的改进遗传算法
8.3 正弦泵控液压机蓄能器快锻子系统
8.4 泵控直传液压机液压系统控制技术
8.4.1 常锻时泵控油压机液压系统特性
8.4.2 常锻系统特性试验
8.4.3 快锻时泵控油压机液压系统特性
8.4.4 快锻时泵控油压机液压系统试验
8.5 开式泵控锻造液压机
8.5.1 开式泵控锻造液压机流量/压力复合控制技术
8.5.2 开式泵控锻造液压机负载容腔独立控制技术
9 自由锻造液压机节能控制技术
9.1 基于变频调节的快锻液压系统
9.2 基于泵阀复合控制的快锻系统原理
9.2.1 泵阀复合控制原理
9.2.2 系统节能理论分析
9.2.3 基于泵阀复合控制系统能耗分析
9.2.4 基于泵阀复合控制系统节能分析
9.3 基于位置一双压力复合控制的快锻系统
9.3.1 基于位置一双压力复合控制的快锻系统原理
9.3.2 位置双压力复合控制原理
9.4 自由锻造液压机复合控制
9.5 泵控直传液压机液压系统节能技术
9.5.1 泵控直传液压机液压系统节能机理
9.5.2 常锻能耗特性
9.5.3 常锻能耗试验分析
9.5.4 快锻能耗特性
9.6 开式泵控锻造液压机负载容腔独立控制节能技术
9.6.1 开式泵控锻造液压机节能机理
9.6.2 负载容腔独立控制能耗试验分析
10 自由锻造操作机液压系统控制特性
10.1 锻造操作机虚拟样机协同仿真建模
10.1.1 锻造操作机虚拟样机模型构成
10.1.2 多学科协同仿真方法
10.1.3 协同仿真方法
10.1.4 锻造操作机协同仿真模型接口
10.1.5 锻造操作机虚拟样机协同仿真模型
10.1.6 验证结果
10.2 单项动作控制特性研究
10.2.1 进给量不同时的控制特性
10.2.2 负载不同时的控制特性
10.2.3 蓄能器状态不同时的控制特性
10.2.4 马达排量不同时的控制特性
10.3 复合动作控制特性研究
10.3.1 联动方式
10.3.2 蓄能器参数对连续复合动作的控制特性影响
10.3.3 主泵排量对连续复合动作控制特性影响
10.3.4 锻造行程次数对连续复合动作控制特性影响
10.4 控制方式研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