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2版)/高等学校教材》内容包括金属切削加工基础知识、常用切削加工方法、典型表面加工、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机械加工误差、机械装配工艺、结构工艺性、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等。各章附有习题。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2版)/高等学校教材》主要作为应用型高等工科院校机械类(少学时)、近机械类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相关专业的教材,还可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为适应本世纪高等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需要,根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编写了本书。本书主要作为应用型高等工科院校机械类(少学时)和近机械类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相关专业的教材,还可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编写本书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是:
1.本课程属于学科基础课,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或熟悉有关机械制造技术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工程应用。
2.本书内容侧重于应用理论、应用技术、应用工艺,贯彻“以应用为目的,以掌握概念、强化实践能力、扩大知识面为教学重点,基础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
3.本书内容体系完整、充实,结构合理,理论性和实用性并举,力求做到重点突出,内容少而精,使教材清晰、形象、易于讲授和自学。
4.本书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对学生实践训练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
5.为帮助学生思考、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每章均附有习题。这些习题可供课堂讨论和布置作业时选用。
6.本书名词、术语、牌号、型号及物理量等均采用最新国家标准。
使用本书时,可根据专业特点、教学时数等具体情况,对其内容进行调整和增删。
本课程实践性很强,学生学习前应具有一定的感性知识,因此应在工程训练或金工实习后进行讲授。学生经过工程训练后,熟悉了各种主要切削加工方法的操作过程,所用设备、工具、夹具和量具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结构,并对毛坯和零件加工工艺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学习本书,才能达到本课程教学预期的目的和要求。
本书由哈尔滨理工大学司乃钧、许小村担任主编,王亚萍担任副主编。参加编写的有司乃钧(绪论、第1章)、许小村(第2、9章)、王亚萍(第4章)、于广(第3、5章)、宁秋丽(第6、7章)、吕烨(第8章)。司乃钧对全书进行了统稿和修改。隋秀凛教授审阅了本书,并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有关院校、科研单位、工厂以及许德珠教授、吕烨教授、田柏龄教授、金禧德教授、朱起凡教授的帮助和指导,他们为本书的编写提供了有关资料,编者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和时间有限,书中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广大师生、读者批评指正。
绪论
第1章 金属切削加工基础知识
1.1 基本概念
1.2 切削过程
1.3 加工质量与检验
1.4 提高加工质量与生产率的途径
1.5 基准与装夹
1.6 生产过程与生产类型
1.7 金属切削机床的分类与型号的编制
习题
第2章 车削、钻削与镗削
2.1 车床
2.2 车刀与工件装夹
2.3 车削加工
2.4 钻削
2.5 扩孔与铰孔
2.6 镗削
习题
第3章 刨削、拉削与铣削
3.1 刨床与刨刀
3.2 刨削加工
3.3 插削
3.4 拉削
3.5 铣床与铣刀
3.6 铣削过程
3.7 铣削加工
3.8 先进铣削工艺简介
习题
第4章 磨削与光整加工
4.1 磨床与砂轮
4.2 磨削加工
4.3 先进磨削工艺简介
4.4 光整加工
习题
第5章 齿轮齿形加工
5.1 概述
5.2 圆柱齿轮齿形加工
5.3 圆柱齿轮精整加工
5.4 齿形加工方案的选择
习题
第6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6.1 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步骤和内容
6.2 机床夹具
6.3 工艺尺寸链
6.4 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6.5 回转面加工方法综合分析
6.6 平面加工方法综合分析
习题
第7章 机械加工误差
7.1 原始误差
7.2 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
7.3 机械加工过程中的振动
习题
第8章 机械装配工艺
8.1 概述
8.2 装配方法
8.3 装配工艺规程设计
8.4 零部件结构的装配和维修工艺性
习题
第9章 现代机械制造技术
9.1 概述
9.2 特种加工技术
9.3 成组技术
9.4 机器人技术
9.5 数控加工技术
9.6 超精密加工技术
9.7 柔性制造技术
9.8 快速成形技术
习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