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志强临证经验辑录》从治学之路、学术思想、临证思辨、用药经验、医案精选等方面进行整理,编辑成册,分别介绍了于老的成长经历和学术成就,并对其经典验案进行了收集整理,精选收录验案数十余则,每则医案分述辨证、治则、治法、方药等,医案涉猎广泛,旁征博引,按语精当,实用性强,不仅比较全面地展现了于老在内科杂病方面的诊疗经验,而且充分反映了于老融汇古今、独创新说的学术特点,全书内容丰富,法理俱备,可供各层次的中医临床医师、中医爱好者参考使用。
中医药学具有数千年的历史,是我国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积累的丰富经验的总结,是我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与医疗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也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传统文化的瑰宝。老中医学术思想和诊疗经验是中医药知识的精华与载体,正是他们的传承,才使得历代医家的学术思想得以完整地保留下来;也正是他们的不断创新,客观上促进了中医学知识不断完善、丰富和发展。名老中医代表着当前中医学术和临床发展的最高水平,是当代中医学术发展的杰出代表,他们的临床经验、学术特长、学术思想是在其数十年的医疗实践生涯中反复酝酿积淀而形成的,是中医药学这个伟大宝库中的精华所在。积极挖掘、整理和研究名老中医临证思维和临床经验对发掘与传承祖国医学、加强自信与创新中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随着大批老中医药专家年事渐高,中医药学术与文化传承日渐式微,危机日益凸显,许多学术流派的传承处于严重萎缩状态,甚至出现了断档。因此,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抢救、整理和挖掘显得日臻重要,这对中医药学术流派的保护、传承、研究、发展具有极大的价值和重要的意义。为继承整理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培养高层次临床人才,继承与发展中医药学术,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采取紧急措施做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决定》指出:“鉴于当前有独到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的老中医药专家年事已高,必须采取紧急措施予以继承。否则,这些经验和专长将会失传,从而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我国已经连续启动了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并先后启动了“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传承研究”和“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等重大科研项目。可以说,由于时代的使命、政府的重视、政策的倾斜,名老中医临床经验与学术思想的整理、挖掘、继承工作已有了长足的进步。于志强教授是全国较早从事中医心病研究的中医专家,是第四、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40余载,在治疗心血管疾病及内科杂症的研究、发展方面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在中医心病领域作出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被尊称为于老。本书从治学之路、学术思想、临证思辨、用药经验、医案精选等方面进行整理,编辑成册,分别介绍了于老的成长经历和学术成就,并对其经典验案进行了收集整理,精选收录验案数十余则,每则医案分述辨证、治则、治法、方药等,医案涉猎广泛,旁征博引,按语精当,实用性强,不仅比较全面地展现了于老在内科杂病方面的诊疗经验,而且充分反映了于老融汇古今、独创新说的学术特点,全书内容丰富,法理俱备,可供各层次的中医临床医师、中医爱好者参考使用。
杜武勋,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现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心病重点专科专病和中医心病学重点学科带头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科部部长、心内科主任,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主任。
曾获国家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天津市首届中青年名医、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中青年首席知名专家、天津中医药大学“131人才工程”青年名医等荣誉称号。先后主研与参研跨世纪重点国际科研合作项目,国家科技部、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20余项科研课题,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编和参编著作7部。
第一章 名家医事传略
一、步入医林,孜孜以求
二、津门儒医,学贯古今
三、恪守医德,悬壶济世
四、提携后进,不遗余力
第二章 学术思想概述
一、郁滞论
二、郁的病理基础及其疾病本质
三、于志强教授对“郁滞论”的发挥
四、内伤杂病从肝论治
第三章 临床诊疗经验
一、冠心病从肝论治
二、高血压病从肝论治
三、慢性心力衰竭从肝论治
四、过早搏动从肝论治
五、失眠从肝论治
六、甲亢从肝论治
七、脂肪肝从肝论治
八、糖尿病从肝论治
九、带状疱疹从肝论治
十、生殖系统疾病从肝论治
十一、女子面部痤疮从肝论治
第四章 临床用药特点
一、“药”尊五味,“方”法五行
二、化裁古方,自拟新方
三、精于配伍,善用药对
四、攻补兼施,善用虫药
第五章 心系疾病医案选
一、心悸医案
1.肝郁气滞,心脉瘀阻证医案
2.肝郁化火,木火扰心证医案
3.肝郁化火,痰火扰心证医案
4.痰火扰心,心神不宁证医案
5.肝血不足,心脉失养证医案
6.气血亏虚,心神失养证医案
7.心阳不振,心脉瘀阻证医案
8.阴虚内热,扰动心神证医案
二、胸痹医案
1.肝郁气滞,瘀血内阻证医案
2.痰热瘀结,心脉痹阻证医案
3.痰热瘀结,心脉痹阻证医案二
4.气阴两虚,瘀血内阻证医案
5.痰瘀互结,心脉痹阻证医案
6.气虚血瘀,心脉瘀阻证医案
7.肝火亢盛,夹痰夹瘀证医案
8.肝血不足,心脾气虚证医案
三、眩晕医案
1.风阳上扰证医案
2.风阳上扰证医案二
3.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证医案
4.肝肾阴虚,风阳上扰证医案
5.肝肾阴虚,瘀血阻络证医案
6.痰浊中阻,风痰上扰证医案
……
第六章 其他疾病医案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