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聚视角下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及其空间分异研究
定 价:38 元
- 作者:徐妍 著
- 出版时间:2017/7/1
- ISBN:9787514181753
- 出 版 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F279.244.4
- 页码:228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知识经济时代,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是中国抢占新一轮国际竞争制高点的战略性选择。然而,国内各地区的高技术产业发展绩效,特别是技术创新绩效存在明显差距,仍旧延续了“东高西低”的传统区域格局。随着高技术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日益凸显,其技术创新效率的空间分异会进一步加剧业已扩大的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因此,研究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及其空间分异机理对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一定的政策含义。理论和实践都表明,空间集聚是高技术产业的显著区位特征,与技术创新具有内在关联性。于是,在考察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及其空间分异时,产业集聚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前提和切入点。
《产业集聚视角下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及其空间分异研究》立足于此,借鉴空间经济学和创新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构建了高技术产业集聚创新分析框架,以此揭示从产业集聚到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空间分异的实现机理,在此基础上,运用随机前沿分析、主成分分析、传统增长收敛性判别以及空间统计分析等方法实证检验了产业集聚对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及其空间分异的影响。
知识经济时代,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是中国抢占新一轮国际竞争制高点的战略性选择。然而,国内各地区的高技术产业发展绩效,特别是技术创新绩效存在明显差距,仍旧延续了“东高西低”的传统区域格局。随着高技术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日益凸显,其技术创新效率的空间分异会进一步加剧业已扩大的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因此,研究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及其空间分异机理对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一定的政策含义。理论和实践都表明,空间集聚是高技术产业的显著区位特征,与技术创新具有内在关联性。于是,在考察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及其空间分异时,产业集聚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前提和切入点。本书正立足于此,借鉴空间经济学和创新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构建了高技术产业集聚创新分析框架,以此揭示从产业集聚到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空间分异的实现机理,在此基础上,运用随机前沿分析、主成分分析、传统增长收敛性判别以及空间统计分析等方法实证检验了产业集聚对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及其空间分异的影响。
在中国经济转型和对外开放背景下,高技术产业集聚动因既包括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企业家、缄默知识溢出本地化、产业垂直关联效应、区域创新资源优势等一般因素,也包括外商直接投资和政府作用等符合中国现实的特殊因素。通过产业集聚自组织机制,这些驱动因素又进一步衍生出广义资本积累、知识本地溢出和创新环境优化三种集聚效应,从而对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及其空间分异产生影响。为检验这一理论框架的适用性,本书基于1997-2011年中国28个省域(不包含西藏、青海和新疆以及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其区域技术创新效率的提升、分异作用,结论显示,其一,物质资本与企业家资本的交互作用对创新效率提升具有“1+1>2”的影响效果,但物质资本与劳动型人力资本只有相互匹配才能显著提升创新效率;其二,外资研发、国外技术引进、大学研发以及技术消化吸收能力等知识溢出因素都有利于提升创新效率,但以国内技术购买为渠道的知识溢出却发挥反向作用,技术消化吸收能力薄弱使其对各渠道知识溢出的促进作用未充分显现;其三,技术市场化和国内外市场的新产品消费潜力、本地同业竞争以及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都有利于提升创新效率,但政府支持的促进作用不显著;其四,创新环境优化效应和各集聚效应的交互作用对全国各省域创新效率差异的贡献最大,知识本地溢出效应和创新环境优化效应对东部各省域创新效率差异的贡献最大,各集聚效应的交互作用对中部各省域创新效率差异的贡献最大,知识本地溢出效应和各集聚效应的交互作用对西部各省域创新效率差异的贡献最大;其五,东、中、西部地区的组间效率差距以及东部地区的组内效率差距是全国总体效率差距的主要构成,仅全国和中部地区存在省域创新效率的绝对卢收敛,但全国和东、中、西部地区都存在省域创新效率的条件卢收敛,就全国而言,各省域创新效率呈现“高一高”邻近、“低一低”邻近的空间正关联模式,印证了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存在“东高西低”两大俱乐部收敛。
本书的可能创新点体现为:在规范分析方面,现有文献在选取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时缺乏一定的系统性,本书则尝试将产业集聚引入分析框架,通过梳理高技术产业集聚动因归纳出广义资本积累、知识本地溢出和创新环境优化三条影响路径,从而使分析结论更具系统性;在实证分析方面,一是现有文献在处理产业集聚效应的时间滞后性时通常采用滞后一期的做法,本书则借助面板Granger因果检验将相关变量设为滞后四期,从而使分析结论更具客观性,二是现有文献在考察区域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差异变动趋势时大都采用变异系数等简易指标,本书则综合运用传统增长收敛性判别、空间相关性判别等方法进行考察,从而使分析结论更具稳健性。
徐妍,女,讲师,2013年6月毕业于南开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现就职于新疆师范大学商学院,主要研究领域为区域经济、产业经济等。目前,在《资源科学》、《干旱区地理》、《财经研究》、《地域研究与开发》等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篇,一般期刊论文6篇,同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理论经济青年项目一项(《国家价值链重构视域下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制造业竞争优势提升研究》,项目编号:16CJL045),参与***、省部级课题6项。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问题提出
第二节 研究对象界定
第三节 研究目标、内容及方法
第四节 难点与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理论回顾与文献综述
第一节 基本理论回顾
第二节 产业集聚与技术创新效率的关系研究
第三节 中国高技术产业的相关研究
第四节 对现有文献的简评
第三章 产业集聚对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空间分异的影响:理论框架
第一节 高技术产业集聚动因
第二节 产业集聚对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第三节 产业集聚与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空间分异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高技术产业集聚与技术创新效率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中国高技术产业集聚演进态势
第二节 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测度
第三节 中国高技术产业集聚及其区域技术创新效率的关联性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产业集聚对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空间分异的影响:经验证据
第一节 实证分析路径设计
第二节 产业集聚对区域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提升效应检验
第三节 产业集聚对区域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差异贡献测度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空间收敛性分析
第一节 基于传统方法的收敛性判别
第二节 基于空间相关性的收敛性判别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启示及展望
第一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政策启示
第三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